9.B(“劝”是勉励的意思。)

10.B(都用于主谓之间。A①是“因为”,②是“凭”。C项①表并列,②表转折。D项①表推测,大概;②表商量或希望,还是)

11.C

12.D(A项“后代的事迹”错;B项“作者对自己因为身体有病而没能给杨巨源送行感到非常惭愧”错;C项用意不在于表达担忧之情。)

13.(10分)(1)汉代的史书已经记载了他们的事迹,后世的擅长画画的人又将他们的事迹画成图画。(3分,注意“传”“工”“图”的翻译。)

   (2)京城的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跟着唱和。(3分,注意“长”“属”“和”的翻译。)

   (3)故乡的人没有不对他表示敬意的,人们告诫子孙要以杨侯不舍弃故土的美德为榜样。(4分,注意“莫”“诫”“去”“法”的翻译。)

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

起初,清明只是一种提示春耕的节气的名称。它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这不能不从清明前两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人祭奠古圣先贤的职能。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介子推。传说,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念介子推。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是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钻木取火,换取新火种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新火未到的这一天,要禁止生火,食用冷食。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

从节日的起源看,寒食节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就有祭奠先人的习俗。起初,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墓穴上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依托。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但是,一直到汉代,人们扫墓祭祖并无固定的日子。

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唐朝的统治者于开元二十年(732年)将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将扫墓沿至清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朝庭鉴于民间扫墓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人们在祭扫坟墓时,越来越流行焚烧纸钱。寒食节期间禁火,禁烧纸钱的行为只能在清明进行。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清明上坟。也就是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扫墓祭祖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相――欢快踏青。唐诗中即充斥着丰富的踏青游春景象。像李正封所云:“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来鹄所云:“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屣齿香。”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安排在一起的呢?

古时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据古史传说,殷商的祖先契的孕育,就是由于其母在河里洗浴,吞食鸟卵所致。《论语》记载,孔子听到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刚做好的春服,与朋友们到沂水沐浴吹风。”孔子会心一笑,说:“我赞同你的理想。”至晋代,潘尼有诗曰:“暮春春服成,百草敷英蕤”,“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王羲之的兰亭之会,表明修禊、踏青习俗在士人中基本成型,在流觞曲水间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进而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了上巳习俗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

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行祭之余,便兴致勃勃地进行郊游宴饮活动了。宋元时期,清明游春宴饮之风更盛。元代一首描写清明踏青的诗云:“尽说游行好,春深桃李天。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阴间乃为阳世的延长或补充。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

6.对“寒食节”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民间传说认为,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为纪念晋国大臣介子推,规定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

B.寒食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代改火的习俗。暮春三月,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事先准备熟食。相沿成习,就形成了寒食风俗。

C.最初,寒食节和祭祀祖先并无关系。古代早有在宗庙祭奠先人的习俗,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日盛。到汉代,扫墓祭祖还无固定时日。

D.唐代,民间逐渐开始集中在寒食节这一天扫墓祭祖。公元732年,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列入五礼,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

7.下面诗句不是表现古人清明游春习俗的一项是 ( )

A.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B.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

C.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D.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8.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开元二十四年,朝迁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这样,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样放假。说明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B.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日进行,主要活动是踏青、临河洗浴。孔子、潘尼、王羲之都在修禊、郊游宴饮中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C.清明祭祖并进行郊游,始于唐代,宋元时期,清明游春之风更盛。主要是因为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也符合中华民族乐天知命的文化传统。

D.按时间先后排序,三个节日是:寒食、清明、上巳;按其诞生后论,三个节日则是:上巳、清明、寒食。宋元以后,清明集三节于一身,成为中国春天的代表性节日。

6.C(发生天春秋后期的是墓祭,而不是在宗庙祭礼祖先。)

7.B(描写的是上巳节游春)

8.C(A“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不能说明清明代替了寒食,清明代替寒食是宋元时期。B原文中没有孔子“郊游宴饮”的表述。D诞生顺序是:上巳、寒食、清明。)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闯关东》作为2008年开年大战,在一套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得到了__同志的充分肯定。 B: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罕见的雨雪和冰冻灾害后,海内外侨胸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充分体现了他们血浓于水的传统美德和扶危济困的桑梓深情。 C:防沙治沙不仅能减缓土地沙化,而且可以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独特的贡献。我国“三北”地区防沙治沙工作成效显著,空气质量已经明显改善。 D:杭州湾是世界著名的强潮海湾,在此海域架设世界第一大桥,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靠的是全体建设者的创新精神。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袁成参与了“寻子联盟在山西―― 黑砖窑活动”,成功举报了多家黑砖窑,解救出数十名被拐骗而后沦为黑窑奴工的“孩子”。②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于本月12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迅速实施改革,以适应全球金融系统日益复杂的变化。③《欢乐的海》以独特的 、鲜活的人物和浓郁的海岛气息,反映了海岛渔家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生活形态和价值追求。

A:查访 敦促 视角 B:查访 督促 视野 C:察访 督促 视角 D:察访 敦促 视野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租赁 突如其来 鸠占鹊巢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B:泻药 缉拿归案 挑肥捡瘦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把柄 罚不当罪 眼花缭乱 明修栈道,暗度陈苍 D:徇私 响誉中外 唇枪舌剑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请以“为别人点上一盏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且文体特征明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走近二月河

采访二月河并不容易,他太忙,并且近年身体不太好。经熟人预约几次后,他终于答应记者,可以在一天的午后去他家采访。

刚落座,二月河便开口说:“有什么问题就问吧。”

记者:你最近在忙些什么?

二月河:在写一个剧本,《红顶商人胡雪岩》,这也是我一次写剧本。

记者:目前进展怎样?

二月河:已经写完第一稿子,还要修改,具体情况现在不便细说。

记者:现在你还信奉“守中是丈夫,务外非君子”这句话吗?

  二月河:这句话让我至今受益。

  记者:现在你做事还是“不肯省力”吗?

  二月河:是的,只要做事,就不要省力,我过去说过,我写书就像给情人写情书,把读者当情人,有哪个人给自己的情人写情书会偷懒呢?我就是用这个创作心理状态去写作。

  记者:中国现代的小说或小说家你喜欢哪些?

  二月河:我不太看现代的小说,对他们也不了解。我主要读过一些前苏联的小说,也说不上什么喜欢,比如《战争与和平》我就读了5遍,但读了这么多遍还是没读懂,还是没感觉。现在有空的话,我就看看金庸的小说。

  记者:你如何评价金庸?有人说你们俩是中国现在文坛的两个“大侠”,你对此有何评论?

  二月河:金庸是天才,我年青时还算个人才。金庸这样的人100年不会出一个,很难有人在武侠文学上再突破他了。但他写的小说有的好,有的可能就不太好,比如《笑傲江湖》、《射雕》系列等我很喜欢看,有的就不那么喜欢。

  记者:你现在还拒绝出国吗?

  二月河:依然拒绝出国,而且出去疗养也不去。我惟一一次出国是2002年12月27日去马来西亚,来去总共5天,当时是马来西亚政府委托我国驻该国大使邀请,去参加一个名为“二月河、三月天”的节目。本来还是不想去的,后来我打电话问我的老师冯其庸,他说这是个外交问题,不去不好,我才去的。

  记者:有什么难忘的人和事?

  二月河:说起人有两个,一个是黄河出版社的编辑顾任久,一个是我的老师冯其庸。这两个都是我人生中的“贵人”。那时正是我人生的低谷,看不到自己的前途。我写了一篇红学研究文章《史湘云是禄蠹吗?》寄给冯其庸,他给我回信,并且让我去武汉参加红学的一个研讨会。在会上有人说清朝的康熙皇帝没有人写,我跳出来说我写,写好了,黄河出版社的顾任久做责编,给了我不少意见和帮助。

  难忘的事,就是那时投稿,我们那时太“小”了,见一面像你这样的记者编辑太难了,也害怕别人拒绝,我那时就希望给别人送稿时,编辑人不在,这样,我就可以给编辑附一封信,不被他当面拒绝。那时真是太难了。

  记者:据说你写东西把胳膊肘磨出了茧子,能看看吗?

  二月河:是的,可以看(他拉起右手的袖子,只见胳膊肘上确有一小片茧子,记者用手摸了一下,还是硬的)。

  记者:你的爱人还在铁路上当会计吗?

  二月河:对,她还在铁路当会计。

  记者:作为一位名满天下的作家、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的名誉教授,你如何看现在的腐败现象?

  二月河: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病”,它就像人得了“糖尿病”一样,不会马上要命,但不认真治疗,就会要人命。腐败导致必亡,但不会速亡。

  记者:你希望自己生活在一种什么状态?

  二月河:自然的状态,生活水准比较高,但是又能和卖菜的、修鞋的、出租司机打招呼的这种状态。

  记者:你如何看待自己现在的名和利?

  二月河: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今天。最早我想当官,当不成官,又没有其他事做,所以就走到这条路上了。

  记者:你最得意的是什么时候?

  二月河:得一个我现在也没见到的奖。那是去年一个香港的朋友打电话告诉我说,香港有一个以中学生为主的评论“谁是最受欢迎的作家”的活动,把我评上了,我现在也没见到奖状是什么样,但我很开心,我的读者不但有中年人、青年人,还有中学生,我很高兴。

  记者:你认为今后在文学创作方面还能超越自己目前所达到的高峰吗?

  二月河:我会尽力做好自己要做的事,但我想再超越比较难。

(选自《财经时报》)

  注①:二月河,汉族,本名凌解放,著名历史小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从记者和当事人的问答中,可以看出二月河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20.记者问起二月河妻子的工作,貌似随机而问,其实另有用意,试作简要分析。(4分)

21.二月河有着怎样的名利观?请结合访谈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22.结合原文内容,简要谈谈二月河信奉的“守中是丈夫,务外非君子”这句话,对你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启示。(6分)

19.(4分)(1)为人直率、坦诚、恪守原则;(2)写作勤奋、执著、尽心尽力。(2分)

20.(4分)(1)借提问这个问题,说明二月河没有利用自己的声望为家人谋取利益,有力地展现了二月河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丰富了二月河的形象;(2分)

   (2)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当前腐败问题的提问,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2分)

21.(4分)(1)对名利有追求,并能为之付出,但又不刻意追求;(2分)

   (2)不拒绝名利,又能顺其自然,不为名利所累。(2分)

22.(6分)要点提示:(1)人需要确立正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定的精神信仰,并坚持自己的追求,坚守自己的信仰,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分)

   (2)要不为外物所役使,不追求表面的浮华,恪守自己的做人准则,不随波逐流,才能为成就自己的事业提供有力的保障。(3分)(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停靠点

李汉荣

①在这个加速旋转的世界上,人们很难找到完整的、纯直的、可靠的、恒定的东西,来安妥自己的心。

②商业不停地制造和推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在__小女生和小男生们慷慨地向时尚投去大量的眼球、激情和金钱之后,时尚制造者们很快又设计出另一些时尚,诱导新一轮消费狂潮。

③时尚的海滩上,堆积着多少狂热的眼球和激情的泡沫。

④浪潮漫过来又漫过去,被洗刷的海滩空空荡荡,而在高处,资本正端坐在豪华别墅的沙发上,清点潮水送来的巨额利润。

⑤这个商业的星球不会有什么奇迹和神话。所谓奇迹,不过是一个穷人或一个不太穷的人一夜暴富的故事。所谓神话,不过是在财富的赌场上如何成功地进行巧取豪夺。

⑥房地产商说又为我们开发了一个天堂,等到你贷款购买了一处天堂的套间.住进去,才发现你每天的日出已被推迟了一小时,因为,太阳,被前面更高的楼房、更高的天堂挡住了。

⑦又据说盛产羊毛的草原是一个天堂,你长途跋涉去那天堂看了一眼,你看见了那些瘦骨嶙峋的羊,那些在沙漠的边缘嚼着草根瑟瑟发抖的羊,为人类制造温暖的它们,是如此的寒冷和无助。它们光秃秃的身体,我们暖融融的冬天……

⑧似乎已没有什么恒定的事物让我们动荡的心获得安妥。

⑨走在路上,看见一棵古老的树慈祥而大气地站立着,浓荫匝地,巨冠蔽日,我好像看见了从千年之外走过来的祖先,一位忠厚的有着无限阅历和深情的祖父,于是我停下来,坐在树下,安静地靠在树身上,像靠在祖父的身上,倾听他深长绵软的呼吸,我那漂泊无依的心,我那悬空的心,终于踏实地停靠在一个厚实的胸膛,那胸膛并不只是我自己小小的胸膛,而是一个更宽广更深厚的胸膛――天空、土地、历史、记忆,由一棵古树汇合成一个完整辽阔的胸膛,我迷乱无定的心,在这个巨大胸膛里均匀地跳动。

⑩过了几天,或者过了几月,我又去拜访那棵古树,已再也找不见它的身影,据说它遭雷击而死,又据说被害虫蛀死,又据说被开发商伐掉――总之,它已经消失了,它见证过的千年岁月也随之消失。

11在它的废墟上,将崛起一座商业的天堂,一座高尚住宅楼正拔地而起。

12古树死了。祖父死了。祖先死了。

13那条清澈温柔的小溪,明天就有可能被烈日蒸发。

14那只擦过我肩膀飞过去的可爱燕子,后天黄昏还有可能被我发现,但我看见的只是它躺在污水滩上的遗体。

15远山的那峰积雪,它一次次将我无处投靠无处逗留的目光遥遥地接住。我惶惑躁乱的心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停靠的秘密地点,那安静的白色似乎降低了这个发着高烧的世界的温度,心,在适度的寒冷里变得安静而宽阔,不急于奔赴什么,就停在它自身的空白里,这一刻,心,虽然无所事事,却回到了那本然、透明的状态,古人说的“本心”,大约就是这个时刻的那颗心吧。

16但是,过不了一两年,甚至过不了半年,就在今年夏天,那峰积雪,那峰积攒了千年,明亮了千年,被无数的眼睛眺望了千年的积雪,将永远的融化、消失,那座山将显露出石头的狰狞而荒凉的面目。

17目光失去了这秘密停靠的地点,它变得更加游移而惶惑,有时,就找一本古书,在那些清澈、亘古、凛冽的句子里,让眼睛和心,获得片刻镇静和抚慰。

18在越来越热的世界上,我的心越来越躁,越来越慌,也越来越荒。

19生存的地址不断变成遗址,记忆的圣地不断变成废墟。

20有时候,静下心来想一想,我真不知道那么多的人,无数的人,在这不断毁损、灭绝的世界上,在这不断废弃、破碎的生存里,是怎样为自己的心找到一个停靠点?

21那么我呢?我的停靠点又是什么?

19.从全文看,题目中“停靠点”的含义是什么?(4分)

20.统观全文,作者为什么说“人们很难找到完整的、纯真的、可靠的、恒定的东西,来安妥自己的心”?请分条作答。(4分)

21.作者在第⑨自然段中着力描写自己停靠在那棵古树上的感受,有什么作用?(4分)

22.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大量负面的社会现象,有人说这样写使文章的基调太过灰暗,是不可取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19.(4分)指的是能够寄托人类精神并能提升精神境界的事物,(2分)可以是给人类带来崇高精神慰藉的和谐自然,(1分)可以是给人类高尚灵魂提供依托的社会文明。(1分)

20.(4分)(1)商业化大潮带来的形形色色的思想使人们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从而导致精神迷失;(2分)

   (2)经济的高速发展破坏了和谐的自然和崇高的人类文明。(2分)

21.(4分)(1)从正面表明了停靠点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内心对找到心灵停靠点的渴望;(2分)

   (2)和古树、雪峰等理想停靠点的消失带来的困惑形成对比,深化了主题。(2分)

22.(6分)示例一:同意。作者一味地列举社会负面现象,让人看不到社会发展中的亮点,(3分)容易导致人们对社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难以激发出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3分)

    示例二:不同意。作者之所以列举了大量负面的社会现象,就是为了充分暴露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警示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3分)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3分)(言之成理即可)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2)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别无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4)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

小楫轻舟, 。(周邦彦《苏幕遮》)

   (1)洞庭波兮木叶下   惟有幽人自来去

   (2)故不积硅步  水随天去秋无际

   (3)亦足以畅叙幽情  此时无声胜有声

  (4)匹夫不可夺志也   梦入芙蓉浦

   (每句1分,有错该即不得分)

(1)(3分)“争”字给人以时间的紧迫感,说明了行程安排得紧凑,(1分)充分表露了旅外游子急切的盼归之情。(2分)

(2)(5分)三、四句意在表达诗人如期归家的希望落空带来的失落苦闷之情,(1分)却并没有从正面表述,而是采取了委婉含蓄的手法,将秋风人格化,(2分)借秋风的“先到”说明自己未能成行,(1分)以秋风的无情突出了自己未能如期归家的失落苦闷心情。(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