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天外星球播种地球生命
科学家们表示,陨石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恐怕已让反抛至太空的地球细菌抵达了遥远的行星和它们的卫星。
这项说法恰好颠覆了胚种论。根据该理论,地球生命起源于外来的彗星或陨石上的微生物。任职加州莫非特田市美国航空航天局安姆斯研究中心的行星科学家摩尔表示,上述两种理论皆认为,生物在太阳系中散布的方式,非常类似细菌在一间拥挤的教室内相互追赶,他说:“只要一颗行星上出现了生命,所有的行星都会出现生命。”
我们已知,火星与月球上发生的撞击足以将岩石抛掷到太空中,最后掉落在地球表面,成为小型陨石;地球岩石要飞散至太阳系边缘则较不容易,因为这些物体必须先摆脱强大的太阳引力。
为了要找出6500万年前造成齐克苏鲁伯陨石坑的大撞击,有多少岩石能抵达外太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然后追踪数百万碎片弹射的路径。发现类似规模的撞击事件,曾在地球历史上出现过数次。
研究团队同时观察,有多少地球碎片能抵达公认较适合生命生长的环境,例如土星的卫星泰坦星、木星的卫星欧罗巴星。“我以前认为机率微乎其微。”领导该研究团队且任职于加拿大温哥华哥伦比亚大学的行星科学家葛雷德曼表示。
但是研究的结果却让葛雷德曼相当惊讶。在500万年内,约有100个左右的物体抵达欧罗巴星,且约有30个抵达泰坦星。2006年3月16日,他在得州联盟市举行的月球与行星科学研讨会中,发表了这项模拟结果。
然而,经历了突发的高温环境,以及抛入太空后的加速度作用,细菌还能存活下来吗?
研讨会中诸多研究学者对上述问题持肯定的立场。佛罗里达大学微生物专家尼克森
即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安姆斯研究中心内,利用房子大小的喷射器进行相关测试。
为了模拟陨石的撞击力,他与同事们将弹珠大小的弹丸,以每秒5公里的速度发射至带有细菌孢子的水盘,再以泡沫塑料承接向上飞散的破瓦残碟。该研究团队发现,约有万分之一的细菌得以存活下来,摩尔表示:“这项实验结果是建立在相当精准的计算之上的。”
许多天文学家相信,细菌在太空中经历宇宙辐射的曝晒旅程后,依旧能存活,其上
依附的细菌几乎一定会因落地的撞击力而相继死亡。
“但是在泰坦星上则是不同的结果。”葛雷德曼如此表示。该卫星外围浓厚的大气层会使陨石破碎成块,同时减缓碎块下降的速度,葛雷德曼说:“这形成了相当良好的安全网。”他补充说,“着陆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还会融化冰层,制造出一个为时不久但能让这些天外访客栖居的水池。”
在研讨会上,有人询问葛雷德曼:假设少数细菌真能安全抵达泰坦星的陆面,在该卫星大约零下170摄氏度的酷寒环境中,细菌是否能生存?“这就有劳诸位来解答了,”葛雷德曼告诉听众们,“我只不过是一个送货的‘小弟弟’。”
(选自《海外文摘》2007年第2期)
5.下列关于“胚种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胚种论”认为外来的彗星或陨石上的微生物是地球生命的起源。
B.“胚种论”认为生物在太阳系中散布的方式,非常类似细菌在一间拥挤的教室内相互追赶。
C.只要一颗行星上出现了生命,所有的行星都会出现生命。
D.陨石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已让反抛至太空的地球细菌抵达了遥远的行星和它们的卫星。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相信,细菌在太空中经历宇宙辐射的曝晒旅程后,依旧能存活。
B.研究证实,经历了突发的高温环境,以及抛入太空后的加速度作用,约有万分之一的细菌得以存活下来。
C.因为卫星外围浓厚的大气层会使陨石破碎成块,同时减缓碎块下降的速度,所以这将有的于陨石上依附的细菌到达卫星后存活。
D.少数细菌能安全抵达泰坦星的陆面,只是细菌是否能生存还是个未知数。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表示,在天外星球播种地球生命完全是有可能的。
B.地球细菌要想达到天外星球需要克服突发高温、加速度、宇宙辐射、落地撞击力等一系列的考验。
C.2006年3月16日,葛雷德曼在得州联盟市举行的月球与行星科学研讨会中,发表的模拟结果因其科学性,将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
D.虽然人们相信细菌可以从地球到达遥远的天外星球,但仍然有许多问题弄不明白。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8 13:36:24
免费下载:《2010年普通高中质量调研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天外星球播种地球生命
科学家们表示,陨石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恐怕已让反抛至太空的地球细菌抵达了遥远的行星和它们的卫星。
这项说法恰好颠覆了胚种论。根据该理论,地球生命起源于外来的彗星或陨石上的微生物。任职加州莫非特田市美国航空航天局安姆斯研究中心的行星科学家摩尔表示,上述两种理论皆认为,生物在太阳系中散布的方式,非常类似细菌在一间拥挤的教室内相互追赶,他说:“只要一颗行星上出现了生命,所有的行星都会出现生命。”
我们已知,火星与月球上发生的撞击足以将岩石抛掷到太空中,最后掉落在地球表面,成为小型陨石;地球岩石要飞散至太阳系边缘则较不容易,因为这些物体必须先摆脱强大的太阳引力。
为了要找出6500万年前造成齐克苏鲁伯陨石坑的大撞击,有多少岩石能抵达外太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然后追踪数百万碎片弹射的路径。发现类似规模的撞击事件,曾在地球历史上出现过数次。
研究团队同时观察,有多少地球碎片能抵达公认较适合生命生长的环境,例如土星的卫星泰坦星、木星的卫星欧罗巴星。“我以前认为机率微乎其微。”领导该研究团队且任职于加拿大温哥华哥伦比亚大学的行星科学家葛雷德曼表示。
但是研究的结果却让葛雷德曼相当惊讶。在500万年内,约有100个左右的物体抵达欧罗巴星,且约有30个抵达泰坦星。2006年3月16日,他在得州联盟市举行的月球与行星科学研讨会中,发表了这项模拟结果。
然而,经历了突发的高温环境,以及抛入太空后的加速度作用,细菌还能存活下来吗?
研讨会中诸多研究学者对上述问题持肯定的立场。佛罗里达大学微生物专家尼克森
即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安姆斯研究中心内,利用房子大小的喷射器进行相关测试。
为了模拟陨石的撞击力,他与同事们将弹珠大小的弹丸,以每秒5公里的速度发射至带有细菌孢子的水盘,再以泡沫塑料承接向上飞散的破瓦残碟。该研究团队发现,约有万分之一的细菌得以存活下来,摩尔表示:“这项实验结果是建立在相当精准的计算之上的。”
许多天文学家相信,细菌在太空中经历宇宙辐射的曝晒旅程后,依旧能存活,其上
依附的细菌几乎一定会因落地的撞击力而相继死亡。
“但是在泰坦星上则是不同的结果。”葛雷德曼如此表示。该卫星外围浓厚的大气层会使陨石破碎成块,同时减缓碎块下降的速度,葛雷德曼说:“这形成了相当良好的安全网。”他补充说,“着陆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还会融化冰层,制造出一个为时不久但能让这些天外访客栖居的水池。”
在研讨会上,有人询问葛雷德曼:假设少数细菌真能安全抵达泰坦星的陆面,在该卫星大约零下170摄氏度的酷寒环境中,细菌是否能生存?“这就有劳诸位来解答了,”葛雷德曼告诉听众们,“我只不过是一个送货的‘小弟弟’。”
(选自《海外文摘》2007年第2期)
5.下列关于“胚种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胚种论”认为外来的彗星或陨石上的微生物是地球生命的起源。
B.“胚种论”认为生物在太阳系中散布的方式,非常类似细菌在一间拥挤的教室内相互追赶。
C.只要一颗行星上出现了生命,所有的行星都会出现生命。
D.陨石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已让反抛至太空的地球细菌抵达了遥远的行星和它们的卫星。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相信,细菌在太空中经历宇宙辐射的曝晒旅程后,依旧能存活。
B.研究证实,经历了突发的高温环境,以及抛入太空后的加速度作用,约有万分之一的细菌得以存活下来。
C.因为卫星外围浓厚的大气层会使陨石破碎成块,同时减缓碎块下降的速度,所以这将有的于陨石上依附的细菌到达卫星后存活。
D.少数细菌能安全抵达泰坦星的陆面,只是细菌是否能生存还是个未知数。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表示,在天外星球播种地球生命完全是有可能的。
B.地球细菌要想达到天外星球需要克服突发高温、加速度、宇宙辐射、落地撞击力等一系列的考验。
C.2006年3月16日,葛雷德曼在得州联盟市举行的月球与行星科学研讨会中,发表的模拟结果因其科学性,将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
D.虽然人们相信细菌可以从地球到达遥远的天外星球,但仍然有许多问题弄不明白。
本题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篮球场地,巨球蛋白,羽毛球场地,球面波,α2巨球蛋白,α巨球蛋白,α-巨球蛋白,α2-巨球蛋白,眼球外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