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江月 阻风三峰下

南宋・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本词是作者离官潭州(今长沙)途中为风雨所阻时作。

这首词匠心独运,艺术构思新颖别致。试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答:

这首词可以看出作者此时是怎样的心境?(4分)

答:

(1)答一:上片写景,但诗人并没有正面描绘舟行所遇狂风恶浪的险境,而是侧重写怒涛渐息后的奇妙遐想;下片抒情借此展开,显得自然真实。答二:上片写景用比喻、拟人手法,不说自己被风所阻,而说是波神殷勤好客,这就为下片抒发旷达乐观之情做好了铺垫。答三:这首词上下片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兼以雄放的笔力,化景物为情思,写得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2)答: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此时胸怀远大理想(末句“准拟岳阳楼上”),虽遭遇挫折,但旷达乐观的潇洒心境。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5―7题。(9分)
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尔斯・古达特说, 人类是在地球的最后两次冰河期之间开始褪毛的。在地球气温全面上升之后, 人类祖先就向北迁徙, 同时为了两性喜好的选择, 开始失去了覆盖在身上的毛。而在冰河期再次到来之后, 人类只好再度南迁。然而借以阻挡太阳灼晒的毛的失去却使他们面临着新的生存难题。于是, 各地的人就逐渐演化出至少四种肤色的人种。因此, 查尔斯认为, 地球上所有人种的共同祖先, 必然是在可免受热带烈日灼晒之苦的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在南迁之后, 因环境的不同, 才逐渐出现了不同的肤色。

然而另外两种较为普遍的起源说与他的理论却大相径庭。一种认为, 人类是分别在世界各地各自演化出来的; 另一种认为, 人类最早起源于非洲, 然后迁徙到世界各地。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 他们则认为无非是为了能在热带的烈日下凉快一些。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一种说法是, 人类生活在热带时, 毛皮不利流汗散热, 这就需要大面积光滑无毛的皮肤。因此人类的毛大约是200万年前, 由森林往平原移居时逐渐褪尽的。

5、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 有以下三种观点, 对他们的相关关系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查尔斯・古达特的看法 ②“另外两种较普遍”的看法 ③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

A.①②③的说法相同

B.②③说法基本相同, ①与②③的说法不同

C.①②③的说法各不相同

D.②③的说法完全相同, ①与②③的说法基本相同

6、对第二自然段的“他的理论”中的“理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起源的理论

B.人类褪毛的理论

C.人类起源理论中的人类褪毛的理论

D.人类褪毛理论中的人类起源理论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查尔斯・古达特认为, 人类出现不同肤色, 是在不同生活环境中阻挡太阳的灼晒而产生的结果。

B.另外两种较普遍的起源说与查尔斯・古达特的理论大相径庭的分歧点在于: 人类不同的人种是否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C.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所认为的人类褪毛时所处的环境与查尔斯的看法相一致。

D.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说法与其他人类起源理论有所不同。

5. B(褪毛的原因有关移居的说法“另外两种普遍的看法”不涉及: A、1 3涉及“移居”的说法, 2不涉及)

6. A(B是论据, C不是第一段“他的理论”所谈的问题, D项的人类理源理论与人类褪毛理论关系倒置)

7.A(B不是“是否起源于共同的祖先”问题, 而是起源地点不同, C项应是不一致的;D.原文没说起源理论方面科学界公认的说法)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www.ks5u.com 

A: 坐落 冒然 颠扑不破 出其不意 B: 蝉联 伸张 见微知著 老生常谈 C: 眩晕 招徕 词不达意 茫刺在背 D: 宣泄 通牒 惹是生非 看风驶舵

以“根深叶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参考2008年安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文意结合自己的想象,补充对话。(5分)

早晨,一个乞丐在马路上走着,当他把米从右手换到左手,正要吹一下手上的灰尘时,一颗大而晶莹的露珠掉到了他的掌心。乞丐看了一会,把手递到唇边,对露珠说:“你知道我将做什么吗?”露珠说:“你将把我吞下去。”乞丐说:“看来你比我更可怜,生命全操纵在别人手里”。

露珠说:“ 。”

乞丐的心震撼了。

建议:当从正面突出露珠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或言人生哲理,勿讥讽乞丐。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点35分,翟志刚迈出了中国人在外太空的第一步。尽管出舱活动的时间不长,但随着航天员展开国旗,这次突破带给中国人巨大的喜悦和期待。仔细观察右面这幅图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它的情境,至少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控制在60字以内)。(6分)

“境”(宇航员、宇航服、太空、国旗、飞船等)2分,生动1分,修辞1分

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字数控制在20字之内。(4分)

中新网10月1日电,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日前在媒体上撰文,就当前全球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危机发表看法。据新加坡《联合早报》一日援外电报道,潘基文称,现在的全球金融危机危害到联合国的所有工作――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富国和穷国的社会开支、千年发展目标、维和行动。他强调必须思考一种新的、能更充分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不断变化现实的全球经济秩序。

潘基文称,全球金融危机危害到联合国所有工作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泥土的声音

樵夫

①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②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③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④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⑤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⑥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粘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⑦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辉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⑧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选自《中华散文》)

14.文章第一段说:“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请问泥土的声音有什么特点?泥土声音的实质是什么?(6分)

15.文章第四段划线句子在表达上生动独特而有意蕴,请具体常析。(4分)

16.研读原文,请说说我们怎么做才能听到泥土的声音?(6分)

17.作家韩少功在《土地》一文中曾说:“总有一天,人们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读完本文后,结合你对土地的认识,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感受或体会。(6分)

14.一问:细腻真实;轻轻细细;幽悠静穆;使人宁静充盈。二问:生命萌动的声音;热爱土地的心灵的呼唤。

15.(1)通感(移用或比喻也可,)让抽象的事物更加形象,更加生动。“花香”本是闻到的,此处却可以“搅动”,而且是“青青的”,有了色彩,表达上更有立体感和质感。

   (2)叠词,有乐感。

16.(1)热爱土地,敬畏土地。

   (2)驱除名利,让狂躁不安的心灵回归宁静,一尘不染。

17.以下几点供参考:

   (1)物质角度:土地是生命之源。

   (2)精神角度:土地幅员辽阔,可博大人们的心胸。

   (3)哲理角度:土地是有灵性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暗示了人生哲理。

   (4)历史角度:中国是农业文明国家,当重视土地。

   (5)现实角度:土地是农业核心问题之一。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篇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5小题)(5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2) ,泣孤舟之嫠归。(苏轼《赤壁赋》)

(3) ,羡长江之无穷。(同上)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诗经・泯》)

(6)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8)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1)齐彭殇为妄作

  (2)舞幽壑之浅蛟

   (3)哀吾生之须臾

   (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言笑宴宴

   (6)长太息以掩涕兮

   (7)鸡鸣桑树颠

   (8)因人之力而敝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度大庾岭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大庾岭时所写。

(1)能读全诗,试分析本诗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2)请简要分析本诗在语言和抒情手法的艺术特点。(4分)

(1)表达了作者被贬边远之地的不满情绪以及盼望有朝一日得以赦免回京的心情。

(2)语言特点:辞藻华美,声韵和谐,对仗工整。抒情手法: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