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给海鲜“施肥”

“给我半船铁,我就能创造一个冰河期!”美国海洋学家约翰・马丁在1991年提出的这句名言如今听来依然如雷贯耳。当时,约翰・马丁刚刚揭开了高营养盐低叶绿素海域(HNLC)的秘密。这种缺乏浮游生物的“不毛之海”约占全球海域面积的20%,主要分布于南半球的海洋。

约翰・马丁认为,海水中铁元素的缺乏限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不用费太多脑筋就能想到,只需在海水中加入这种元素――在轮船的尾流中倒入成千上万吨的硫酸铁化合物,就能促进浮游藻类的大规模生长,然后籍此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这就好比是利用常见而价廉硫酸铁“肥料”让整个南大洋一夜成“林”。这也是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维克多・斯莫塔希克所竭力推崇的对抗全球气候变暖战略。

维克多・斯莫塔希克于2004年在南非沿岸领导了欧洲最为重要的“增肥”实验――欧洲铁增肥实验(Eifex)。他指出:“能够不采取这样的措施当然最好,但是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根据我的计算,从现在起,依靠铁增肥技术每年可以从大气中消除10亿吨二氧化碳,大约相当于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5%!而且,给海洋增肥非但不会引发生态危机,反而会提高海洋的物产能力,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当然,对于铁增肥计划仍然存在不同意见。“关键问题不在于浮游生物的增加数量,而在于浮游生物沉入海底的数量。”同样曾多次组织增肥行动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科学家肯・布斯勒表示,“海洋表面的浮游生物就好比是我们花园里的青草,春季生长时会储存二氧化碳,到了秋季枯萎时,则会重新释放二氧化碳。而那些死亡后沉入海底深处的浮游生物就像红杉那样,能够把二氧化碳储存上好几个世纪!然而,沉入海底深处的浮游生物在浮游生物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少则1% ,多则50%,变化极大。”而且,也有科学家指出,通过数周时间的增肥行动而获得的数据对于长期的大范围增肥计划没有什么在考价值。

另外,由于水生生物会在各海域间循环流动,南大洋物产能力的提高最终是不是可能导致热带海洋物产能力的下降,这一点尚不得而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浮游生物总量最终并不会增加。最后,大部分研究人员对斯莫塔希克的看法并不认同,认为生态系统因浮游生物数量增加而发生不可预测的大规模紊乱,换来的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成果。

(选自《科学生活》2007年第10期)

7.“给我半船铁,我就能创造一个冰河期!”对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营养盐低叶绿素海域(HNLC)秘密的揭开,为“给海洋‘施肥’”计划的提出提供了科学依据。

B.海水中铁元素的缺乏,导致了全球海洋浮游生物的缺乏。

C.在海水中人为加入铁元素,能促进浮游藻类的大规模生长。

D.大规模生长的浮游藻类会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进而降低大气温度,延缓全球变暖。

8.下列各项不能成为“维克多・斯莫塔希克所竭力推崇的对抗全球气候变暖战略”理由的一项是

A.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

B.给海产增肥的成本很低

C.给海洋增肥不会引发生态危机

D.给海洋增肥会提高海洋的物产能力,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尽理对铁增肥计划目前仍有不同意见,但通过世界各地多次组织培肥行动的科学家一致认识指导下的一致努力,有望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大成就。

B.通过铁增肥计划的实施,人们更期望看到的是像红杉木一样的浮游生物大量出现,因为它们最多能有50%可以长时间储存的二氧化碳。

C.由于水生生物会在各海域间循环流动,南半球海洋的物产能力的提高最终也许有可能导致热带海洋物产能力的下降。

D.铁增肥计划势必将导致生态系统因浮游生物数量增中而发生不可预测的大规模紊乱,这将使铁增肥计划一无所获。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8 13:13:41 免费下载:《2010年实验中学第二次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给海鲜“施肥”

“给我半船铁,我就能创造一个冰河期!”美国海洋学家约翰・马丁在1991年提出的这句名言如今听来依然如雷贯耳。当时,约翰・马丁刚刚揭开了高营养盐低叶绿素海域(HNLC)的秘密。这种缺乏浮游生物的“不毛之海”约占全球海域面积的20%,主要分布于南半球的海洋。

约翰・马丁认为,海水中铁元素的缺乏限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不用费太多脑筋就能想到,只需在海水中加入这种元素――在轮船的尾流中倒入成千上万吨的硫酸铁化合物,就能促进浮游藻类的大规模生长,然后籍此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这就好比是利用常见而价廉硫酸铁“肥料”让整个南大洋一夜成“林”。这也是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维克多・斯莫塔希克所竭力推崇的对抗全球气候变暖战略。

维克多・斯莫塔希克于2004年在南非沿岸领导了欧洲最为重要的“增肥”实验――欧洲铁增肥实验(Eifex)。他指出:“能够不采取这样的措施当然最好,但是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根据我的计算,从现在起,依靠铁增肥技术每年可以从大气中消除10亿吨二氧化碳,大约相当于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5%!而且,给海洋增肥非但不会引发生态危机,反而会提高海洋的物产能力,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当然,对于铁增肥计划仍然存在不同意见。“关键问题不在于浮游生物的增加数量,而在于浮游生物沉入海底的数量。”同样曾多次组织增肥行动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科学家肯・布斯勒表示,“海洋表面的浮游生物就好比是我们花园里的青草,春季生长时会储存二氧化碳,到了秋季枯萎时,则会重新释放二氧化碳。而那些死亡后沉入海底深处的浮游生物就像红杉那样,能够把二氧化碳储存上好几个世纪!然而,沉入海底深处的浮游生物在浮游生物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少则1% ,多则50%,变化极大。”而且,也有科学家指出,通过数周时间的增肥行动而获得的数据对于长期的大范围增肥计划没有什么在考价值。

另外,由于水生生物会在各海域间循环流动,南大洋物产能力的提高最终是不是可能导致热带海洋物产能力的下降,这一点尚不得而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浮游生物总量最终并不会增加。最后,大部分研究人员对斯莫塔希克的看法并不认同,认为生态系统因浮游生物数量增加而发生不可预测的大规模紊乱,换来的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成果。

(选自《科学生活》2007年第10期)

7.“给我半船铁,我就能创造一个冰河期!”对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营养盐低叶绿素海域(HNLC)秘密的揭开,为“给海洋‘施肥’”计划的提出提供了科学依据。

B.海水中铁元素的缺乏,导致了全球海洋浮游生物的缺乏。

C.在海水中人为加入铁元素,能促进浮游藻类的大规模生长。

D.大规模生长的浮游藻类会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进而降低大气温度,延缓全球变暖。

8.下列各项不能成为“维克多・斯莫塔希克所竭力推崇的对抗全球气候变暖战略”理由的一项是

A.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

B.给海产增肥的成本很低

C.给海洋增肥不会引发生态危机

D.给海洋增肥会提高海洋的物产能力,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尽理对铁增肥计划目前仍有不同意见,但通过世界各地多次组织培肥行动的科学家一致认识指导下的一致努力,有望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大成就。

B.通过铁增肥计划的实施,人们更期望看到的是像红杉木一样的浮游生物大量出现,因为它们最多能有50%可以长时间储存的二氧化碳。

C.由于水生生物会在各海域间循环流动,南半球海洋的物产能力的提高最终也许有可能导致热带海洋物产能力的下降。

D.铁增肥计划势必将导致生态系统因浮游生物数量增中而发生不可预测的大规模紊乱,这将使铁增肥计划一无所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给海鲜“施肥”“给我半船铁,我就能创造一个冰河期!”美国海洋学家约翰・马丁在1991年提出的这句名言如今听来依然如雷贯耳。当时,约

本题关键词:面罩给氧,给水铸铁管,上行下给式给水管网,下行上给式给水管网,海洋功能区划,消防给水设施,《我的大学》,面罩加压给氧,给水承插铸铁管,海冰预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