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解析: C .白,告诉;府,文中指节度使。答案: C
6.解析:以,一为介词,凭 … 的身份;一为连词,相当于“而”。且,将。答案:D
7.解析:C.不是逮捕关押,而是杀死示众。答案:C
8. ⑴率:1分;以:1分;大意1分。
⑵诚:1分;以:1分;命:1分。
⑶且:1分;欲谁归罪:1分;大意1分。
阅读下列片断,回答1――4题。
奏丹麦进行曲,喇叭奏花腔。国王、王后、波洛涅斯、奥菲利娅、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及其余人等上。
国 王 你过得好吗,哈姆莱特贤侄?
哈姆莱特 很好,好极了。我过的是变色蜥蝎的生活,整天吃空气,肚子让甜言蜜语塞满了;这可不是你们填鸭子的办法。
国 王 你这种话真是答非所问,哈姆莱特。我不是那个意思。
哈姆莱特 不,我现在也没有那个意思。(向波洛涅斯)大人,您说您在大学里念书的时候,曾经演过一回戏吗?
波洛涅斯 是的,殿下,他们都,称赞我是一个很好的演员哩。
哈姆莱特 扮演什么角色呢?
波洛涅斯 我扮的是裘力斯.凯撒。勃鲁托斯在朱庇特神殿里把我杀死。
哈姆莱特 他在神殿里杀死了那么好的一头小牛,真太残忍了。那班戏子已经预备好了吗?
罗森格兰兹 是,殿下,他们在等候您的旨意。
王 后 过来,我的好哈姆莱特,坐在我的旁边。
哈姆莱特 不,好妈妈,这儿有一个更迷人的东西哩。
波洛涅斯 (向国王)啊哈!您看见吗?
哈姆莱特 小姐,我可以睡在您的怀里吗?
奥菲利娅 不,殿下。
哈姆莱特 我的意思是说,我可以把我的头枕在您的膝上吗?
奥菲利娅 嗯,殿下。
哈姆莱特 您以为我在转着下流的念头吗?
奥菲利娅 我没有想到,殿下。
哈姆莱特 睡在姑娘大腿的中间,想起来倒很有趣的。
奥菲利娅 什么,殿下?
哈姆莱特 没有什么。
奥菲利娅 您在开玩笑哩,殿下。
哈姆莱特 谁,我吗?
奥菲利娅 嗯,殿下。
哈姆莱特 上帝啊!要说玩笑,那就得属我了。一个人为什么不说说笑笑呢?您瞧,我的母亲多么高兴,我的父亲还不过死了两个钟头。
奥菲利娅 不,已经四个月了,殿下。
哈姆莱特 这么久了吗?哎哟,那么让魔鬼去穿孝服吧,我可要去做一身貂皮的新衣啦。天啊!死了两个月,还没有把他忘记吗?那么也许一个大人物死了以后,他的记忆还可以保持半年之久;可是凭着圣母起誓,他必须造下几所教堂,否则他就要跟那被遗弃的木马一样,没有人再会想念他了。
(高音笛奏乐。哑剧登场。)
一国王及一王后上,状极亲热,互相拥抱。后跪地,向王作宣誓状,王扶后起,俯首后颈上。王就花坪上睡下,后见王睡熟离去。另一人上,自王头上去冠,吻冠,注毒药于王耳,下。后重上,见王死,作哀恸状。下毒者率其他二三人重上,徉作陪后悲哭状。从者抬王尸下。下毒者以礼物赠后,向其乞爱;后先作憎恶不愿状,卒允其请。同下。
奥菲利娅 这是什么意思,殿下?
哈姆莱特 呃,这是阴谋诡计、不干好事的意思。
奥菲利娅 大概这一场哑剧就是全剧的本事了。
(致开场词者上。)
哈姆莱特 这家伙可以告诉我们一切,演戏的都不能保守秘密,他们什么话都会说出来。
奥菲利娅 他也会给我们解释方才那场哑剧有什么奥妙吗?
哈姆莱特 是啊。这还不算,只要你做给他看什么,他也能给你解释什么;只要你做出来不害躁,他解释起来也决不害躁。
奥菲利娅 殿下真是淘气,真是淘气。我还是看戏吧。
1.文段开头划线的两句话属于戏剧的要素中的什么?有何作用?(3分)
2.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说的话有何特点?为什么?(4分)
3.“我过的是变色晰蝎的生活,整天吃空气,肚子让甜言蜜语塞满了;这可不是你们填鸭子的办法。”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4分)
4.概述演员表演的哑剧的内容。简要谈谈写此的目的是什么。(4分)
1.舞台说明,1分。交代故事的场景和上场人物,2分。
2.哈姆莱特故意坐在奥菲利娅身边装出一副痴情而精神失常的样子,胡言乱语。2分。目的是让人们,尤其是国王等人认识到哈姆莱特是因恋爱失意而疯了,从而放弃对王子复仇的警惕。2分
3.比喻,1分。用这种近似不合逻辑的话回答国王的问题,让国王感到哈姆莱特的确疯了。3分。
4.哑剧再现的是国王受害以及王后改嫁的经过。2分。写此目的是为揭露奸王的阴谋诡计。2分。
阅读下面的歌词的节选,按要求作文。
对这个世界如果你有太多的抱怨/跌倒了就不敢继续往前走/为什么人要这么的脆弱堕落/请你打开电视看看/多少人为生命在努力勇敢的走下去/我们是不是该知足/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微微笑/小时候的梦我知道/不要哭让萤火虫带着你逃跑/乡间的歌谣永远的依靠/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
不要这么容易就想放弃就像我说的/追不到的梦想换个梦不就得了/为自己的人生鲜艳上色/先把爱涂上喜欢的颜色/笑一个吧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让自己快乐快乐这才叫做意义/童年的纸飞机/现在终于飞回我手里/所谓的那快乐/赤脚在田里追蜻蜓追到累了/偷摘水果被蜜蜂给叮到怕了/谁在偷笑呢/我靠着稻草人吹着风唱着歌睡着了……
读了上面的歌词,你有什么感悟呢?请以“单纯”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参考作文评分标准。
仔细阅读我校的校徽,请分条陈述校徽的画面内容和相关寓意。 6分。
【解析】①校徽的正中间凸显的“1”字和艺术化了的“口”字,构成明显的合体“一中”标志。2分②“中”字的内部显示艺术字“培才”二字,说明“一中”是由“培才”学校发展而来。2分③ “中”的右下面写有“1937”四个数字,表明“培才学校”是在1937年成立(兴办)的。2分④“一中”二字呈飞翔的雄鹰状,激励学子奋发有为1分;校徽呈方正形,说明是正规的政府办学1分;校徽呈暗红色,说明教育思想的纯正或者暗示南方红土地的地域特色1分。(若答前三点每点2分;若答第四点则酌情给分。注意陈述的方位和解说的层次,方位不明确、层次不清晰,酌情扣2-3分。本题总分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翟志刚的青少年时代
■张寒冰 王辛娜
1966年11月21日,翟志刚出生在龙江县龙江第四小学附近的一栋土屋里。那一年,父亲翟向朝53岁,母亲翟贾氏41岁。翟志刚是他们的最后一个孩子,在他之前,这个贫困的家庭已有三个女儿和两个儿子。
翟志刚的大姐翟朋素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克山师范学院,随后,她回到龙江教书。大姐的户口本从农村转成了城镇,每个月能给家里拿回30多块钱。“母亲从此下了决心,要让所有孩子都读上书。”显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翟志刚家里6个子女最终全部考上了高中。而翟志刚在中考时,成绩并不如意,“本来奔着省重点龙江一中去的,最终却只考上了普高龙江二中”。大哥翟志强认为,这可能跟老弟那时候不太爱学习有关。
性格是内向的,但翟志刚仍然具有所有男孩子的天性―――贪玩儿,只不过这不是他的“特性”。跟一般的孩子一样,他放学回家,在完成最基本的作业后,就满脑子都是怎么出去玩了。这直接导致翟志刚在小学和初中时的成绩并不突出。
翟志刚当时的化学老师,现任龙江二中副校长的徐东升说,翟志刚在高一、高二时的成绩也很一般。“不过他劳动特别好”。徐东升告诉记者,那时候的翟志刚已经有1.70米了,在同学中算比较高的,人有点黑,又比较结实,“加上他爱劳动,又会劳动,就被选为了劳动委员”。“劳动委员”翟同学在班级尽心尽责,总是在大扫除的时候冲在最前面。可没人知道,他在家时还要照顾父母―――当时他的哥哥姐姐都已经成家,据说翟志刚独自照顾父母长达4年,他的哥姐至今仍被他的孝心感动着。
翟志刚当时的教导主任、现任龙江二中校长武侠认为,高中的前两年,翟志刚被“没考上省重点”和家境贫困的双重压力压着,由此性格更加内向。翟志刚的爆发是在高三那年。高考前,空军__到龙江县来招生。这个机会,对于家境贫寒的翟志刚来说,就像遥远处的一线光。他毫不犹豫地报名了。第一轮下来,他竟然出现在齐市3名复检学生之列。翟志刚的同学李海东告诉记者,毕业前,每个同学都相互在毕业纪念册上留念,翟志刚也一样给每个同学写了一句话,还签了名。“他签得还挺好看的”,李海东笑着说:“那是他在得知自己招飞第一轮通过后,现练的,而且,只练了他名字那三个字”。
据武侠校长说,原本默默无闻的孩子竟然“有可能成为飞行员”,这在龙江二中这个普通高中可不是一件小事。于是学校决定为他补习文化课。“1985年5月末他通过了招飞的初试,在距离高考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的文化课成绩就达标了。”当年,翟志刚成为龙江二中唯一一个被录取的飞行员。为了给他送行,学校还给翟志刚的班级拍了一张集体照。
在翟志刚之后,一直到今年,龙江二中又有9名学生考上了飞行员。武侠说,学校在每学期开始大约一周时间,会有一个校史讲座。“翟志刚是很重要的榜样,我们要让同学们知道,即便在二流中学,也能出一流人才,他们都很有希望。” 9月18日是龙江二中举行校运动会的日子,记者17日到那里时,同学们正在画跑道。武侠告诉记者,他们准备在开运动会的时候加进去翟志刚的故事,“让同学们受受教育”。
(选自2008年09月21日《新晚报》 ,编者有改动)
19.阅读全文,简述翟志刚的性格特点。4分。
20.作为一篇人物传记,结尾两段是否多余,为什么?5分
21.翟志刚是“神七”飞船的指令长,是出仓行走的中国第一人,是民族英雄。结合本文,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看法。6分
19.【解析】(1)内向。翟志刚的童年几乎是在一个贫困而多子女的大家庭的忽视中度过的。(2)孝心。翟志刚独自照顾父母长达4年。(3)爱劳动。他爱劳动,又会劳动,就被选为了劳动委员。(4)果断。对于家境贫寒的翟志刚来说,就像遥远处的一线光。他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四点答全4分)。答“贪玩”不给分。
20.【解析】并不多余。(1分)(1)倒数第二段间接交代了翟志刚在初审通过后,是怎样搞好文化课学习的,最后一段是在强调传主对母校的影响,并不多余。(2分)(2)青少年时代的翟志刚,中学校长和母校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切合文章标题要求,符合传记的特征,并不多余。(2分)
21.【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但并不是毫无依据的乱答。答案要点包括:(1)简析翟志刚性格的优缺点,指出人无完人;(2分)(2)简析翟志刚的家庭背景的优劣,指出卓越成就不看出身;(2分)(3)简析素质教育的特点,指出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重要性。(2分)回答本题要求“结合本文”来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奥运:中国和平崛起的一个侧影
■吴稼祥
历史有时比人们想象的更有戏剧性。1932年,中国第一次出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只有一个人,而且没有进入决赛;1984年,中国再一次出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有225名运动员,获得了15枚金牌、8枚银牌和9枚铜牌,在金牌榜上排第4。如果说洛杉矶曾经是中国跌倒的地方,半个世纪后,它又成了中国爬起的地方。不过,爬起归爬起,还不能说是崛起。
金牌榜不能等同于国家实力排行榜,更不能等同于国际地位排行榜。1984年,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国际影响力,中国都还没有上升到金牌榜所在的位置。更有趣的还是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如果仅仅根据奥运来推测国运,你会得出一些经不起时间检验的结论:第一,苏联是世界第一帝国(它高居金牌榜首位,获得55块金牌,比排名第3的美国多了近20块),第二,西方阵营输给了东方阵营(苏联和民主德国排名前两位,共获得92枚金牌,美国和排名第5的联邦德国加起来,只有47块,刚过一半);第三,韩国已经是世界大国,它不仅是本届奥运会举办国,还在金牌榜上排第4;第四,中国从1984年以来国家实力下滑,金牌总数从15滑到5,排名从第4滑到第11。
如果像某些西方评论家所比喻的那样,冷战时期,奥运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当成了替代性战场,那么就可以说,苏联和它的卫星国赢得了体育之战,但输掉了经济之战和价值之战,最后收获了金牌,但输掉了国家。从任何意义上说,在国际政治俱乐部的咖啡座上,经济实力和普世价值是咖啡,奥运成绩只能是伴侣。咖啡没有了,只剩下伴侣,是调制不出一杯好饮料的。
当代中国从1978年开始的第三级跳跃的最伟大之处,就是把国家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咖啡上,而不是放在伴侣上。放在咖啡上的含义,就是放在中国的和平崛起上:一是经济平稳高速增长,二是理解和追求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和普遍价值,前者是国家的硬实力,后者是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只有软硬兼施,才能和平崛起。
作为这些追求的具体步骤,中国在经济上把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在社会方面开放并扩大了个人在迁徙、择业、婚姻、就学、出国等方面的自由,在政治上废除干部终身制,下放权力,缩小政党对行政、经济和社会生活干预的范围;在与国际接轨方面,中国加入了WTO,签署了两个国际人权公约;在国际事务方面,中国扮演调解者和劝和者的角色,而不是扮演冲突的一方,在“朝核”和“伊核”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所有这些,表明中国一直在努力同步推进增长持续化、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多元化,只要这个过程不停顿,中国的和平崛起就是可以预期的。
我强调了作为国家实力的咖啡的作用,并不是要轻视作为其伴侣的奥运的作用。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各国运动员和观众品尝到了又香又浓的中国咖啡,伴侣的贡献功不可没。在此之前,很有些国际人士并不认为中国要请世界品尝的是一杯美味咖啡,而更可能是一勺毒药。现在留在他们记忆中的,应该是青岛海面上相互触吻的点点帆影,而不是相互对峙的艘艘军舰。
这就是我们要与世界分享的奥运记忆,它不仅是关于一个国家的美丽传说,也是关于她和平崛起的一个侧影。
(选自2008-09-10《中国青年报》编者有改动)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从奥运角度来推测,我们会发现获得奥运金牌的多少并不等于国家实力和国家地位。
B.苏联的教训在于:它和它的卫星国赢得了体育之战,但输掉了经济之战和价值之战。
C.作者认为:中国最伟大之处就是软硬兼施,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奥运成绩。
D.中国要和平崛起,起码要同步推进增长持续化、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多元化。
E.青岛海面上相互触吻的点点帆影,中国让国际人士品尝了一杯美味咖啡。
13.对文中划横线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意在强调历史有时比人们想象的更有戏剧性,“爬起”是不等于“崛起”的。
B.意在强调中国跌倒的地方和中国爬起的地方,两者性质是不同的。
C.意在强调金牌榜不能等同于国家实力排行榜,更不能等同于国际地位排行榜。。
D.意在强调奥运是中国和平崛起的一个侧影。
14.作者认为“奥运是中国崛起的一个侧影”,试析其原因。(4分)
15.文中的“咖啡与伴侣”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2.C E【解析】A项主要是对第2段的理解,B向主要是对第四段的理解,D项见倒数三段的最后一句话的理解。C项最后一句话错,应该是“既注重国家的软实力,也注重国家的硬实力。”E项“青岛海面上相互触吻的点点帆影”在文中主要是比喻义,比喻奥运会的“和平与和谐”,而选项则孤立使用,理解的太实。
13.C【解析】A和B项没有理解到划横线句的真正原因;D项太宽泛;B项理解最准确,见第2段第一句。
14.【解析】答案分两个要点,各2分。(1)中国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实力和普世价值上,实现了从1978年开始的第三级跳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分);(2)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精彩的中国与世界融合,奥运成功的背后,是崛起的中国。(2分)
15.【解析】答案分两个要点。(1)咖啡是指国家实力(经济实力和普世价值);伴侣指奥运或奥运成绩(1分);(2)采用比喻将其形象(1分),非常贴切地传达了“国家实力”的物质特征与“奥运会”的精神分享(1分),并切合了本文标题“侧影”的旨趣,呼应标题(1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 ,亦崎岖而经丘 。 ,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王勃《腾王阁序》)
(3)鹏之背, ;怒而飞, 。(庄周《逍遥游》)
(4)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李密《陈情表》)
(1)既窈窕以寻壑 木欣欣以向荣
(2)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3)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4)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惠山烹小龙团 苏轼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1)本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试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的妙处。(4分)
(1)【解析】主要运用了夸张。后三句“翻动五湖天、松声万壑传”等,将眼前之境夸大,具有宏阔的视野1分;运用了比喻。将“萦回的石路”比做九龙的脊背,生动形象1分。运用了对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产生了极佳的音韵美。1分。
(2)【解析】(1) 本意是说“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1分。这里作者借助奇妙的联想1分,好像作者变成了神仙,只身携带天上圆圆的月亮,照耀、浸润在这惠山泉里――明月照着泉水与清茶泡在泉水里――都具有清沁肺腑的意味。这种联想,产生了奇妙的艺术张力。2分(意思相近即可)。
5.B 【解析】“嫌弃”意。
6.C【解析】两个“以”均释为“拿、把”,介词。(A中两个“焉”分别释为“为什么”,疑问代词和“了”,句末语气词;B中两个“为”分别释为“替、给”和“是”; D中两个“而”分别释为表递进的“进而”和表并列的“和”)
7. C 【解析】(①是其姐姐与马子才的言行,不能有效证明。③句是指一般情况,也不能有效证明。其他都能有效证明。)
8.A【解析】(不是千里到金陵,文中不是这样表述的;其次,到“金陵买菊”和“成就姻缘”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只是一种巧合而已。)
9.(1)【解析】异史氏曰/青山白云人/遂以醉死/世尽惜之/而未必不自以为快也/植此种于庭中/如见良友/如见丽人/不可不物色之也。(每错两处扣1分)
(2)①【解析】马子才觉得奇怪,跑去偷看。只见买花的人,用车装,用肩挑,路上络绎不绝。(“怪”为意动用法,1分;“车载肩负”,名词做状语,1分。句意通顺1分。)
②【解析】忽然有一天,一个从东粤来的客人,带来黄英弟弟的信。拆开一看,是嘱咐姐姐嫁给马子才。(“自东粤来”,倒装句还原1分,“发”,“拆开、打开”;“归”,“女子出嫁”之意1分。句意通顺1分。)
翻译:马子才,是顺天人。爱好菊花,他只要听说有好的菊花品种就一定要买回,即使远隔千里也不怕。一天,有个金陵客人借住在他家里,客人自我介绍说,他的表亲有一两种菊花,是北方所没有的。马子才听说后动了心,立刻准备行装,跟随客人到了金陵。金陵客人千方百计为他寻求,得到了两株菊芽苗,马子才像对宝贝一样,把菊芽包藏起来。
在回家的路上,马子才遇到一个陶姓的年轻人。马子才和陶姓少年谈论种菊的方法,非常高兴。问道:“你们要到哪里去?”年轻人回答说:“我姐姐厌烦金陵,想到河北去选择住地。”马子才高兴地说:“我虽然贫穷,但茅屋还可以让你们住下来。如果不嫌荒凉简陋,就不烦劳你们到别处去了。”姓陶的便到车前告诉姐姐,征求她的意见。车里的人推开帘子答话,原来是一位二十多岁的绝代美人。她望着弟弟说:“房子不怕小,而院落应该宽一点。”马子才替年轻人答应了,于是就一同回家。
起初,马子才所丢弃的残枝劣种,姓陶的全都把它们捡去。不久,菊花将开,姓陶的门前人声喧哗,像闹市一般。马子才觉得奇怪,跑去偷看。只见买花的人,用车装,用肩挑,路上络绎不绝。那些菊花都是奇异的品种,是马子才从未见过的。马子才很厌恶姓陶的贪心,想与他断绝来往,但又恨他私藏好品种,就敲开他的门,想就势指责他。姓陶的出来,握着马子才的手,把他拉进去。只见半亩荒芜的庭院都成了菊垄,房子之外已没有空地。马子才仔细一看,全都是以前自己拔起丢掉的。姓陶的进屋,一会儿拿出了美味佳肴,烹调得非常好。马子才乘势问道:“你姐姐为什么不出嫁?”陶回答道:“时间还没到。”马又问:“什么时候?”陶答道:“四十三个月之后。”马又盘问:“此话怎讲?”姓陶的笑而不说话,酒喝得尽兴后才散。马子才过了一夜又到陶那里,看见新插的菊花枝已长有一尺高了。马子才对此感到非常奇怪,苦苦地向陶请教种花的技巧。陶说:“这本来就不是言语可以传授的。况且你又不靠种花谋生,哪里用得着这种方法。”又过了几天,姓陶的门前稍稍安静些,他就用蒲席包着菊花,捆扎着装了几车离家而去。过了一年,姓陶的才用车装载着南方的奇异花卉回来,在城里开设花店,十天功夫花就全部卖完,他又回家种菊花。上一年买花的人留下花根,第二年都变坏了,就又向他购买。
他因此一天天富起来。过去的花垄渐渐全成了房舍。到秋天他用车装载菊花离去,第二年春末还没有回来。此时,马子才的妻了病故,马子才对黄英有意,暗地里使人透风给她。黄英微微一笑,好像同意,只是等弟弟回来罢了。一年多后,姓陶的终究没有回来。黄英督促仆人种菊,和弟弟种的不相上下。忽然有一天,一个从东粤来的人,带来黄英弟弟的信。拆开一看,是嘱咐姐姐嫁给马子才。考查寄信的日子,正是马子才妻子去世那天。回忆在菊园喝酒情景,到现在正好四十三个月,马子才非常奇怪。他把信拿给黄英看,并说要送聘礼。黄英推辞不接受彩礼。因为马家旧居简陋,黄英想让马子才住进南边的宅第里,马子才不答应,选择好日期给黄英下迎聘礼。
后来,陶生回来了。和人饮酒,醉得卧在地上,变成了菊花。过了很久,菊叶渐渐枯萎,马子才十分害怕,这才告诉黄英,黄英一听,吓得大叫:“你害死我弟弟啦!”跑去一看,悲痛万分,马子才也悔恨得要死。原来,姐姐和弟弟都是菊花精啊。
蒲松龄说,像青山像白云一样美好的人,却因为喝酒而醉死,世人都对他表示惋惜遗憾,但是这未必不会自认为快乐啊,把这种菊花种在自家的庭院中,就好像见到了好朋友,见到了漂亮的女子一样,不能不让我们去尽力物色这种菊花啊。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②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作盆景的树种很多。③广东盆景又称岭南盆景。④广东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⑤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⑥所以,广东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
A: ③②⑥④①⑤ B: ④②⑥①⑤③ C: ③②⑥①⑤④ D: ④①⑤②⑥③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