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名。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中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章句上)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解析:
(5分“/”为必断处,对2处得1分,9个全对得5分。“//”为可断可不断处,此处断对不得分,断错也不减分;错误的断句,错两处扣1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填然鼓之 ②去关市之征 ③请轻之 ④苟为后义而先利 ⑤述职者,述所职也 ⑥旷安宅而弗居 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⑧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 ⑨敢问夫子恶乎长
A:①⑤⑦\②\③⑥\④\⑧⑨ B:①③④⑤⑥\⑧⑦\②⑨ C:①④⑤⑥⑧\②③⑨\⑦ D:④⑤⑥⑧\②③⑨\①⑦
对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② 旷安宅而弗居 ③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⑤师行而粮食 ⑥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⑧饭疏食饮水 ⑨足食,足兵,民信之 ⑩ 所谓立之斯立
A:①④|②③⑨|⑤⑦⑧|⑥⑩ B:①④|②③⑨|⑤⑦⑧|⑥|⑩ C:①④⑤⑦⑧|②③⑨⑩|⑥ D:①④⑧|②③⑨|⑤⑦|⑥|⑩
对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② 旷安宅而弗居 ③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⑤师行而粮食 ⑥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⑧饭疏食饮水
⑨足食,足兵,民信之 ⑩ 所谓立之斯立
A.①④|②③⑨|⑤⑦⑧|⑩ B.①④|②③⑨|⑤⑦⑧|⑥|⑩
C.①④⑤⑦⑧|②③⑨⑩|⑥ D.①④⑧|②③⑨|⑤⑦|⑥|⑩
4.B
解析:
4.B ①荒 :形容词作动词,开垦,开辟 ②旷: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空闲③劳、苦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使……辛劳④老:形容词作动词,尊重,爱护⑤粮:名词作动词,征集粮食,转运粮食 ⑥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⑦水:名词作动词,游泳⑧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⑨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充足⑩饭:名词作动词,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5分)
孟子曰:“自暴者, 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18.出自本段话的一个成语是 。
19.请评析本段话的观点。(4分)
18.自暴自弃(1分)
19.孟子主张以仁居心、由义而行,强调内心的修养是外在言行的依据和二者的统一,表明了以仁义为本的人生价值观。这对我们今天以正确的言行来践行价值观从而提高自身修养水平具有启示意义。(符合意思即可。观点“以仁居心、由义而行”2分,评析2分)
【解析】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经典阅读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通读所给语段,找出现在仍在沿用的成语,写出即可。出自本文段的成语是“自暴自弃”,意思是: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经典文段观点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时可先概括出孟子的观点,然后结合现实来评论。文段中,居仁:仁是最安适的住宅;由义:义是最正确的道路。居仁由义:思想、言行都符合仁义的原则。孟子教导他的学生不要做自暴自弃的人,孟子解释自暴就是说话不遵守礼义,自己残害自己。自弃就是自身行为不符合仁义,自己抛弃自己。也就是说,孟子认为,仁、义都为人性,天生所具有,按照这些准则行事才能避免自暴自弃。结合现实来看,孟子的观点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孟子说:“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出言破坏礼义,这便叫自己残害自己;自己认为不能以仁居心,不能由义而行,这便叫做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类最安适的住宅;义是人类最正确的道路。把最安适的住宅空着不去住,把最正确的道路舍弃不去走,可悲得很呀!”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12.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分别简要概括“自暴者”和“自弃者”的行为表现。(2分)
13.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于“仁”的各自看法。(4分)
12.自暴者:诋毁礼义。自弃者: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
13.示例:孔子认为仁是根本,离开了仁这个根本,就无法很好地实施礼和乐,礼和乐的意义也会丧失。孟子认为仁是人最安适的住所,是人的归依,人要拥有仁,否则是可悲的。
【解析】
12.
试题分析:抓住段中“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与“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就可概括出“自暴者”和“自弃者”的行为表现。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 评价孔子的观点要揣摩文中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两个反问句,评价孟子的观点要揣摩文中“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这句话的内涵。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1、翻译
(1)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译文:
(2)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译文:
2、孟子在文中提出了什么主张?
1、(1)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
(2)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2、孟子提倡人应该守仁行义,不应自暴自弃。
解析:
关键词或采分点
1、(1)非礼:诋毁礼义 暴:戕害
(2)旷:空着 安宅:安全的住所
2、孟子提倡人应该守仁行义,不应自暴自弃。
【译文】
孟子说:“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②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孟子的“自暴自弃”。
【小题】①自己糟蹋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好说的;自己抛弃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好做的。②把最安适的住宅空起来不去住,把最正确的大道舍弃在一边不去走。这可真是悲哀啊!
【小题】出言便诋毁礼义,叫做自己糟蹋自己。自认为不能居仁心,行正义,叫做自己抛弃自己。
解析:
【小题】见译文
【小题】无
参考译文
孟子说:“自己糟蹋自己d 人,和他投有什么好说的;自己抛弃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好做的。出言便诋毁礼义,叫做自己糟蹋自己。自认为不能居仁心,行正义,叫做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类最安适的精神住宅;义,是人类最正确的光明大道。把最安适的住宅空起来不去住,把最正确的大道舍弃在一边不去走。这可真是悲哀啊!”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1)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分别简要概括“自暴者”和“自弃者”的行为表现。(2分)
答:
(2)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于“仁”的各自看法。(4分)
答:
(1)(2分)
自暴者:诋毁礼义。自弃者: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
(2)(4分)
答案示例:孔子认为仁是根本,离开了仁这个根本,就无法很好地实施礼和乐,礼和乐的意义也会丧失。孟子认为仁是人最安适的住所,是人的归依,人要拥有仁,否则是可悲的。
译文:孔子说:“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音乐呢?”
孟子说:“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话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诋毁礼义,这叫做自己残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做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最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最正确的道路。空着最安适的住宅不去住,舍弃最正确的道路不去走,真可悲啊!”
下列句子与例句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旷安宅而弗居
A:饭疏食饮水 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