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节选文字出自课文《 》,作者是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10、下列对节选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介绍陈涉的身世,旨在体现他不甘命运安排的抗争意识。
B.“苟富贵,无相忘”说明陈涉是个重感情、讲义气的人。
C.末句中的“太息”,表达了陈涉对志短之人的强烈讽刺。
D.该段文字简洁,但事例典型,为下文的起义埋下了伏笔。
(8分) 8.(2分,每空1分)陈涉世家 司马迁
9.(3分)(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因失意而愤愤不平了很久。(辍、之、怅恨) 10.(3分)C
推敲《诗话总龟》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阅读训练】
1.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退之立马良久之B.何陋之有C.久之,目似瞑D.怅恨久之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② 炼之未定
③观者讶之 ④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3. 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答:
【译文】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咏,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 的姿势。(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B 2.①想到②锻炼,此指反复思考 ③惊讶 ④详细 3.赞扬了贾岛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节选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
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陈涉世家》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
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辍耕之垄上 擅齐之强
B. 若为佣耕 若无兴德之言
C. 遂许先帝以驱驰 安陵君其许寡人
D. 咨臣以当世之事 扶苏以数谏故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怅恨久之 怅:___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 鄙:_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_________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翻译:_________
4.下面是关于选文中人物的介绍,请根据选文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人物 籍贯 成大事前的身份 评价
陈涉 ① 佣耕者 志向远大
诸葛亮 / ② ③
1. 答案:C
2. 答案:(1)失望 (2)见识短浅
3. 答案:(1) 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三次到草庐中拜访我。
4. 答案:①阳城 ②布衣(平民) ③淡泊名利,知恩图报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自己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的句子是: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下列文言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译: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好久。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译: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表示感谢 C: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 D: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译: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辨析下列多义词:
(1)丹书( )帛曰 得鱼腹中书( )
(2)项燕为( )楚将 为( )坛而盟:
(3)以数( )谏故 卒数( )万人
(4)卜者知其指( )意 指( )目陈胜:
(5)辍耕之( )垄上 怅恨久之( )
(6)上使外将( )兵 项燕为楚将( )
(7)皆次( )当行 之次( )所旁
(8)以数谏故( ) 广故( )数言欲亡
(1)书写 字条(2)作为 筑(3)屡次 几(4)意图 指指点点(5)去、往 用于时间词语后,凑足音节(6)带、率领 作为(7)编次 旅行或行军途中停留(8)缘故 故意
12.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顷之未发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臣请入,与之同命 (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8)是寡人之过也 (9)怅恨久之 (10)公从之
A:(1)(9)/(2)(10)/(3)(5)/(4)/(6)(7)(8) B:(1)(3)/(2)/(4)(5)/(7)(10)/(6)(8)(9) C:(1)(9)/(2)/ (3)(5)/(4)(6)(10)/(7)(8) D:(1)(3)/(2)(10)/(5)(8)/(4)(6)/(7)(9)
下列各句中的“之”与“顷之,持一象笏至”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他日,汝当用之 B:佯狂不知所之者 C:儿之成,则可待也 D:怅恨久之
【恨】选出和“抱恨终天”的“恨”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B: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 C: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孔雀东南飞》 D: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