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选出加横线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①臣以险衅 ②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B: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②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C: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D: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室西连于中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及其所之既倦 儿之成,则可待乎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臣以供养无主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D:而母立于兹 王怒而疏屈平
2.以下各句中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以险衅,夙遭闽凶 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剑阁峥嵘而崔嵬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儿之成,则可待乎 D: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臣之进退,是为狼狈
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出则不知所如往 / 重为乡党所笑 /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B: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 余扃牖而居 C: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儿之成,则可待乎 D: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
下列各句与“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妣抚之甚厚 B:儿之成,则可待乎 C:顷之,持一象笏至 D: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下列句子中“之”字与例句“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鹏之徙于南冥也。
A:之二虫又何知 B:儿之成,则可待乎 C:天下古今成败之林 D:先妣抚之甚厚
对“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
A:我家的人读书长期不见效果,这孩子取得成功,就可等待! B:我家的人读书长期没有效果,这孩子的成功,就可等待了啊! C:我家的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取得成就,就可以等待了啊! D:我家的人读书太久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的成功,就可以等待了。
下列各句中的“之”与“顷之,持一象笏至”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他日,汝当用之 B:佯狂不知所之者 C:儿之成,则可待也 D:怅恨久之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年龄到了四岁的时候,舅父强逼母亲改变守节之志。 B: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我们家的人读书很久没有见成效了,这儿子取得功名,恐怕是可以期待了吧。 C: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怎么能自我隐退隐居山中呢?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项脊轩志》)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母立于兹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③一日,大母过余曰 ④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A.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不同 B.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相同
C.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不同 D.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相同
选出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臣具以表闻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下列各句中全都能够表现祖母关爱孙子的一组是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④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小题1】选C。(在,到;拜访,责备。)
【小题1】选A。
【小题1】选C。
【小题1】我的孩子,很久没见到你到身影了,为什么整天不声不响地待在这儿,真像个女儿家呀?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