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是促使国家与文明走向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第一冲击力。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是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规划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5.下列对漫画寓意解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反映了社会上父子之间爱的不对等现象 B:讽刺了现在的年轻人道德滑坡现象 C:隐喻了现代西方文明对传统文明的冲击 D:表明年老的一代人应该与时俱进,向年轻人学习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l8世纪中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jī dū jiāo 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 B:“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 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18世纪中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jī dū jiāo 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方式比较单一 B:“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 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jī dū jiāo 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 B:“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 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崛起,本质上源于启蒙运动。是启蒙运动,促成了现代科学民主的发展进步。而启蒙运动,也不是西方独立的思维成果,而是东西方文明交汇、发酵的产物。我国汉唐的强盛,宋朝的富庶繁荣,无不是以博大的胸襟吸纳外来文明的结果。无论彻底地排斥什么,还是彻底地崇拜什么,都是荒唐的,缺少理智的。盲目崇拜中国传统文明,排斥西方文明,毫无疑问是闭关锁国,是行不通的;而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排斥中国传统文明,则是另一种闭关锁国行为。 ——摘编自《扯淡出来的“西方文明”》
概括材料中在学习西方文明问题上的看法,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题方法:(1)概括材料中在学习西方文明问题上的看法,首先要依据材料找出对看法:“东
西方文明交汇、发酵的产物。我国汉唐的强盛,宋朝的富庶繁荣,无不是以博大的胸襟吸纳
外来文明的结果。——提倡中西文明结合
“无论彻底地排斥什么,还是彻底地崇拜什么,都是荒唐的,缺少理智的。盲目崇拜中国传
统文明,排斥西方文明,毫无疑问是闭关锁国,是行不通的;而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排斥中
国传统文明,则是另一种闭关锁国行为”——反对盲目崇拜和盲目排斥。
(2)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加以论证。
审题:核心要求:论证观点
什么观点:反对盲目崇拜和盲目排斥,提倡中西文明结合。
时间范围:中国近现代史史实。正面的、反面的。
补充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首先必须保证观点的提炼以及概括准确全面;其次是找准范围;而后必须举出两方面的例子,
并且要答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及由此造成的结果。这才是史论结合。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l8世纪中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jī dū jiāo 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 B:“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 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