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地征召) 积土成山,风雨兴(兼词,在这里) B:填然之(动词,击鼓)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求学的人) C: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 D:而学于师(以……为耻,意动用法)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祝寿)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用法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B: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C: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D: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选出与“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舍相如广成传舍 B: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D:于是相如前进缶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若入前为寿(前:前面) B: 寿毕,请以剑舞(寿:敬酒并祝人长寿) C: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翅膀一样) D: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止:使……止,阻止)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

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撰《魏蜀吴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次少之。

张华将举寿为中书郎,荀勖忌华而疾寿,遂讽吏部,迁寿为长广太守。辞母老不就。杜预将之镇,复荐之于帝,宜补黄散,由是授御史治书,以母忧去职。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竟被贬议。初,谯周尝谓寿曰:“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寿至此再致废辱,皆如周言。后数岁,起为太子中庶子,未拜。元康七年病卒,时年六十五。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 当以《晋书》相付

A. B.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执手相看泪眼

可觅千斛米见与 以母忧去职

C. D.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卿必以才学成名。

与例句“张华深善之”加点字活用类型相同的一句是( )

A.火尚足以明 B.范增数目项王

C.手注善药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与例句“寿独不为之屈”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一言以蔽之 B.莫我知也夫

C.生,事之以礼 D.而刘夙婴疾病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解析:

【小题1】B (A项“除”都做任命,授职讲;C项 “见”都做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D项“以”都做“因为”解释;B项前一个表示单方,后一个表示双方“相互”。)

【小题2】D(例句中“善”和D项“王”都为意动用法;A项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B项中“目”为名词活用为动词;C项为名词作状语。)

【小题3】D (例句和D项均为被动句式;A项为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句;B项为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C项介宾结构后置句。)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寿字承祚,他是巴西安汉人。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学习,师从于同一个郡县的谯周。在蜀国担任观阁令史这个官,朝里的太监黄皓独揽权柄,耍弄威势,大臣们都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勾结依附他,只有陈寿不为之屈服,因此屡屡被降职罢官。 

    陈寿父亲去世后,他自己也得了病,就让女仆把药做成丸状,被去他家的客人看到了,乡里人(认为他不守孝)对他的评价很低。等到蜀国被魏国平定后,就因为这件事获罪官职多年得不到升迁。晋朝司空张华爱惜他的才华,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推究实情还不至于被贬废,推举他做了孝廉,调任辅助著作郎,调出补助阳平县令。写了《蜀相诸葛亮集》,上奏皇上。任命为著作郎,兼任本郡中正。撰写《魏蜀吴三国志》,共六十五篇。当时人称赞他擅于写文章,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夏侯湛当时正在写《魏书》,看到陈寿所写的,就毁掉自己所写的并且放弃再写。张华非常欣慰,对陈寿说:“应当把这件事写进《晋书》里!”他当时就是这样被人们看重。有传言说丁仪、丁廙曾经在魏国很有名望,陈寿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送一千斛米来,就替你们父亲写篇好传。” 丁仪、丁廙的儿子没有送给他米,陈寿竟然没有给丁仪、丁廙写传记。陈寿的父亲曾是马谡的参军,马谡被诸葛亮杀了,陈寿的父亲也获罪被剔了个光头,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又非常轻视陈寿。陈寿为诸葛亮写传记的时候,说诸葛亮并不擅长谋略,没有对付敌人的才能,说诸葛瞻只写得一手好书法,有名无实。人们因为这看不起他.

张华将要推举陈寿当中书郎,荀勖憎恶张华并且讨厌陈寿,就对吏部造陈寿的摇,吏部就将陈寿迁走去当长广太守。陈寿借故母亲年事以老推辞不去就职。在杜预出面干预下,再一次在皇帝面前举荐陈寿,认为适合补尚书奏事一职,因此就让他当御史治书,他又因为担心母亲而没去就职。陈寿母亲遗言让陈寿将她埋葬在洛阳,陈寿遵从了母亲的意愿。却又因为不给母亲在家乡埋葬而获罪,最后又被罢官。当初,谯周曾经对陈寿说:“你一定会因为你的才学而成名,却会因此受辱遭遇曲折,也不是不幸啊,一定要慎重!”陈寿到现在再一次被罢官,谯周当年说的话一一应验。过了几年,陈寿被启用为太子中庶子,却没去报道。到元康七年陈寿病死,去世时六十五岁。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各小题(12分)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日:“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日:“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请”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3分)

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奏瑟 B.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C.因跪秦王 D.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秦王不,为一击缶 怿,高兴。

B.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 为,演奏。 

C.寡人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窃,偷偷地。

D.相如召赵御史 顾,回头。

12.下列语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3分)

A.秦御史前 B.左右欲刃相如 C.而相如廷叱之 D.相如张目叱之

13.对“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主要是为了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结构完整。

B.交待了秦从此不敢再出兵赵国的原因。

C.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所起的作用。

D.指出廉颇负荆请罪的主要原因。

10.D

11.C

12.D

13.C

【解析】

10.

试题分析:D为“请允许我”,其他皆为“请求”。文言文中“请”有如下意项: 1.请允许我,如: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荆轲刺秦王》;2.请求,要求,如:曹刿请见。——《曹刿论战》;3.拜见,如: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4.询问,如:摈者去请事。——《仪礼·士昏礼》;5召,邀请,如:战则请从。——《曹刿论战》;6.在请求时用作表示礼貌,如:请说之。——《墨子·公输》;7. 请教,请示,如:请所之。——《资治通鉴·唐纪》。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窃,私下地。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A、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B、刃,名词用作动词,杀;D、廷,名词用作状语,当廷。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活用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其基本义、活用义及相关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文来理解。上文写的是渑池会的情景,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和谋略,然而仅有蔺相如,也不足以让秦国畏惧,秦国之所以能让赵王安全返国,还因为廉颇带重兵在边境严阵以待。所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突出了廉颇的重要作用。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4分)

渡 桑 乾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①刘皂,咸阳人。②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乾河在并州北约二百公里处。

21.“客舍并州已十霜”中的“霜”字,可否换成“年”?请简述理由。

22.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21.不能。因为。①“霜”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客居并州的时间,而且表现出诗人日夜思乡的愁苦心情。②“霜”、“阳”、“乡”押韵,音韵流转、乐感优美。

2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离家日久的矛盾心情,一是对故乡咸阳的思念之情,二是对并州的不舍之情或是久居并州远离故乡的怅惘失落之情。

渡桑乾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①刘皂,咸阳人。②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乾河在并州北约二百公里处。

20.“客舍并州已十霜”中的“霜”字,可否换成“年”?请简述理由。

21.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20.不能。因为。①“霜”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客居并州的时间,而且表现出诗人日夜思乡的愁苦心情。②“霜”、“阳”、“乡”押韵,音韵流转、乐感优美。

2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离家日久的矛盾心情,一是对故乡咸阳的思念之情,二是对并州的不舍之情或是久居并州远离故乡的怅惘失落之情。

【解析】

2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渡桑干》是唐代诗人刘皂(一说贾岛)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诗人离开家乡后长期客居并州,又北渡桑干河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未用任何渲染之笔着意描写,而是以倾诉的方式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1.选出与“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B.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D.赵王鼓瑟。

2.理解文意,选出判断正确的几项

A.秦王请赵王奏瑟意在侮辱赵国。

B.相如“跪请秦王”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

C.相如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智斗秦国君臣。

D.这段文章主要表现了蔺相如机智的一面。

E.秦王自讨其辱,怒而结束了酒筵。

F.相如因为功大,被封为上卿,地位高于廉颇。

3.“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点出廉颇在“渑池会”中的活动,既详写蔺相如,又兼顾廉颇。

B.呼应“渑池会”这段情节的开头,使故事更加完整。

C.交待了秦国不敢加兵于赵的主要原因。

D.指出蔺相如出使胜利的外在原因。

4.分析“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的两层含义:

表面上是说:________

实际上是说:________

5.“以相如功大”的“功”具体指什么?

________

________

1.C

2.ACF

3.C

4.表面:我离你很近,自杀的血会溅到你身上。实际:我将和你拼命!

5.在“渑池会”上维护了赵王的尊严,使赵国不受侮辱。

下列对“请”的不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②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③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④璧有瑕,请指示王⑤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②⑤/③④ D:②④⑤/①③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