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龟镜”喻()

A:喻占卜吉凶之灵 B:喻判断是非之准 C:喻鉴别美丑之真 D:喻借鉴

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被捕遇害,年仅22岁。孙中山先生痛失良将,称赞其为“为共和殉难之第二健将”。

A:陆皓东 B:史坚如 C:喻培伦

设变速箱离合器齿轮15齿,副轴齿轮30齿,副轴第二档齿轮16齿,主轴第二档齿轮20齿,则主轴减速比()

A:3:1 B:2.5:1 C:1:1 D:4:1

锯切时工艺事故有打齿、()、锯不断。

锯切时工艺事故有哪些:()

A:打齿,闷锯 B:破头,打齿 C:打齿,闷锯,锯不断

Excel操作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删除第五行与第七行的数据,即种类为油烟机所在行。 (2)在第二行中的E2单元,输入“零售总额(元)”,其中第二行中带括号的单元,将括号i 同括号中的内容一起放在单元格中的第二行。 (3)计算第E列中各种吸尘器的零售总额。 (4)将第二行开始的数值单元设置成千位分隔不保留小数位的格式,其他单元要求水平垂直居中。 (5)在第一行中输入标题“吸尘器销售汇总”,标题采用跨列居中、四字、18磅黑体。

杜甫诗《江南逢李龟年》中借落花喻人世飘零凋敝之景的诗句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完成小题。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贯之,作者朋友;悰:快乐;酒徒,酒友。

16.这首诗题为“沧浪亭怀贯之”,诗歌从哪里体现了这个“怀”字?

17.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16.诗人独步无聊,危台四望,寻找贯之的踪迹,隐含了“怀”字;诗中所写的危台、林木、翠竹,都留下了贯之的足迹,让人怀念;“君又暂来还径往”一句回忆贯之来时和离去时的情景,充满了怀念之情。

17.比喻和象征。这一联将离散的酒友比喻为秋风中的燕子,将凋零的诗社比喻为霜后梧桐;而零落的秋景象征着人世的聚散匆匆,令人伤感。

【解析】

16.

试题分析:诗题为“怀贯之”,篇中并没有出现“怀”的字样,但从诗人长吟远慕的情绪和行动中,却表现出对友人的强烈、深沉的怀念。诗中友人虽未出面,而处处让人感到他的存在,时时牵绕着诗人的感情和思绪。那危台,那林木,那翠竹,都曾经是作者和友人登览、吟咏的对象,其间都如同留有友人的一点什么,却又无可寻觅,反而触景兴慨。这样从诗人怅惘的状态和表现中,便把萦绕在心头难以排遣的怀念之情表现得非常深入切至。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这是一首怀人之作,题目中就有“怀贯之”,作品中要表现作者对朋友的怀念之情。首联由诗人的心情“独步” “无悰”可见诗人孤独无聊,在这样的境况中,更容易产生思亲念友之情;颔联写景,而这又让人触景生情,想到和贯之在一起时立下的足迹,更加重一层思念;颈联写酒徒离散,诗社凋零,表现对昔日朋友的怀念;尾联回忆贯之离去的情景,让人怀念。全诗没有“怀”却处处写怀念。

17.

试题分析:林红竹翠,本来正宜会集朋友把酒吟诗,但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颈联两句写景,比兴意味很重,零落的秋景中带有人事象征,因而自然地过渡到末联,引起诗人惋惜聚散匆匆,慨叹无人伴其醉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熟悉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和谋篇布局。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用典、反衬、对比等。描写手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包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视听结合等,侧面描写分为衬托和对比。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叙事抒情等。谋篇布局又有以小见大、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诗歌的最后往往是感情抒发的点睛之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目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①贯之:诗人的朋友。②悰(cóng):快乐。

21.这首诗题五、六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22.这首诗尾联刻画了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21.颈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的梧桐。颈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萧条之意,更加重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

22.尾联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 “君又暂来还径往”一句回忆贯之来时和离去时的情景,充满了怀念之情。 “醉吟”句直言友人离去后诗人诗酒无伴,知音难觅的孤寂。直抒胸臆。

【解析】

21.注意几个意象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

22.注意抓住诗句的关键词语“暂来”“径往”“醉吟”“伴衰翁”来分析形象特征。

对余光中的《枫叶》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天,最容易受伤的记忆 霜齿一咬 噢,那样轻轻 就咬出一掌血来

A: 首句表明:秋天万物萧索,容易引起人们许多伤心往事的回忆,此即古今诗人之所以悲秋也。 B: 因为秋霜摧残万物,花叶凋零,故有第二行的“霜齿”之喻。 C: 因为枫叶有五个角,经霜后变成红色,故有末句的“血掌”之喻。 D: 末句“咬出一掌血”,赋予绿色以生命,并寓有奋斗、牺牲之意。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