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

2.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

1.幽僻  阴沉、郁闷

2.形成回环叠唱的效果;表明了追求理想的坚贞与执著  这种追求的虚幻与迷惘,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矛盾。

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__;“我”在__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16.诗中的“我”“姑娘”,形象鲜明,请你任选一个对象,根据诗作,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若能简要的分析更好。(5分)

17.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试指出本诗所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并作简要分析。(6分)

16.(5分)“我”是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雨巷中彳亍彷徨,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的游子形象。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和“我”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帐,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

17.(6分。手法1分,分析5分)①象征②比喻③排比④反复⑤顶针⑥在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的写作手法,使诗歌具有一唱三叹的音乐美感。

分析:在第二节的描写中,“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诗人把她比作丁香花,采用了比喻手法。这一组句子句式整齐,语气贯通,又是排比手法。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上一句结尾的最后一个词,是下一句开头一个词,是顶真修辞手法。诗中反复“丁香一样”这个短语,是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极力表现姑娘美丽的外表,空虚的灵魂,纯洁的心灵。排比、比喻的作用:①形象生动地再现她的美丽动人的外貌、羞涩的内心、纯情的品质。②排比增强了语势,使语气贯通。③顶真修辞形成循环往复的句式,使诗歌具有音乐的美感。

【解析】

16.

试题分析: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回答时包括三个方面:(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图景就是画面的意境,要看画面选取了什么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再结合作者、背景来回答。丁香一样美丽,妩媚动人,但她多愁善感,孤高冷漠,内心怯弱;她受过伤,但她不媚俗,有纯洁的心灵,默默地忍受孤独。她,让人望面生畏,是个冷美人形象,更是作者理想中的追求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辨析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具体诗句和关键词来分析,例如第二节“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在这节描写中,诗人采用了比喻手法,将自己喻为丁香花。句子句式整齐,语气贯通,所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以此类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对《雨巷》一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的节奏划分是错的。 B:“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一句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__;“我”在__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人的愁心,这完全是诗人的独创,没有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启发。

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小题。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22.诗歌塑造了一个 的男性形象。(2分)

23.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4分)

22.苦闷、低落

23.形成回环叠唱的效果;表明了追求理想的坚贞与执著(3分)   复杂、矛盾。(1分)

【解析】

22.

试题分析:要分析诗歌塑造的形象,需要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__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结合诗句,不难得出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3.

试题分析:诗歌结尾重复开头的作用,一般而言,就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至于“心态”,则要联系诗歌的主旨,加以分析概括。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下列各组诗句中节拍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她/彷徨在/这寂寞的雨巷。 C: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D: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2. 对《雨巷》一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的节奏划分是错的。 B:“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一句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__;“我”在__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人的愁心,这完全是诗人的独创,没有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启发。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