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阅读周国平的《面对苦难》,回答15—19题。(17分)

面对苦难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个人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有些人即使在这两方面运气都好,未尝吃大苦,却也无法避免那个一切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因此,如何面对苦难,每个人都应有心理准备。

人们往往把苦难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但是,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总是完全消极的吗?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灵魂在出场。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不成为一个精神事件,就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快感和痛感是肉体的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则属于灵魂。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在两者中凸显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

幸福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觉,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乃至最高的实现,因此苦难与幸福未必是互相排斥的,但是,在更多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是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苦难不仅提高我们的认识,而且也提高我们的人格。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譬如失恋,只要失恋者真心爱那个弃他而去的人,他就不可能不感到极大的痛苦。但是,同为失恋,有的人因此自暴自弃,委靡不振;有的人为之反目为仇,甚至行凶报复;有的人则怀着自尊和对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地忍受痛苦,其间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异。当然,每个人的人格并非一成不变的,他对痛苦的态度本身也在铸造着他的人格。不论遭受怎样的苦难,只要他始终 着他拥有采取何种态度的自由,并 自己以一种坚忍高贵的态度承受苦难,他就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着自己的人格。

凡苦难都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质。不过,在多数情况下,这只是指不可挽回地丧失了某种重要的价值,但同时人生中毕竟还存在着别的一些价值,它们 着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难。但是,世上有一种苦难,不但本身不可挽回,而且意味着其余一切价值的毁灭,因而不可能从别的方面汲取承受它的勇气。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终归要面对一种没有任何前途的苦难,那就是死亡。在这种绝望的境遇中,如果说承受苦难仍有意义,那么,这意义几乎唯一地就在于承受苦难的方式本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名叫弗兰克的人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几乎必死的前景下,他之所以没有被集中营里非人的苦难摧毁,正是因为他从承受苦难的方式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他说得好:“以保持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面对死亡,以保持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确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

15.文中横线①②③处应正确选填的词语是(3分)

A. 警觉 激励 鼓动 B. 警觉 勉励 鼓舞

C. 警醒 勉励 鼓动 D. 警醒 激励 鼓舞

16.第一段中为何说“如何面对苦难,每个人都应有心理准备”?(4分)

17.怎样理解“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 (4分)

18.作者说:“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乃至最高的实现。”请你举出两个你知道的能体现作者这句话含义的事例,并对事例作简要解说。(6分)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23:39:39 免费下载:《海南省临高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试卷

四、阅读周国平的《面对苦难》,回答15—19题。(17分)

面对苦难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个人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有些人即使在这两方面运气都好,未尝吃大苦,却也无法避免那个一切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因此,如何面对苦难,每个人都应有心理准备。

人们往往把苦难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但是,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总是完全消极的吗?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灵魂在出场。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不成为一个精神事件,就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快感和痛感是肉体的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则属于灵魂。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在两者中凸显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

幸福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觉,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乃至最高的实现,因此苦难与幸福未必是互相排斥的,但是,在更多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是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苦难不仅提高我们的认识,而且也提高我们的人格。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譬如失恋,只要失恋者真心爱那个弃他而去的人,他就不可能不感到极大的痛苦。但是,同为失恋,有的人因此自暴自弃,委靡不振;有的人为之反目为仇,甚至行凶报复;有的人则怀着自尊和对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地忍受痛苦,其间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异。当然,每个人的人格并非一成不变的,他对痛苦的态度本身也在铸造着他的人格。不论遭受怎样的苦难,只要他始终 着他拥有采取何种态度的自由,并 自己以一种坚忍高贵的态度承受苦难,他就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着自己的人格。

凡苦难都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质。不过,在多数情况下,这只是指不可挽回地丧失了某种重要的价值,但同时人生中毕竟还存在着别的一些价值,它们 着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难。但是,世上有一种苦难,不但本身不可挽回,而且意味着其余一切价值的毁灭,因而不可能从别的方面汲取承受它的勇气。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终归要面对一种没有任何前途的苦难,那就是死亡。在这种绝望的境遇中,如果说承受苦难仍有意义,那么,这意义几乎唯一地就在于承受苦难的方式本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名叫弗兰克的人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几乎必死的前景下,他之所以没有被集中营里非人的苦难摧毁,正是因为他从承受苦难的方式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他说得好:“以保持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面对死亡,以保持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确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

15.文中横线①②③处应正确选填的词语是(3分)

A. 警觉 激励 鼓动 B. 警觉 勉励 鼓舞

C. 警醒 勉励 鼓动 D. 警醒 激励 鼓舞

16.第一段中为何说“如何面对苦难,每个人都应有心理准备”?(4分)

17.怎样理解“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 (4分)

18.作者说:“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乃至最高的实现。”请你举出两个你知道的能体现作者这句话含义的事例,并对事例作简要解说。(6分)


四、阅读周国平的《面对苦难》,回答15—19题。(17分)                                  面对苦难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

本题关键词:阅读训练,阅读中枢,周氏回生丸,阅读新知法,平面功能分区,问答法,天然免疫应答分子,周围面瘫,小儿阅读障碍,阅读理解策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