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3题。
(1)
晋侯、 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2)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 博议》)
10.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侵损、削减
D.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中:中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侯、 秦伯,指的是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老子等。
C.执事,古代办事的官员,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晋围郑的两个理由“无礼于晋”及“贰于楚”,都直接关系到晋国,而与秦国无关,为下文烛之武成功说退秦军埋下伏笔。
B.烛之武回应郑伯的话既表明了他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又十分生气、直截了当地批评了郑伯过去的用人方针,使文章情节掀起波澜。
C.在重提秦、晋旧事的基础上,烛之武又把话题引向未来,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将进而侵犯秦国,让秦伯警惕晋的野心。
D.吕祖谦认为天下事情的离合都是因为利益,秦穆公因为利益而背弃晋国,一旦有人开出比烛之武更诱人的条件,他就会立刻和烛之武翻脸另谋利益。
13.把下列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21:54:49
免费下载:《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3题。
(1)
晋侯、 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2)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 博议》)
10.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侵损、削减
D.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中:中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侯、 秦伯,指的是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老子等。
C.执事,古代办事的官员,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晋围郑的两个理由“无礼于晋”及“贰于楚”,都直接关系到晋国,而与秦国无关,为下文烛之武成功说退秦军埋下伏笔。
B.烛之武回应郑伯的话既表明了他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又十分生气、直截了当地批评了郑伯过去的用人方针,使文章情节掀起波澜。
C.在重提秦、晋旧事的基础上,烛之武又把话题引向未来,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将进而侵犯秦国,让秦伯警惕晋的野心。
D.吕祖谦认为天下事情的离合都是因为利益,秦穆公因为利益而背弃晋国,一旦有人开出比烛之武更诱人的条件,他就会立刻和烛之武翻脸另谋利益。
13.把下列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
本题关键词:阅读训练,阅读中枢,查阅文献法,阅读新知法,小儿阅读障碍,阅读理解策略,文字部分,金标数码定量阅读仪,两汉天文学成就,文言文翻译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