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题。
阿史那杜尔,突厥处罗可汗之次子。年十一,以智勇闻。拜拓设,建牙碛北,与颉利子欲谷设分统铁勒、回纥、仆骨、同罗诸部。处罗卒,哀毁如礼。治众十年,无课敛。或劝厚赋以自奉,答曰:"部落丰余,于我足矣。"故首领咸爱之。
贞观元年,铁勒、回纥、薛延陀等叛,败欲谷设于马猎山,社尔助击之,弗胜。明年,将余众西保可汗浮图城。会颉利灭,西突厥统叶护又死,奚利必咄陆可汗与泥孰争国,社尔引兵袭之,得其半国,有众十余万,乃自号都布可汗。十年入朝,授左骁卫大将军,处其部于灵州。诏尚衡阳长公主,为驸马都尉,典卫屯兵。十四年,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太宗美其廉,赐高昌宝钿刀、杂彩千段,诏检校北门左屯营,封毕国公。从征辽东,中流矢,揠去复战,所部奋厉,皆有功。还,擢兼鸿胪卿。
二十一年,以昆丘道行军大总管讨龟兹。师次西突厥,击处蜜、处月,败之。入自焉耆西,兵出不意,龟兹震恐。进屯碛石,伊州刺史韩威以千骑先进,右骁卫将军曹继叔次之。至多褐城,其王率众五万拒战。威阳却,王悉兵逐北,威与继叔合,殊死战,大破之。社尔因拔都城,王轻骑遁。留郭孝恪守,自率精骑追蹑,行六百里。王据大拨换城,婴险自固。攻凡四十日,入之,擒其王,并下五大城。遣左卫郎将徇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刻石纪功而还。因说于阗王入朝,王献马畜三百饷军,西突厥、焉耆、安国皆争犒师。孝恪之在军,床帷器用多饰金玉,以遗社尔,社尔不受。帝闻,曰:"二将优劣,不复问人矣。"帝崩,请以身殉,卫陵寝,高宗不许。迁右卫大将军。永徽六年卒,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治冢象葱山,谥曰元。
(选自《新唐书•阿史那杜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B.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C.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D.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可汗是阿尔泰语系民族对首领的尊称,古代匈奴、鲜卑、回纥、突厥、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政治首领皆称可汗。
B. 驸马都尉,官名。由于魏、晋时帝婿何晏、王济曾担任此职,后世以此法为常规,凡与公主结婚,都拜其为驸马都尉,简称驸马。
C. 刻石记功是古代的一种传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指建立或成就功勋。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故亦称为“燕然勒功”或“燕然勒石”。
D. 殉是用人殉葬,殉葬人有被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的。中国的殉葬制度,最早应始于殷商时期。汉唐两朝为陪葬制度,即让皇亲国戚和达官显宦死后陪葬皇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社尔知礼宽仁,爱护部族民众。社尔父亲过世后,他按照礼节表达极度的哀思,担任拓设十年之中,不收捐赋杂税以供己用,深受各部首领爱戴。
B. 社尔素有谋略,善于把握战机。奚利必咄陆可汗与泥孰相争时,社尔率军偷袭他们,夺得大量土地和民众;也曾出其不意从焉耆西出兵进攻,引起龟兹恐慌。
C. 社尔效忠唐朝,深得君王信任。贞观十年,社尔以可汗的身份归附唐朝,被授予左骁卫大将军,后又受诏迎取衡阳长公主,又因为廉洁被太宗封为毕国公。
D. 社尔坚守道义,堪为人臣楷模。社尔曾拒绝军中郭孝恪赠送的金玉器物;太宗驾崩后他要求为其殉葬守陵,不被允许,直到高宗时才得其所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阳却,王悉兵逐北,威与继叔合,殊死战,大破之。(5分)
(2)遣左卫郎将徇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5分)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20:03:59
免费下载:《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题。
阿史那杜尔,突厥处罗可汗之次子。年十一,以智勇闻。拜拓设,建牙碛北,与颉利子欲谷设分统铁勒、回纥、仆骨、同罗诸部。处罗卒,哀毁如礼。治众十年,无课敛。或劝厚赋以自奉,答曰:"部落丰余,于我足矣。"故首领咸爱之。
贞观元年,铁勒、回纥、薛延陀等叛,败欲谷设于马猎山,社尔助击之,弗胜。明年,将余众西保可汗浮图城。会颉利灭,西突厥统叶护又死,奚利必咄陆可汗与泥孰争国,社尔引兵袭之,得其半国,有众十余万,乃自号都布可汗。十年入朝,授左骁卫大将军,处其部于灵州。诏尚衡阳长公主,为驸马都尉,典卫屯兵。十四年,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太宗美其廉,赐高昌宝钿刀、杂彩千段,诏检校北门左屯营,封毕国公。从征辽东,中流矢,揠去复战,所部奋厉,皆有功。还,擢兼鸿胪卿。
二十一年,以昆丘道行军大总管讨龟兹。师次西突厥,击处蜜、处月,败之。入自焉耆西,兵出不意,龟兹震恐。进屯碛石,伊州刺史韩威以千骑先进,右骁卫将军曹继叔次之。至多褐城,其王率众五万拒战。威阳却,王悉兵逐北,威与继叔合,殊死战,大破之。社尔因拔都城,王轻骑遁。留郭孝恪守,自率精骑追蹑,行六百里。王据大拨换城,婴险自固。攻凡四十日,入之,擒其王,并下五大城。遣左卫郎将徇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刻石纪功而还。因说于阗王入朝,王献马畜三百饷军,西突厥、焉耆、安国皆争犒师。孝恪之在军,床帷器用多饰金玉,以遗社尔,社尔不受。帝闻,曰:"二将优劣,不复问人矣。"帝崩,请以身殉,卫陵寝,高宗不许。迁右卫大将军。永徽六年卒,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治冢象葱山,谥曰元。
(选自《新唐书•阿史那杜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B.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C.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D.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可汗是阿尔泰语系民族对首领的尊称,古代匈奴、鲜卑、回纥、突厥、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政治首领皆称可汗。
B. 驸马都尉,官名。由于魏、晋时帝婿何晏、王济曾担任此职,后世以此法为常规,凡与公主结婚,都拜其为驸马都尉,简称驸马。
C. 刻石记功是古代的一种传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指建立或成就功勋。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故亦称为“燕然勒功”或“燕然勒石”。
D. 殉是用人殉葬,殉葬人有被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的。中国的殉葬制度,最早应始于殷商时期。汉唐两朝为陪葬制度,即让皇亲国戚和达官显宦死后陪葬皇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社尔知礼宽仁,爱护部族民众。社尔父亲过世后,他按照礼节表达极度的哀思,担任拓设十年之中,不收捐赋杂税以供己用,深受各部首领爱戴。
B. 社尔素有谋略,善于把握战机。奚利必咄陆可汗与泥孰相争时,社尔率军偷袭他们,夺得大量土地和民众;也曾出其不意从焉耆西出兵进攻,引起龟兹恐慌。
C. 社尔效忠唐朝,深得君王信任。贞观十年,社尔以可汗的身份归附唐朝,被授予左骁卫大将军,后又受诏迎取衡阳长公主,又因为廉洁被太宗封为毕国公。
D. 社尔坚守道义,堪为人臣楷模。社尔曾拒绝军中郭孝恪赠送的金玉器物;太宗驾崩后他要求为其殉葬守陵,不被允许,直到高宗时才得其所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阳却,王悉兵逐北,威与继叔合,殊死战,大破之。(5分)
(2)遣左卫郎将徇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5分)
本题关键词:查阅文献法,文言文翻译原则,阅读训练,阅读中枢,阅读新知法,达尔文,小儿阅读障碍,阅读理解策略,一文钱,文件内容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