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他在《应责》中说“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认为“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是()。“劝百讽一”是扬雄对汉赋特点的概括。“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也是由扬雄提出的。

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 );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 );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 )。

A:孟轲、墨翟、苟况 B:墨翟、荀况、孟轲 C:墨翟、孟轲、荀况 D:孟轲、荀况、墨翟

《陋室铭》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欤 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 C:彼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卿一敬、程公便在前发 D:今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今不速往,恐操所先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人,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宝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       游:交游

B.执事爱其文 爱:同情

C.非左右为之先容 容:介绍,推荐

D.从车骑数十人 从:带领

解析: 选B 。“爱”是“喜爱”的意思。

参考译文: 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如今天下有一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就像古代孟轲、韩愈一类人;又有一位梅公,跟随欧阳公交游,并且和他共同议论文章。从那时起,我日益成长,才能够读先生们的文章词赋,想象出先生们的为人,领会到先生们潇洒地摆脱世俗的快乐,而陶醉在自己的快乐之中。因为我当时刚刚学做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什么才能可以进见诸位先生,所以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求教。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部,先生和欧阳公亲自考查我们。我没有想到自己,竟得了第二名。后来听说,先生喜欢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不作世俗的文章而录取我,因此我能留在及第的行列里,不是左右亲近的人先替我推荐,不是亲戚朋友为我请求嘱托,从前十多年里听到名声却不能进见的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退下来思考这件事,觉得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有大贤人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很值得自负了。如果凭一时的侥幸而得意,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里巷的小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又怎么能代替这种快乐啊!

请简要说明文章的思路。

秦的逐步强大――秦统一中国――为巩固政权在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陈涉起义――对陈涉实力的分析――分析秦灭亡的原因。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与老实,孰优孰劣?

凡事阴极而阳,阳极而阴;衰极而盛,盛极而衰。一个人聪明过分,也不是一件好事,就拿杨修和王熙凤来说,就是“聪明反聪明误”典型例子。

一、杨修的鸡肋

要说杨修之死得冤,首先得来看看《三国演义》中杨修的聪明:

其一、一天,人们为曹操新修了一个花园,曹操观赏一番后,于是在花园的门上提一“活”字,左右都不解其意,而杨修说“门内添一活字,为阔,这是丞相嫌门太阔了,应该拆去这道门。”后曹操知道此事,虽脸上喜欢,心中却很忌恨。

其二、曹操征汉中,带上杨修。正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曹操夜颁号令“鸡肋”,杨修便叫军士,各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问及此事,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于是军中无不准备行装,曹操听闻此事,大怒,立刻命人将他推出斩首示众。

杨修的聪明,在于很能揣摩主公的心思,但有才却被杀,正是被聪明所误。曹操手下谋士林立,将才云集,像程昱、郭嘉等人其贤能并不比杨修差,但他们都能克制自己的表现欲望,把自己的聪明藏在心里,显得老实,实则是大智若愚。

二、王熙凤的算计

《红楼梦》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正是说的王熙凤。应该说,她上得贾母、王夫人的欣赏,下得小辈及仆人的尊敬。“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得”,“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呢!”“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天下人都叫你算计了去”,“嘴甜心苦,两面三刀。”

王熙凤这样一个精明人物,却落得孤家寡人,身心劳碌至死最终又一无所得的下场,她的努力,她的“鞠躬尽瘁”,换来的是贾府上下人的一片不满,最终也没有使贾家有什么起色,最后自己也凄惨地死去。这不正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

王熙凤只知进,不知退,不知得饶人处且饶人,只知损人利己,不知广施恩泽。倒是李纨并不轰轰烈烈,并不劳心竭力,却落得人缘好,儿子的功成名就,处处显得老实,实则是“难得糊涂”的大聪明。

三、后记

其实说到底,杨修、王熙凤都是不是真正的聪明者。真正聪明的人看起来和做起事情来都像“糊涂”一样,不计较暂时的得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不看重眼前短暂的目标。为了心中的理想和长远的目标,可以忍受一切的孤独和寂寞。

苏轼给儿子取名为苏钝,即是希望他儿子看上去,不是那种太聪明的人。而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做一个老实的聪明人

“老实”我所欲也,“聪明”亦我所欲也,二者可以“得兼”。 ——题记

用人是“老实”的好,还是“聪明”的好?

聪明的男人不老实,老实的男人不聪明,哪种男人适合过一辈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老实”和“聪明”对立了起来。似乎“老实”的人就不“聪明”,“聪明”的人一定不“老实”。“老实”与“聪明”就不能“和谐共生”吗?

“老实”是一种品质,“聪明”是一种禀赋。“聪明”部分是先天赋予,部分靠后天修炼。在“老实”与“小聪明”之间选择“老实”,也是一种“聪明”,一种“返璞归真”的“大智”。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老实是一种聪明,每个人都应当“做一个老实的聪明人”。

每个人都希望他人“老实”,也都希望自己或子女“聪明”,《shèng jīng 》有一条“金规矩”:“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去对待别人。”《论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社会不能充斥“自欺欺人”“尔虞我诈”。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人人都做“老实的聪明人”,社会才能变成美好人间。

感动中国的“信义兄弟”坚守的是“老实”,同时也是一种“聪明”。

建筑商人孙水林、孙东林,“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20年不曾欠工人一分钱,无论家里出多大的事,都不违背自己的诺言。2009年底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回到武汉给农民兄弟结清工钱,在从天津返乡途中遭遇车祸罹难,同时记载工资的账本也丢失。弟弟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按农民工们自报的数目将工钱如数送到农民朋友的手中,完成了哥哥的遗愿。兄弟俩的“老实”赢得了人心,农民兄弟不拿工资也愿意跟着他们干。

巴金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老实”是一种“聪明”。

“巴老”在《小狗包弟》中对一条小狗表达了自己的“追悔”和“愧疚”。他在《随想录》中勇于反思解剖自己,直面自己曾经的人格扭曲。“磊落坦诚讲真话,冰心玉骨著文章”。“巴老”的“老实”让他更见伟大,“巴老”也是最“聪明“的。

华盛顿在父亲面前勇于承认错误,不仅没有“挨打”反而赢得了夸赞。

一次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回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华盛顿的表现是一种“老实”也是一种“聪明”。

留美学生“作弊造假”被开除,惩罚的是不“老实”的“小聪明”。

美国厚仁教育中心发布报告称,去年有大约8000名中国留学生被美国学校开除,其中80%是因学术不诚实或学术表现差。一位美籍华人妈妈说:“看到这个消息后,我认为该反思中国的教育。”

“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算计狡诈不是“真聪明”。

《红楼梦》中王熙凤玩弄权术,刁钻狡黠,玩一些短智的“小聪明”。自以为非常“聪明”,结果算来算去算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生产“毒奶粉”、“毒胶囊”、“瘦肉精猪肉”、“速成鸡”的商家玩的是不“老实”的“鬼聪明”,最终逃不脱破产倒闭、接受审判的命运。

“老实”是一种“聪明”,“自作聪明”的人“未必是真聪明”。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纵然我不能拥有先天的“机智、敏锐”,但我能修炼“老实”成为一种“聪明”。

“老实”是我的坚守,“聪明”是我的追求。

老老实实做事,坦坦荡荡做人。做一个“老实”的“聪明”人!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今年的四川的高考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走的是近几年四川卷作文命题“小材料,小哲理,深思想”的老路。自主空间比较大,但有一定的难度。作文材料中有关“做人”中“老实”与“聪明”的辩论,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分辨能力,属于思辨性材料作文。材料中对“老实”“聪明”的不同解读,是引导考生进行思考,并不是只三种解读。考生要关注后面的省略号,省略号包含的内容是无限的,这是自由空间比较大的一种体现。

命题者对三种或者更多的解读没有做倾向性的表态,可以有无数的写作内容,但无论写什么,还是要回到老实与聪明上来。这个作文题,看似是材料作文,实际上是思辨型的话题作文,话题是“老实与聪明”。

“老实”与“聪明”应该做怎样的判断?这里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问题。

材料中的“聪明”应区分“真聪明”和“假聪明”,“大聪明”和“小聪明”,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做法,急功近利的做法,损人利己的做法,为一己之私而损害集体、国家的做法等都不能称为真聪明、大聪明。这里有几个层次:个人、集体、社会、国家、自然。这几个层面之间的事情,正向的就是真聪明,是现在社会倡导的正能量。这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育人功能。

这里的“老实”也不是懦弱的体现,定位为奉献、诚信、吃亏、勤奋、负责、有担当、讲原则、淡泊名利、坚守做人底线等。

在审题时,还要注意这里既有思辨性,又需要关注现实性。因为材料之外的引语“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作文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这是“以人为本”的真正体现。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那种只跑到古人那里寻求帮助的写作方式不能满足今年的作文。这种在试题里就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现实性指向非常明确,需要考生关注现实人生、关注现实社会。

审题时,首先要抓住关键短语:“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就联系到做事,这样“老实”与“聪明”就不是停留在对“人”的层面泛泛的评价上,而是通过 “事”来评判“何为聪明”,如此,思路就打开了。可以写任何事情,能跳出作文设计的陷阱——只围绕“老实”和“聪明”行文。

本材料审题似乎不难,但要写出成功的作文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考生可以写“成长”,拔苗助长,一开始可以看做是“聪明”,但从整个生命来讲,则非真聪明。也可以一开始看作是“老实”,但从本质上来讲,实则是大聪明。

上面所提到的正面与反面的内容都可以写,最好引到自己熟悉的内容上来。

今年的材料作文现实性和思辨性较强,考生可以引用的材料很多,只要打开思路,做好扣题,写起来不会是难题。

参考立意:1.聪明的最高境界就是老实,诚信可赢天下。

2.聪明和老实是两种迥然不同的处事风格,聪明可以帮助自己和别人认识世界,锐意进取,老实诚信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巧妙处理好二者关系,可以使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更加美好。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材料作文的写作: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 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 中心 ),点题目( 中心 )。( 5 )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3分,每个1分)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 的倡导者。

⑵《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春秋时期思想家孟轲的言行,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是体现“ ”思想的重要篇章。

⑴  白居易        新乐府运动       ⑵   仁政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