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粱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露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贾日:“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辟阳侯故,往凡五百佥。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失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

君。何不肉袒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已,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讨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吏捕欲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遂自刭。孝文帝闻而惜之,曰:“吾无意杀之。”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辟阳侯欲乎服君 知:结交

B.德凡五百金 税:赠送

C.大臣多辟阳侯行 害:害怕

D.急,不敢见君 狱:案件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列侯贵人辟阳侯故 ②郎事孝文帝

B.①使人欲见平原君 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辟阳侯因,欲见乎原君 ②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D.①召其子,拜为中大夫 ②先请,为儿所卖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平原君“刻廉刚直”的一项是

①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 ②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③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

④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

⑤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⑥乃骂单子,遂死匈奴中

A.③④⑥B.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③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年黥布欲谋反,找朱建商量有关问题,朱建却不畏权贵,不但不为黥布出谋划策,而且还竭力谏止。

B.辟阳侯因罪下狱,从孝惠帝到诸臣皆欲诛之。朱建威胁和利诱孝惠帝的宠臣为辟阳侯说情;吕氏集团覆灭后,朱建又为辟阳侯出谋划策,使之得以苟延残喘。

C.孝文帝时,淮南厉王诛杀了辟阳侯。孝文帝听说辟阳侯的许多计谋出自朱建,便欲逮捕朱建问罪,朱建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杀。

D.朱建家境贫寒,母亲对他管教甚严,使朱建形成了“行不苟合。义不取容”的品格,朱建拒交辟阳侯就与母亲有一定关系。

1.C 2.C  3.B  4.C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朱建是楚国人。从前当过淮南王黥布的相圜。因犯罪离去,后来又跟了黥布,黥布想反叛时问过朱建,朱建劝谏阻止?黥布不听他的,却听粱父侯的,造起反来。汉朝诛灭了黥布,得知朱建曾劝阻过,高祖就赐朱建封号为平原君,迁居长安。

    朱建有口才,为人严肃廉洁,附毅正直,办事不随波逐流,有原则。辟阳侯行为不正,但受吕后宠信,他想和朱建交往,朱建不肯见他。后来朱建母亲去世,陆贾一向和朱建关系好,去拜访他。平原君家境贫寒,没有用来给母亲出殡送葬的钱,正要借钱置办殡丧用品,陆生让平原君只管发丧。陆贾去见辟阳侯,道贺说:”平原君的母亲死了。” 辟阳侯不解:“他母亲死了,向我道什么贺?”陆贾说:”前些时你想交结平原君,他守节义不肯见你,是由子母亲的缘故。如今他母亲去世,您若厚礼送葬,他就会与您倾心相交了。”辟阳侯于是送上百金备置送终的衣被。其他列侯贵人因辟阳侯的缘故,前去送礼吊丧的不少,送礼金五百金。

    许久之后,有人控告辟阳侯,惠帝大怒,将辟阳侯下狱,要处死他。吕太后心里有愧,不方便讲话。大臣们大多不满辟阳侯的行径。巴不得就此除掉他。辟阳侯处境危急,派人找朱建,要与他见上一面,朱建推辞说: “案子审得正紧,我不敢去见面。”实际上朱建去求惠帝的宠臣闳籍儒,劝他说:“您为何受皇帝宠信,天下无人不知。现在裤粥侯因受皇太后宠幸而下.狱,人们都说是您进了谗言,现在要是辟阳侯被杀了,明天太后生气,也会杀了您。您何不负荆请罪,替辟阳候向惠帝求个情?惠帝听了您的话放了群阳侯,太后一定很高兴。这样,两个主子都宠信您了。您将富贵双至啊!”于是闳籍儒担心害怕起来,真的向惠帝讲了情,惠帝果然放了辟阳侯。辟阳侯囚禁中想要见朱建,朱建不来见,辟阳侯以为背离了自己,非常气愤。等到他出狱之后,(明白实情),又非常惊服他。

    吕太后崩逝,大臣诛灭了吕氏,辟阳侯同诸吕交情很深,但最终没有受牵连被杀。辟阳侯之所以能够保全,都是得力于陆贾和平原君。

    文帝时,淮南厉王杀了辟阳侯,也和辟阳侯党附吕氏有关。孝文帝得知辟阳侯的门客朱建曾替辟阳候出谋划策,便差人抓朱建治罪。朱建听说捕吏上门,便要自杀,他的儿子和捕吏都说:“事情究竟怎么样还不知道,为什么自杀?”。朱建说:“我一死,灾祸到此为止,不会连累你们。”于是自刎而死。文帝听说后,很惋惜地说:“我本来没有杀朱建的意思。”就召朱建的儿子,拜为中大夫。朱建的儿子后来出使匈奴,匈奴单于无礼,他责骂单于,最后死在匈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①,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②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③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为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若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④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恩遇如故。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叶嘉传》,有删改)

【注】①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②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 ③山薮:深山密林。 ④ (nǐ):疲困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嘉,少节操 植:培养

B.或劝之武 业:从事,以……为业

C.久其言 味:体味

D.遂得其子 爵:爵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上不见嘉月余 ②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B.①著其行录传于时 ②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C.①钜合侯,忠可谓尽矣 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D.①必槌提顿挫之可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嘉出身平民百姓,从布衣而成为被皇帝赏识的官员,这和他的品行有关。

B.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个人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

C.苏轼塑造了一个面目较黑、禀性刚劲、令人清醒的人物形象。

D.苏轼通过对叶嘉一生的遭遇的叙述,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上 不 悦 曰 卿 司 朕 喉 舌 而 以 苦 辞 逆 我 余 岂 堪 哉 遂 唾 之 命 左 右 仆 于 地。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2)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

1.D(爵:封爵位)

2.A(A、介词,因为。B、介词,替;介词,被。C、代词,他的;副词,一定。D、副词,才;副词,竟然。)

3.D(“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错)

4.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5.(1)于是游学并去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很奇特,为他写了记录他的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

       (2)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用它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

附译文:

叶嘉是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茂先,退隐不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武夷山后,很喜欢这里,于是便在这里安了家。

到叶嘉这一代,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操守。有人劝叶嘉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是天下英俊勇武之人中的杰出人物,一支枪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并去拜见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很奇特,为他写了记录他的言行的文章,并流传于当时。当时正好汉皇帝喜欢读经史,一个建安人做谒者侍奉皇上,皇帝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后认为他很好,说:“我唯独不能同这个人处于同一时代啊!”觐见的人说:“我的同乡叶嘉,气质清净淡泊,品行纯洁,令人敬爱,很有名气,有治理天下的才干,即使是陆羽也未详细地了解啊。”皇上大惊,就下令建安太守召见叶嘉,用驿站的车马将他送到京城。

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看了看大臣们说:“我看到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用棰子不断敲打捣碎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突然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陛下选用到这里,如果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

一会儿之后,皇帝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大好感,回味他的话,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啊。”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

后来因为在花园设宴,皇帝饮酒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 ”于是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__在地上。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住在城邑里,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中部的,一般是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德行馨香被世人看重的,都比不上福建这里的。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礼遇,被封为彻侯的爵位,位居八大职位的行列,可说是相当荣耀了。可是他正直的本色、苦苦劝谏的精神,尽心尽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那是很值得学习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统中,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紬为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北齐书?袁聿修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吏以下,爰鳏寡孤幼 逮:及,到
B.府省为奏,敕许之 报:报告
C.时望多相器待,其风鉴 许:称赞
D.敬承来旨,吾无然 间:嫌隙,不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御史竟不到信州
A.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
B.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C.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一日之赠,率而不思
D.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聿修)解代还京 B.(聿修)在郎署之日
C.(彦深)虽人才无愧 D.(邢劭)遣送白紬为信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聿修为官廉谨的一组是
①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
③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
④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
⑤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⑥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聿修出身于名门,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十八岁就担任本州
中正官,后不断升迁,在北齐历任清要之职。
B.在担任信州刺史期间,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深受信任。在离职时、百姓争相来送,挤满道路,并立碑以记述他的德政。
C.袁聿修和水部郎中赵彦深结为朋友,赵彦深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念及旧情,仍去看望。赵彦深后来复出,对袁聿修感念甚深。
E. 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考核官员的得失。途径兖州,特意拜访旧友邢劭以叙别情,但没有接受邢劭所赠的白紬。

1—5、BBCCD

下面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①计划始行,卒受大戮 。 ②摄衽抱机,视膳于堂下。 B: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②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C:①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②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D:①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 ②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大事 ②平原君使者冠盖相于魏 B:①先生饮一斗而醉,能饮一石哉 ②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 C:①天下所少贾姬等乎 ②均之二策,许以负秦曲 D:①甘罗而行之 ②淳于髡之以隐曰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令杀朱公子 论:讨论 B:复从北方来言曰 传:古代驿站的车马 C:君重射,臣能令君胜 弟:但,只管 D: 吾自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请:告诉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吾羞,不忍为之下 ② 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 B: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②臣所以去亲威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①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②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D:①每出约束,必称神师C.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乃先请,为儿所卖,误。 B:乃辞谢,请,召有司案图。 C:赵武啼泣顿首,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 D:蔺相如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竟”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秦王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A:及索,儿无声。 B:郅都死不近雁门。 C:窦太后乃中都以汉法。 D:骞从月氏至大夏,不能得月氏要领。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的含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信与张耳兵数万。

A:孙膑刑徒阴见,说齐使。 B: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C:约车骑百余乘,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D:今既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