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史记·管仲列传》)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国语·齐桓公求管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贫穷困难

B.、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 不听从命令

C.、治国家不失其 根本,指治国的准则

D.、鲍叔既管仲 进献

2、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三仕三逐于君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放为

B.、公子纠败,召忽之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国可乎

C.、使人请鲁 投渤海之尾

D.、则管夷吾乎 远而无所至极邪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三次从政为官三次被国君驱逐辞退;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他没有才能、胆怯,因为知道他背时,家有老母。

B.、鲍叔牙虽然缺乏智谋,但他知人让贤,以自己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极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能听从鲍叔牙的建议,把过去曾几乎致他于死命的管仲从鲁国接回委以重任。

C.、对于管仲和鲍叔牙,人们认为,像管仲这样贤能的人不多见,而像鲍叔牙这样能识别人才的人却并不少见。这与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寓意正好相反。

D.、管仲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羞耻。与管仲同样抱有这种人生态度的还有甘受胯下之耻的韩信、承受宫刑之辱的司马迁、主动尝仇敌粪便的越王勾践等。

4、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08:24:24 免费下载:《2010-2011学年度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Word试卷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史记·管仲列传》)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国语·齐桓公求管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贫穷困难

B.、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 不听从命令

C.、治国家不失其 根本,指治国的准则

D.、鲍叔既管仲 进献

2、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三仕三逐于君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放为

B.、公子纠败,召忽之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国可乎

C.、使人请鲁 投渤海之尾

D.、则管夷吾乎 远而无所至极邪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三次从政为官三次被国君驱逐辞退;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他没有才能、胆怯,因为知道他背时,家有老母。

B.、鲍叔牙虽然缺乏智谋,但他知人让贤,以自己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极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能听从鲍叔牙的建议,把过去曾几乎致他于死命的管仲从鲁国接回委以重任。

C.、对于管仲和鲍叔牙,人们认为,像管仲这样贤能的人不多见,而像鲍叔牙这样能识别人才的人却并不少见。这与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寓意正好相反。

D.、管仲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羞耻。与管仲同样抱有这种人生态度的还有甘受胯下之耻的韩信、承受宫刑之辱的司马迁、主动尝仇敌粪便的越王勾践等。

4、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

本题关键词:鲍科,鲍氏志贺菌14型,鲍恩病,支气管炎鲍特菌,鲍特菌属,培哚普利叔丁胺片,虫草鲍鱼精,牛鲍计数盘,鲍金培养基,鲍豪斯体系;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