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人面桃花”这一成语,出自我国唐代诗人崔护的哪首诗()典故【出处】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
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A:《题都城南庄》 B:《诗品》 C:《伶官传序》
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一诗诗题中的“感旧”在诗中怎样表现的?与《题都城南庄》相比,两诗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用“独上”与“同来”对举,面对如同去年的“月光如水水如天”的风光,引发了对友人(恋人)的无限思念。相同点:①都是七绝诗;②都表达了诗人由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引发对友人(恋人)的思念之情,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③都在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4、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的何种感慨?(2分)
15、从诗歌炼字的角度,简析“笑”字的妙处。(2分)
14.对比手法(1分);抒发了诗人物是人非的感慨(或答抒发了诗人寻人不遇的惆怅失落之情) (1分)
“15.笑”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1 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在春风中绽放,宛如少女含笑一样,赋予桃花以人的情感。桃花笑春风,更能表达物是人非的感叹。(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上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表现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崔诗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很充分。
解析:
无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 13题。(6分)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简要赏析最后一句在抒情上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失望、惆怅)之情。
2.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乐景写哀情),诗人借桃花依旧盛开,来抒发物是人非的失落(意思对即可)。
解析:
无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写出箫声的情绪内涵。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 陋室铭》 中写自己不受世俗、公务缠身而倍感轻松的句子是“_______”。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箫声的情绪内涵”“物是人非之痛”“不受世俗、公务缠身而倍感轻松”,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嫠”“砌”“牍”的写法。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__伤感之情。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__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渔家做》下片中,范仲淹以声色点染出戍边战士“不寐”时所闻所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3)羌管悠悠霜满地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物是人非之感”“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范仲淹以声色点染出戍边战士”。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 错误。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人面不见的情景,与李煜的《虞美人》中“ , ”两句感慨相似。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宫殿之高;而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 ” 一句则写出了经过秦汉遗迹时见到的残破景象。
16.(5分)(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每空1分,每句错一字扣完1分,计5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 , ”这一观点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异曲同工。
(2)《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 ”。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虞美人》中,也有写出了这样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是:“ , ”。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性默写的题目,注意选准诗句,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贪婪掠夺”“物是人非”,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锱铢”“砌”等易错字的书写。
诗歌鉴赏(6分)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2.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请简要赏析最后一句在抒情上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失望、惆怅)之情。
1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乐景写哀情),诗人借桃花依旧盛开,来抒发物是人非的失落(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