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相处,有许多较优或较劣的选择性安排。下列选项中,属于次优类的行为安排是()。
A:以怨报德 B:以德报德 C:以怨报怨 D:以德报怨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材料一: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材料二: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1.根据材料,概括儒家的交往观。(2分)
22.“以直报怨”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你怎么看?(4分)
(三)
21、与人为善,友好交往,诚信交往。
22、(1)两者并不相违。(2)“以直报怨”是指用正直回报恩德,这是回答“以德报怨,何如”的问题,体现了儒家诚实平等的交往观。(3)儒家的忠恕之道意味着“人与人交往时要与人为善”且“恕”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两方面,既指“我不愿意强加给别人”,也指“不愿意别人把什么东西强加给我”,也体现了诚信待人的交往观。
(出题意图:此题考点涉及《论语》中重点学习篇章,需要理解文章内容,积累知识,也考查了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21题中做到了回归课本;22题则又希望考生对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课后链接,深度阅读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此题提示学生不要忽视《论语》章节中的相关链接,要懂得化为己用,同时关注考生对《论语》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请用一个熟语概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意思。
答:
(2)孔子提倡仁爱,却不同意“以德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谈谈你对这一主张的理解和看法。
答:
(1)严于律己,宽以待人(1分,仅答“严于律己”不给分。)
(2)赞同孔子的观点。用恩德来回报仇怨是一种美德,但不应当用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别人的过失,而应该以公正、正直的原则正确对待有负于你的人和事。
不赞同孔子的观点。善良的人,我以善意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意对待他,结果就会使他也变得善良。“以德报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向“善”的心理。
[可以赞同(以“原则”为关键点),也可以不赞同(以“感化”为关键点),言之成理即可给3分。]
解析:
无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下面试题。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每个1分,共4分)
(1)君子周而不比 (2)友便佞,损矣
(3)事君数 (4)以友辅仁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每句3分,共6分)
(1)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2)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对待朋友的错误行为,孔子认为应采取怎样的做法?
【小题】(1)勾结(2)巧言善辩(3)频繁(4)辅助 (每个1分,共4分)
【小题】(1)人的过错,各自取决于他所属的类别。观察(一个人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是)仁德了。(2)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每句3分,共6分)
【小题】孔子认为对待朋友的错误行为一方面不能袖手旁观,要忠言相劝,但是如果朋友不听就算了,不要再自取其辱。(3分)
解析:
无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6小题)(6分)
(1)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2) ,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其为人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4) ,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5)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7) 子曰:“何以报德? ,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8) ,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
【答案】⑴齐彭殇为妄作 ⑵榆柳荫后檐 ⑶发愤忘食 ⑷契阔谈宴
⑸水落而石出者 ⑹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⑺以直报怨 ⑻又有清流激湍
【解析】
试题分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彭殇”“荫”“愤”“契”“报”“激湍”等。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4.名句默写。
① ,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
②子曰:“何以报德? , 。”
③饭疏食,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
④子谓颜渊曰:“ , ,惟我与尔有是夫!”
⑤吾恐季孙之忧, , 。
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②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
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⑤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注意“颛臾”的写法。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何以报德?_______,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2)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官应老病休。 (杜甫《旅夜书怀》)
(5)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6)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5.(1)以直报怨 (2)集芙蓉以为裳 (3)察纳雅言 (4)名岂文章著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6分。每空1分,错一处该空不得分)
阅读下列《论语》中的有关章节,完成13、14题:(6分)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5.15)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4.34)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23)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7)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4.26)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12.23)
13.孔子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请你根据选文分点概括晏平仲交友之道。
14.请谈谈你对“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这句话的理解。
13.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⑵以直报怨,以德报德;⑶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⑷适度交往,保持距离;⑸忠告善道,适可而止。(3分,少答两点扣1分。)
14.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如果朋友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