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宋人或得宝,献诸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选自《仁者爱人》)
26.第一章中的“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请分别阐述其含义?(2分)
27.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忠”“恕”学说的基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26.“忠”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恕”指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7.表现了“恕”这一侧面。在有丧事的人旁边不吃饱饭,对齐衰者和瞽者表示同情和尊敬,正是仁爱宽厚、推己及人这一恕道的表现。
【解析】
26.
试题分析:抓住句中“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来品味,然后结合孔子的思想来阐述。应想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经典句子。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7.
试题分析:抓住“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与后面注明“选自《仁者爱人》”就不难揣摩出表现的“恕”这一侧面。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有关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题目。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1)颜渊死时,作为先生,孔子发出了“噫!天丧予!天丧予!”的恸哭。结合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孔子如此悲恸的原因有哪些?
(2)上述材料中,你认为,作为一个优秀儒生,颜渊哪一点最为可贵?为什么?
(1)颜渊能够安贫乐道,坚守理想;颜渊对于出仕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和孔子非常一致,“用行舍藏”或“用舍行藏”中显示了儒家通权达变及相时变通的思想;颜渊对学问和礼乐的尊崇,对先生的尊敬;颜渊“欲罢不能”“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中充分体现了他谦虚好学,善于自省,待人宽容,涵养难得,善于改错,完善自己,是难得的很有潜力的儒者。
(2)自选上述文字中颜渊具有的一点,简单回答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第一则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可用原文概括。
(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结合选文内容对孔子的“恕”道加以简要分析。
(1)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孔子“推己及人”的 “恕”,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即是行仁之道。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不吃饱饭,对齐衰者和瞽者表示同情和尊敬,正是仁爱宽厚、推己及人这一恕道的表现。
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②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③非尔所及也 ④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30)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7.9)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9.10)
第一则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可用原文概括。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结合选文内容对孔子的“恕”道加以简要分析。
【小题1】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小题2】孔子“推己及人”的 “恕”,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即是行仁之道。(1分)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1分)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不吃饱饭,对齐衰者和瞽者表示同情和尊敬,正是仁爱宽厚、推己及人这一恕道的表现。(1分)
解析:
略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5·22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11·9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说说上述选文中划线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及作用。
孔子的话生活化、口语化,多处采用叠句形式,极富感染力,处处表现出浓烈的爱生之情。孔子看到学生志向高远,文采斐然,情不自禁说道:“归与!归与!”由衷的喜悦溢于言表。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说道:“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话语中充满痛苦和无奈。颜渊死了,孔子哭喊:“噫!天丧予!天丧予!”“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叠句和反问形式表现出哀伤欲绝的感情,足可催人泪下。孔子想当官想得昏了头,不顾自己身份走女人路线,去和那位口碑不怎么样的南子夫人套近乎,子路不满之色溢于言表,逼得孔子连连向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叠句形式充分表达了孔子急于要表白的思想即对子路的无奈。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