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青山的动态美。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
夸张 比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⑤但是,有些人却不是这样。让他们学习一种新知识,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他们总是说:“我不行,我不行。”在这种心态下,就不可能主动地学习,就不会勇敢地往自己的肩上增添压力。遇到一点困难和失败就会心灰意冷,这种失败意识阻碍着自己的努力,减少了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我不行”是一种地有害的意识。 …… 第⑤段画线的“我不行,我不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的突出了他们遇事自卑怯懦的心态。 B: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他们小看自己,没有创新精神。 C: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的突出了他们谦虚谨慎、不争名利的美德。 D: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他们遇事畏缩,缺乏自信的心态。
对下面这段文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山路旁的树在雨中站立着。①连天的绿叶一簇簇,一团团,挽着,拥着,静而不滞,动而不浮。②雨打着片片绿裙翻着卷儿,像击琴键,像跳芭蕾。③你再看那树干,有的油光发亮,裹着青皮衣;有的挂满雨珠,披着鱼鳞;有的调皮地伸着脖颈,好奇地张望路上的行人。④这雨中美景怎不叫人心生喜爱之情呢?
A:①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绿叶的茂密,“静而不滞,动而不浮” 表现出了连天的绿叶在雨中的情态。 B:②句中“像击琴键,像跳芭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雨打绿叶活泼、灵动、富有韵律的样子。 C:③句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中“披着鱼鳞”“伸着脖颈”写出了雨中树叶油光发亮、摇曳动人的姿态。 D:④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雨中美景令人油然而生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雨景的由衷赞赏。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6e17928bf0e1828e.jpg]
下列没有比喻的一句是( )
A:额头上一会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B: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C: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 D: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对下面描写“雨”的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是翩然而至的天使,一旦见到美丽的园林,就落下来,花草便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的、轻轻的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启迪着那些敏感的心扉……
A:选段中,把雨比喻成银线、珍珠,形象地写出了雨或细亮或圆润的情态。 B:选段中用“偷”一词,赋予“雨”以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的珍贵。 C:文段用“昂起了、挺起了、绽放了”的排比句式,写出了花草雨后富有生机活力的特点。表现了雨的滋润之功。 D:“轻轻的、轻轻的”在反复中,写出了雨的轻柔和对敏感心灵的启迪。
和例句运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早高峰时,地铁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A: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B: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C: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①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 ②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①句是反问,能明确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②句是设问,问句本身不能明确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