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表现了三个妇女在麦收以后的原野上,在捡拾别人丢弃的麦穗的作品是()。

A:《拾穗》 B:《倚锹的男子》 C:《播种者》 D:《晚钟》

铝粉颗粒呈平滑的鳞片状,显银色光泽,故称银粉。

看拼音写汉字:(4分)

我想起yōu( )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玲在liū( )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lán( )语,原野上怪dàn( )的狂风……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

[4913521d19458d6f.jpg]

将下列句子换个说法,使之意思不变。(至少2种,如双重否定句、反问句等句式,多改多得分,可加分)(2分+ )

原野上狂风肆虐,树枝摇动。

改写:a b

c d

可以分别改成“双重否定句、反问句、被字句、把字句”

比较阅读叶赛宁的《夜》和郭沫若的《静夜》,然后答题。(共7分)

叶赛宁

静 夜

郭沫若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6.这两首诗都描绘了 ,都营造出 的意境。(2分)

7.两首诗的不同在于《夜》全篇描写眼前实景,从中传达诗人对 的热爱和他

的心境;《静夜》除了写实景还有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 。(3分)

8.这两首同写月夜的诗,你更喜欢哪一首呢?说说你的感受。(2分)

6.夜景、月色     静谧美丽柔和

7.大自然  安适、宁静    想象    思念

8.自由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言只有理即可。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加粗词语的意义。(4分)

  (1)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2)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3)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4)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污秽的耻辱。

 

(1)声气阻塞

  (2)没有根据的话

  (3)热烈而深切

  (4)肮脏的东西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B: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小心翼翼:谨慎小 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C: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粼粼:形容水很明净。) D: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这里指酿酒的发酵过程。)

图是被水环抱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产生这种视觉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漂亮的“蛋壳”闪着耀眼的光芒,这是_____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

平面镜成像(或光的反射)   镜面

被水环抱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产生这种视觉效果的原因是____ ___,漂亮的“蛋壳”闪着耀眼的光芒,这是___ __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

平面镜成像(或光的反射)          镜面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站在秋天,站在风带不走的向日葵的身边。我不由自主地抬起头,仰视它的光芒。 。在它舒展的花瓣里,灿烂如铺满阳光的河流,静静地在远离假象和伪饰的旷野闪烁着耀眼的跃动的光芒。 ①我相信它是孤独的 ②它的灿烂在高处,在远处,在时光和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 ③在它的光芒里,我看到了果实以外的、朴实健康的花朵 ④在原野上在路边,它无需迎合什么,也无需证明什么,世间的一切悲喜与它无关,只是在秋天到来的那个清晨或者午后,安静地高昂起它的质朴的花盘,交付于蓝天白云 ⑤它的灿烂,源于高处的自由飞翔的阳光的明净,源于远处的不为风尘蝶虫打扰的安详 ⑥我更相信它是灿烂的

A:①③④⑥⑤② B:③④①⑥②⑤ C:③①④⑥②⑤ D:④①③⑥⑤②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