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掷界外球的叙述下列答案中错误的是()

A:掷界外球时,任何一只脚的部分可以踏在边线上或边线外 B:掷球前可以附加助跑 C:掷界外球可以直接进球得分 D:掷界外球动作应是一个完整连贯的动作

对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语言描写 ) B: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动作描写) C: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语言描写) D: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景物描写)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________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 )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 )在地下,( )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8、本段选自鲁迅先生的《________》。鲁迅,原名________,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5分)

9、根据课文,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动词。(3分)

A.拉B.抓C.掷D.扔E.踩F.踏

10、结合上下文,在文中划横线处填上一个适当的成语,并解释。(2分)

11、找出关于小兄弟的动作描写,并分析其中一处的作用。(2分)

12、找出在“我”发现小兄弟做风筝后的心理描写,并思考为什么“我”对小兄弟做风筝那么生气?(2分)

8、《风筝》、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9、BCF

10、恍然大悟:形容猛然醒悟过来。

11、动作描写:(1)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起来,失了色瑟缩着。这里分号前的句子虽只寥寥数笔,却已写出了小兄弟制作风筝的专心和投入,和前文的“然而最喜欢风筝”相呼应。分号后的句子,“惊惶”、“失了色”、“瑟缩”等词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小兄弟被“我”发现后的慌__恐惧。(2)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这里“绝望”一词与前句中“我”的“傲然”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写出了小兄弟心爱的风筝被“我”毁坏后的难受和痛苦。一个“站”字则突出了他在“我”离去后一个人面对空寂小屋时的心痛和无奈。

12、心理描写: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作为兄长的“我”,受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毒害,以管理者自居,以自己的喜好左右小兄弟的喜好,不允许他去接近和制作本属儿童天性喜爱的玩具——风筝。这种专横的态度在那个时代是具有相当代表性的。

阅读下文选段,完成12~16题。(15分)

①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④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12. 第②段中,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却又“在这天空中荡漾了”?(3分)

13.揣摩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并写下你的理解。(2分)

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14.第③段中画线语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第④段中,“精神虐杀的这一幕”指的是什么?(3分)

16.小兄弟的风筝被“我”踏扁后,一个人绝望地站在小屋里。那时那刻,他有着怎样的感受?请用第一人,写一段内心独白。(不少于40字)(4分)

 

12.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3分。意思对即可)

13.“惊惶”、“失了色”、“瑟缩”,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小兄弟被“我”发现后的慌__恐惧。(2分。意思对即可)

14.动作描写;准确传神地写出“我”发现小弟弟偷做风筝时的愤怒,突出“我”的蛮横无理与冷漠无情。(3分。第一要点1分,第二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指“我”不许小弟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将其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3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略(4分。合理即可)

 

 阅读鲁迅的《风筝》(节选),回答15—19题。(13分)

①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②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

  ③但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坠着,坠着。

15、[整体感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①段的主要内容。(2分)

16、[品味词语]“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在地上,扁了”一句中的“掷”“踏”能否改成“扔”和“踩”?为什么?(3分)

17、[体会情感]文中加线句“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表现了“小兄弟”怎样的心情?(2分)

18、[揣摩写法]第①段末划线句中,小兄弟的“ ”与我的“ ”形成鲜明对比;“不知道”“没有留心”写出我的 。这些细节描写形神兼备。(3分)

19、[深度理解]为什么说不让弟弟放风筝是“精神的虐杀”? (3分)

15、我粗暴地毁坏了小兄弟苦心制作的风筝。(2分)

16、不能;“扔”“踩”这两个词语不足以表现“我”当时愤怒、生气的心情。(或“用‘掷、踏’更能表现‘我’的盛怒和蛮横”) (3分)

17、表现了小兄弟对我“破获”他做风筝“秘密”后的惶恐、畏惧的心情。(2分)

18、绝望;傲然;我的冷漠。(3分)

19、因为在我的强制下,剥夺了弟弟游戏的权力,使弟弟无法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于弟弟幼小的心灵是一种伤害。(3分) (意对即可)

阅读《风筝》选段,完成1-6题。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2.根据表中的示铡填写下表。

人物

细节描写

内心活动

小兄弟

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我”

气愤,傲然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看看哪个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1)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2)又将风轮扔在地下,踩扁了

4.我看了一本世纪末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5.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6.这两节文字中,作者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

1.我粗暴地摧毁小兄弟快要做好的风筝。

2.

害怕、绝望

愤怒,抓断,掷,踏。

3.(1)表达效果好,因为“掷”改为“扔”、“踏”改为“踩”就无法表现“我”当时愤怒、生气的心情。

4.因为我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良心受谴责,可谓“不幸”。

5.比喻说明我的心情非常沉重。

6.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儿童形象。(不敢__)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节选自《风筝》)

1.“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中的动词“抓”、“掷”

“踏”,表现了当时“我”

2.文中“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的“这一幕”具体是指

3.”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此时的心情非常

4.你是怎样理解“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句话的?

1.生气或愤怒的心情

2.“我”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并踩坏了小兄弟快要完工的风筝

3.沉重、后悔、内疚、自责

4.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玩具能带给儿童快乐,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对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语言描写 ) B: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动作描写) C: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语言描写) D: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景物描写)

对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语言描写) B: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动作描写)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