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创作的象征剧有()

A:《苏州夜话》 B:《南归》 C:《江村小景》 D:《古潭的声音》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诗的作者是谁?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江 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鱼可百许头 可: (2)蒙络摇缀 络:

(3)佁然不动 怡然: (4)悄怆幽邃 悄怆: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6.《小石潭记》中写景,主要突出写了小石潭的水“清澈”这一特点,作者既用了正面描写,如“ ”,又用了侧面描写,如“ ” “ ”。(3分)

17.柳宗元在《江雪》中所描写的环境特征,在《小石潭记》中也有表现,主要体现在“ ”;诗与文所写的时代背景相同,都是作者 , 所以表达出的情感也有相同之处,这就是 ,当然,在《江雪》中,更表达了作者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这主要体现在“ ”这个词语上。(4分)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每小题1分,共4分)

(1)大约 (2)缠绕 (3)呆呆的样子 (4)忧伤的样子

15.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因为那里环境过于清冷,不适合长久的居住,于是记录下小石潭的景色离开。

16.(每空1分,共3分)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7.(每空1分,共4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被贬官期间  内心悲凄、孤寂之情  独钓

“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这幅对联所写的人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屈原

“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因纪念这副对联中称颂的人物而逐渐形成的节日是

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宵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屈原被放逐后,在汨罗江与渔父有一番著名的对话: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请全面理解这段对话的内涵,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明朝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云:“风过疏竹,风去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过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