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对偶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选择对全文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本文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了。
D. 文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1(1)出名 (2)品德高尚 (3)有大学问的人(博学多才的人)
2(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 C(应该是屋主人的品德高尚。)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⑴斯是陋室 斯:_____ (2) 调素琴 调:______
(3)惟吾德馨 馨:______ (4)往来无白丁 白丁:______
(5)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草色入帘青:
⑵谈笑有鸿儒:
⑶无案牍之劳形: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1. 略
2⑴草色青葱,映入帘里。⑵可以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⑶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3.①自然环境 ②高雅情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2.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陋室铭》的主旨句是 。
24.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25. 短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由于)主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没有(嘈杂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每小题2分,关键字每个0.5分,共4分)
23.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
24. 答:作者从室外环境之幽雅、室中人交往之雅和室中事的情趣之雅(或室中生活闲适)三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3分,每个要点1分)
25. 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2分,每个要点1分)
26.(1分)
[48c78ce75b286c26.jpg]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斯是陋室 ②谈笑有鸿儒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1.有人说:“既然‘斯是陋室’,不管怎么说,陋室就是陋室,怎么可能‘何陋之有’呢?”如果你是刘禹锡,如何回答他?
19.①这 ②大
20.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体)(或使身体劳累)。
21.参考示例:物质方面的确比较简陋,但“何陋之有”是说我志趣方面并不鄙陋,高雅绝俗。(理解“陋室不陋”主旨即可)
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完成13-15题 (6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14.翻译句子。(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3、(2分)名:出名(或著名) (2) 德馨:品德高尚
14、(2分)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15、(2分)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3、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道德高尚,就不简陋了。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3、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繁杂的音乐扰乱了两耳的清静,没有繁琐的政务劳累了自己的身体。
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①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态度。②作者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文中只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此外别无贬辞,但从“宜乎”一语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
探讨与练习三:“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
列各句中的“之”字属于哪种用法。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⑤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①的。②表示舒缓语气。③表示舒缓语气。④表示强烈反问。⑤它(指桃花林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