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11.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1分)
元方 入 门 不 顾
1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3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
③尊君在不 ( ) ④相委而去 ( )
⑤下车引之 ( ) ⑥元方入门不顾 ( )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尾写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元方/入门不顾 或 元方/入门/不顾
12.(1)约定 (2)才 (3)通“否“ 没有 (4)丢下 舍弃 (5)拉 (6)回头看
13(1).到了中午友人还没有到,太丘不在等候就走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2)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的进了家门。
14.略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 )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乃 ( )
(3)元方入门不顾 顾 ( )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答:
11.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元方有什么性格特点?(1分)
答:
9.(3分)(1 )约定 (2)才(3)回头看
10.(2分)(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信”字译错扣0.5分,括号里的内容缺一处扣0.5分)
11. (1分)是非分明,聪慧善辩。(意思相符即可,只答“聪明活泼”不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8.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1分)
元方 入 门 不 顾
9.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6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
③尊君在不 ( ) ④相委而去 ( )
⑤下车引之 ( ) ⑥元方入门不顾 (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何理解“友人惭,下车引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尾写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①元 方 /入 门 /不 顾(1分)
9.①约定 ②才 ③通“否” ④丢下 ⑤拉 ⑥回头看
10.过了中午还没有来,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后那朋友才来。(3分)
11.知道自己错了想表示歉意(意对即可)
12.开放性试题。只要能说出理由,答“失礼”与“不失礼”都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8.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1分)
元方 入 门 不 顾
9.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6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
③尊君在不 ( ) ④相委而去 ( )
⑤下车引之 ( ) ⑥元方入门不顾 (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何理解“友人惭,下车引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尾写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①元 方 /入 门 /不 顾(1分)
9.①约定 ②才 ③通“否” ④丢下 ⑤拉 ⑥回头看
10.过了中午还没有来,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后那朋友才来。(3分)
11.知道自己错了想表示歉意(意对即可)
12.开放性试题。只要能说出理由,答“失礼”与“不失礼”都对。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5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
②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辨析下列词语含义,请依次写下来。
君、尊君、家君
4.这个小故事一共写了几个人?分别归纳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
5.首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下文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1.①约定②丢下、舍弃③回头看
2.①元方那年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②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他离开后友人才到。
3.君,对对方的尊称;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
4.三个人。陈太丘:正直,守信。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知错就改。元方:聪明,识礼,有智,有节。
5.对话的背景;对下文起铺垫作用。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1).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陈太丘与友/期行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陈太丘与/友期行
B
阅读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一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B.、元方入门不顾(顾:注意)
C.、相委而去(委:舍弃)C.、下车引之(引:拉)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文中强调“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有何用意?
1、B
2、正午过了那个朋友没来,陈太丘便离开了,陈太丘走后,(友人)他才来。
3、a、体现小孩子玩耍天性。b、那么小的孩子竟那么知礼,衬托了元芳的聪明。c、为后文“元方入门不顾”的护礼而失礼作了“他还小”的隐性说明。d、与后文“元方入门不顾” 相照应。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尊君在不 ( )
(3)下车引之( ) (4)入门不顾 ( )
2、翻译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日中不至
4、“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5、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1、约定 丢下、舍弃 拉 回头看
2、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便独自先走了。当他走了之后,他的朋友才赶到。
你和我父亲约定时间是中午,中午了你不到达,就是没有信用
3、(1)陈太丘与友/期行 (2)日中/不至
4、君:对对方的敬称;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5、聪明、机智的孩子。(明理,有礼,有信)
第二问两个角度评论都可以,要点:不可得理不饶人或不可求全责备,言之有理即可。
填空
①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②陈太丘与友期行, ,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①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②期日中 过中不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 (我父亲)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