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予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齐之习辞者也 习:熟悉
B.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拜见
C.齐人固善盗乎 固:本来
D.所以然者何 所以:……的原因
9.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橘生淮南则为橘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B.孰为汝多知乎
C.为其来也D.何为者也
10.下列是对本文的理解,真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宴会中,楚王依计污蔑齐人善盗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傲慢无理。
B.被晏子反驳后,楚王的自嘲,说明他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C.晏子在楚王面前表现得不卑不亢,机智地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
D.晏子思维敏捷,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还击了楚王的无理刁难。
8.B 9.A 10.B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这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晏子将使出( )
·
(2)齐人也,坐盗( )
·
(3)齐人固善盗乎( )
·
(4)寡人反取病焉( )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方来,吾欲辱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来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一个人(或具有哪些品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解释词语:(1)使;出使。(2)坐:犯罪。(3)固:本来。(4)病:辱。
10.(1)(他)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一下他。(重点词“方”(将要)“之”(他,指晏婴)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重点词“徒”(只)“其实”(它们的果实)各1分,句子通顺1分)
11.宴会上(或当晏子到来的时候),楚王的手下帮着一个齐国人来到楚王面前(1分),污蔑这个齐国人犯了盗窃罪(1分),以此来侮辱晏子和齐国(1分)。
12.晏子是一个机智勇敢、镇定自若、能言善辩的政治家、外交家形象。(答对其中两点即给满分2分,对一点给1分)
阅读《晏子使楚》,回答5-8题。(18分 )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坐盗 ②酒酣
③齐人固善盗乎 ④寡人反取病焉
6.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译文: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文:
③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
7.当晏子巧妙回击楚王后,楚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请说一说楚王的“笑”中蕴含着怎样的心理?(4分)
答:
8.面对楚王的挑衅,晏子是如何做到巧妙回击楚王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答:
5.(4分)略
6.(6分)略
7.(4 )楚王对刁难不成、尴尬局面的自我解嘲;对晏子机智善辩的佩服。意对即可。
8.(4分)方法上讲究策略,运用类比法,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态度上沉着冷静,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义正词严;语气上委婉得体。
读下面《晏子使楚》片段,完成(14--17)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4、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酒酣( ) ②曷( )为者 ③生于淮北则为枳( ) ④善盗耶( )
15、解释文中画线的字:
①齐之习辞者也( ) ②今方来( ) ③何坐( )
④缚者曷为者也( ) ⑤齐人固善盗乎( ) ⑥非所与熙也( )
16、翻译文中画浪线的句子: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7、如果是你,你还有更好的回答方法吗?如果没有,请说说晏子的回答好在哪里?
14、hān hé zhǐ yé
15、熟练、 将要、 犯、 同”何”什么、 本来、 同”嬉”开玩笑。
16、 ①两个官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那儿去;
②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17、能自圆其说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 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令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避席:离开座位。熙,同“嬉”,开玩笑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处)
吏 二 缚 一 人 诣 王
2.晏子是怎样反击楚王维护国家尊严的?
1.吏二/缚一人诣王
2.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实味不同( ) (2)齐人也,坐盗(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你喜欢晏子这个人吗?请说说你对他的评价。
1.(1)它(们)的果实 (2)犯罪
2.莫非楚地的水土让老百姓喜欢偷盗吗?
3.晏子是一个善于辞令,机敏过人的人。(其他意近也可)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何坐 ( ) ②齐人固善盗乎( )
③叶徒相似( ) ④其实味不同(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根据提示,补全文章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楚王当众羞辱——_____________——楚王自取其辱
5.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既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又不激怒楚王,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结合文章分析晏子的语言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两处停顿都正确才得分)
2.略
3.略
4.楚王群臣密谋——楚王当众羞辱——晏子机智反驳—楚王自取其辱
5.(1)说话委婉,留有余地。 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使语气变得委婉。(2)运用类比方法进行反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先举出一个事实“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就顺理成章地推出“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文言文阅读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日:“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加点的字。
①齐之习辞者也( )②何坐( ) ③非所与熙( )④寡人反取病焉( )
2.翻译句子。
①齐人固善盗乎?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③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请根据选文,概括相关情节并依次填入A.、B.两处。
A. --- 楚王当堂羞辱 --- B. ---楚王自取其辱
4.有人说楚王的羞辱是针对晏子,也有人说是针对齐国的。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5.文章展示了高度的语言艺术。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晏子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①熟练 ②犯罪 ③同“嬉”,开玩笑 ④辱
2.①齐国人原本就是好偷东西的吗?②(它们)仅仅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一样。③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3.A.楚王密谋策划 B.晏子巧妙回击
4.针对晏子,“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或针对齐国,晏子是齐国的使者,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齐人固善盗乎”,诬楚王密谋策划齐人为盗来侮辱晏子。
5.(1)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2)说话时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3)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
阅读《晏子使楚》一文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秆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齐之习辞者也 吏二缚一人诣王
圣人非所与熙也, 寡人反取病焉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译:
②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
3、“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答:
4、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结合本文说说晏子外交辞令的特点;我们应该向晏子学习什么。
答:
1、善于 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熙通嬉,开玩笑辱
2、①译: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都善于偷窃吗?”
②、译: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
3、楚王为了嘲笑晏子,嘲笑齐国,所以故意使“吏二缚一人诣王”
4、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我们应该向晏子学习不卑不亢,勇敢机智,始终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yàn)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⒀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面加点词。
寡人反取病焉 取:
2、晏子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喻,把_______比作“淮南”,_____比作“淮北”,不盗之民比作“橘”,______比作“枳”,从而推论出“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3、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机智地应对楚王的刁难,成功地化解了困局。
B.楚王不知道晏子是善辩之人,自以为可以设计羞辱晏子。
C.晏子,名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
D.楚王狂妄自大地导演“齐人坐盗被缚”一幕,却自取其辱。
1、获得
2、齐国 楚国 盗贼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