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这首诗中最能概括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2.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1、(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2、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唐诗欣赏。(4分)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诗歌在叙事中运用了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请找出来,说说有什么作用?
暮、夜、夜归、夜久、天明( 1分),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气氛,构成线索,推动情节发展(3分)。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这首诗选自 ,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 。(2分)
(2).这首诗通过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衰年老妇被迫应役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杜诗详注》、杜甫
(2)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2分)
(2)“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4分)
(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老翁逾墙走 妇啼一何苦
请从吏夜归 天明登前途
2、翻译下列句子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3、“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 和 。 “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4、下面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诗人一夜辗转难眠,充满了对苦难中人民的同情。
B.、老妇的三个儿子都当兵,说明当时人民非常爱国,勇敢地抗击安史之乱。
C.、三吏三别是指:《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D.、“妇啼一何苦”之“苦”的根源是 战乱。
5、“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1、翻越 多么 请让我 前方的路程
2、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去的人已经长逝了
晚上许久之后,对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只是有的断断续续的低声哭泣。
3、时间 地点
略(有理即可。如“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
3、B
4、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依次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2.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 。
3、石壕吏中哪 一句表现出老妇和官吏的矛盾?想象一下这个故事的结局。
1、老翁逾墙走 存者且偷生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2、有吏夜捉人 三男邺城戌,二男新战死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最后老妇会被迫跟官吏离开,家中只剩下儿媳、孙儿以及老头。
石壕吏(节选)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附书至( ) 新战死( ) 未去( )
2、按提示填写句子。
⑴说明兵役之苛酷:
⑵说明战争之惨烈:
⑶说明战争破坏严重, 人们生活凋敝:
⑷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
3、这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 和 。借老妇人的口述,写出了这一家人的 ,控诉了封建官吏的 和 。
4、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________”,揭示主题。
1、信;最近;离开
2、⑴三男邺城戍 ⑵二男新战死 ⑶出入无完裙 ⑷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3、发展 高潮 悲惨生活 冷酷 残暴
4、安史之乱
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堪:承受 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弥:越、更加 C: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走完,尽 D: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去:到……去
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堪:承受 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弥:越、更加 C: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走完,尽 D: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去: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