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

[注释]①立仗:设立仪仗。 ②章献太后:名刘娥,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与汉之吕太后、唐之武则天并称。 ③帅:通"率"。 ④明公: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范仲淹曾受晏殊提携。 ⑤羞:使蒙羞。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予尝古仁人之心 求: 斯人,吾谁与归 微:

③仲淹受明公误知: ④不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 意: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

9.别人都竭力献媚于权势正炽的章献太后,而范仲淹却犯颜上奏,试结合[甲]段文字中范仲淹的胸襟、抱负,分析他这么做的原因。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35:21 免费下载:《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单元作业题八年级语文(下)期末测试题及答案》Word试卷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

[注释]①立仗:设立仪仗。 ②章献太后:名刘娥,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与汉之吕太后、唐之武则天并称。 ③帅:通"率"。 ④明公: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范仲淹曾受晏殊提携。 ⑤羞:使蒙羞。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予尝古仁人之心 求: 斯人,吾谁与归 微:

③仲淹受明公误知: ④不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 意: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

9.别人都竭力献媚于权势正炽的章献太后,而范仲淹却犯颜上奏,试结合[甲]段文字中范仲淹的胸襟、抱负,分析他这么做的原因。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本题关键词:喜胜忧,寒则热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寒之,过度悲忧,用人之长原则,不惑之年,君主之官,心无忧片;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