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觥筹交错 交错:

⑵非丝非 竹:

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⑴佳木秀而繁阴 (1分)

翻译:

⑵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分)

翻译:

14.结合第②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第③段加点的“乐”包含的具体内容。(3分)

答:

参考答案:

12.答案:⑴交相错杂     ⑵管乐器      ⑶不久

    评分:共3分,每题1分。

13.答案: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

⑵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百姓在游山。

    评分:共3分。其中一题1分,二题2分。第1小题,基本意思答对,“秀”、“繁阴”都译对给1分;第二小题2分,基本意思答对,“伛偻”、”“提携”、“绝”给2分。

14.答案:①滁人游山之乐    ②众宾宴饮之乐  ③众宾游戏之乐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2~15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取道 非丝非

B.如鸣珮 滁皆山也

C.皆若游无所依 长烟一

D.乃记之而 停数日,辞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潭中鱼百许头 可:

(2)悄怆幽邃 悄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

15.文章写景动静结合,第①段中,作者分别写了哪几种动态的景物?(3分)

答:

参考答案:

12. 答案:D   

(2分)

13.答案:(1)大约     (2)忧伤的样子

(共2分。每小题1分)

14.答案:(1)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溪水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共2分。每小题1分)

15.答案:水    树    蔓   

   (共3分。每点1分)

四、阅读《小石潭记》回答11——14题。(9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2分)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尤 凄神寒骨 凄

12.下面句子中的“可”和“不可救药”“可歌可泣”“锐不可当”中的“可”意思相同的是( )(2分)

①谭中鱼可百许头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1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14.小石潭水清鱼乐、环境优美,是理想的旅游胜地,而柳宗元却说“凄神寒骨”“不可久居”。请结合你对柳宗元的了解谈一谈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

四、本题10分。

11.本题2分,每个1分。

尤:特别          凄:使……凄凉(感到……凄凉)

12.本题2分  ②  提示:以一词多义勾连现代词语和新增篇目。

13.本题2分。

    译文:向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2分)

14.本题4分。

评分说明:以文知人,以人解文;读懂文本,理解文化。凡能把小石潭“寂寥”“过清”的特点和作者被贬的凄凉心境联系起来,且表达通顺即可。

四、阅读《小石潭记》回答10——13题。(9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解释加点词的含义。(2分)

下见小潭,水清洌 尤 神寒骨 凄

1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1)竹取道 (2)齐师

B.(1)乃记之而 (2)停数日,乃

C.(1)潭中鱼百许头(2)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乎?

D.(1)其境过清 (2)属作文记之

12.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13.根据文章内容,请你判断流入小石潭的溪水的流向,并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9分)

10.(2分)尤:特别          凄:使……凄凉(感

11.到……凄凉)

11.  B(2分)

12. 向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2分)

13.答:流入小石潭的溪水的流向应该是由西南流向东北。因为作者是在站在小石潭的东面(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南方向看,看到了溪水流到这里。(2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第11~14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春和明 四时之B.把酒表涕零

C.或二者之为 渔人甚之 D. 庙堂之高 不可久

12解释加点字。(2分)

(1)连月不____

(2)沙鸥翔____

13翻译。(2分)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4文中“迁客骚人”和“古仁人”各有所“忧”,他们“忧”的到底是什么?请选用原文中的词语作答。(每格限填一字)(2分)

迁客骚人:因“□”而乐 因“□”而乐 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11. 答案:B   

(2分)

12.答案:(1)放晴      (2)鸟停息在树上

(共2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

13.答案:(1)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共2分。共2句,每句1分)

14.答案:迁客骚人:物  己    

   (共2分。每空1分,)

文言文阅读。(16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前人之述矣( ) (2)连月不 ( )

(3)暮冥冥 ( ) (4)至若春和明( )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1.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分)

迁客骚人的情:

古仁人的情: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

12.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4分)

9.(4分)(1)详尽  (2)放晴  (3)迫近  (4)日光(各1分)

10.(4分)(1)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安居乐业),许多已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2分)

(2)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说坏话、害怕坏人的批评指责。(2分)

11.(4分)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各1分)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1分)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1分)

12.(4分)表明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境。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判断,1分;理由,2分;联系实际,1分。辩证的思考,答“有时能”“有时不能”,只要理由恰当,就可得分。)

阅读古文选段,完成14—18题。(共15分)

《黄鹤楼》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茏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4、下列四句中与“遂以名楼”中“以”的解释不同的一句是( )(2分)

A.、徐喷以烟B.、以幽阴深邃奇

C.、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D.、太祖常劝以读书

15、翻译句子:(4分)

(1)、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2)、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 ②耸构巍峨( )

③上倚河汉。( ) ④四闼霞敞。( )

17.根据本文的描写,请至少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黄鹤楼的主要特点。(不可直接用原文词语)(2分)

14、B

15、略

16、①休息   ②矗立的楼宇   ③靠着   ④门(4分。)

17、不设统一答案。(写对1个得1分,给满2分为止。如:高耸入云、云烟缭绕、气势恢弘、神奇壮观等。)

(浙江绍兴)

(二)(14分)

(明)何景明

猿善援犭婴 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有洞,洞有货物,犭婴 弗得自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 ,犭婴 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婴 无有也。之至窟旁,曰:“货安在?” 犭婴 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猿,猿曳臂去。

(选自《兽纪》)

[注释]①奥:深处。 ②殴躏:殴打、践踏

10.给文中化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三处)(3处)

猿 善 援 犭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 犭婴 弗得自也/无从书以观 B. 犭婴 移至窟中/男女衣着,如外人

C. 之至窟旁/不露蛛丝马D. 犭婴 窟啸曰/孙权有江东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3分)

句子: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

(二)(14分)

10. 3分。猿 善 援 /犭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11. 4分。 C

12. 3分。货物原本归我所有(或“货物本来就是我的”),你怎么能占有呢?

13. 4分。 这篇短文讽刺了为了独占钱财而不守信义、欺诈合作者的丑行。(或:讽刺了不守信义,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的丑行。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湖北宜昌)

冰雪文序

张岱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①若:像。 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6.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藉( ) 异( ) 遂( ) 固( )

7.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8.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2分)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9.请用第①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2分)

10.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3分)

本篇序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 )的“冰雪之气”,过渡到( )的“冰雪之气”,最后才落脚到( )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11.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至少4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2分)

12.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2分)

13.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相关语句。(2分)

雾凇沆砀,

[860e2b4fe5ad2943.jpg]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和《过故人庄》,完成19—22题。(14分)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9.请分析《桃花源记》选段与《过故人庄》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

20.解释下边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便还家( )

(3)黄发垂髫( ) (4)青山外斜( )

21.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余人各复延至家 安陵君许寡人B.不知有汉 凡三往,

C. 具答 肉食者谋D.不足外人道也 中轩敞者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9.示例1:相同点:都描写了优美的农村自然风光,客人都受到了主人的热情款待。不同

点:《桃花源记》所写是理想中的生活,《过故人庄》写的是现实的生活。

    示例2:相同点:都写了恬静、安适、快乐的田园生活。不同点:《桃花源记》写主宾不期而遇,《过故人庄》写客为主人所邀;《桃花源记》中客人离去不能再来,《过故人庄》主宾之间有重阳之约。

    说明:两例结合,答出一个相同点,两个不同点,或一个不同点,两个相同点均可。

20.(1)交通:交错相通    (2)要:邀请    (3)垂髫:指小孩    (4)郭:村庄的四周

21.C

22.(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排列整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的景物。

   (2)(他们)自己说祖先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出去,于是和外面的人隔离了。说明:俨然、属、妻子、绝境四个词语作为主要的采分点。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