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峡》,完成12--14各题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略无处:

(2)多趣味: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2)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

14.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所描写的三峡之水在冬春之时是什么样子的。(4分)

答:

参考答案:

12.(1)通“缺”,空缺。(2)实在(2分)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13.(1)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2)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4分)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

14.江水流急呈白色,深潭碧绿,水波清澈,悬泉和瀑布在山间飞流冲荡。(4分)

    评分:共4分,每个要点1分

阅读《陋室铭》选段,回答12—14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斯是陋室,惟吾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

(1)有龙则 (2)惟吾德 (3) 素琴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2分)

(1)无案牍之劳形。

(2)何陋之有?

14.阅读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陋室不陋体现在哪几方面?(3分)

参考答案:

   12.(1)灵异,有灵气。(2)芳香,这里用来赞美居室的雅洁美好。(3)调弄,这里指弹奏。

         (共3分)

   13.(1)没有官府公文劳身。          (2)有什么简陋呢?       (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①陋室周围环境优美    ②交往的人物不俗    ③生活情趣高雅   (共3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三峡》,完成第12—14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湍绿潭 飞漱其间

③清荣 属引凄异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秋天三峡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3分)

参考答案:

12.答案(共2分,每空0.5分):

①白色   ②急流冲荡  ③山高    ④接连不断

13.答案(共4分,每空2分):

①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②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过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行进。

14. 答案要点(共3分,一景1分) : 林寒水少,猿声凄凉。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第12—14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林优美 壑:

(2)筹交错 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翻译:

(2)日出而林霏开 翻译:

14.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太守乐”的具体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2.答案:(1)山谷    (2)酒杯

(共2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

13.答案:(1)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高踞在泉水之上。

       (2)日出后树林中的雾气消散。

(共4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2分)

14.答案要点:①“因山水美而乐” ②“因百姓乐而乐” ③“因众宾欢而乐”

(共3分。共3个要点,每点1分)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临溪而渔  ⑵杂然而前者 陈: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⑴野芳发而幽香 翻译:

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

14.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③段划线句中“人之乐”的内容。(3分)

参考答案:

12.①渔:捕鱼,钓鱼;②陈:摆开,陈列(共2分,每空1分)

13. ⑴野花开放发出清幽的香味。⑵ 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之间的,是太守喝醉了。(共4分,每小题2分。第①句重点词语为“发”;第②句 “颓然”“判断句式”各占1分)

14.①滁人游山之乐;②宾客欢饮之乐;③太守与民同乐之乐。(共3分,每个要点1分)

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觥筹交错 交错:

⑵非丝非 竹:

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⑴佳木秀而繁阴 (1分)

翻译:

⑵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分)

翻译:

14.结合第②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第③段加点的“乐”包含的具体内容。(3分)

答:

参考答案:

12.答案:⑴交相错杂     ⑵管乐器      ⑶不久

    评分:共3分,每题1分。

13.答案: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

⑵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百姓在游山。

    评分:共3分。其中一题1分,二题2分。第1小题,基本意思答对,“秀”、“繁阴”都译对给1分;第二小题2分,基本意思答对,“伛偻”、”“提携”、“绝”给2分。

14.答案:①滁人游山之乐    ②众宾宴饮之乐  ③众宾游戏之乐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2~15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取道 非丝非

B.如鸣珮 滁皆山也

C.皆若游无所依 长烟一

D.乃记之而 停数日,辞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潭中鱼百许头 可:

(2)悄怆幽邃 悄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

15.文章写景动静结合,第①段中,作者分别写了哪几种动态的景物?(3分)

答:

参考答案:

12. 答案:D   

(2分)

13.答案:(1)大约     (2)忧伤的样子

(共2分。每小题1分)

14.答案:(1)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溪水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共2分。每小题1分)

15.答案:水    树    蔓   

   (共3分。每点1分)

四、阅读《小石潭记》回答11——14题。(9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2分)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尤 凄神寒骨 凄

12.下面句子中的“可”和“不可救药”“可歌可泣”“锐不可当”中的“可”意思相同的是( )(2分)

①谭中鱼可百许头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1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14.小石潭水清鱼乐、环境优美,是理想的旅游胜地,而柳宗元却说“凄神寒骨”“不可久居”。请结合你对柳宗元的了解谈一谈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

四、本题10分。

11.本题2分,每个1分。

尤:特别          凄:使……凄凉(感到……凄凉)

12.本题2分  ②  提示:以一词多义勾连现代词语和新增篇目。

13.本题2分。

    译文:向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2分)

14.本题4分。

评分说明:以文知人,以人解文;读懂文本,理解文化。凡能把小石潭“寂寥”“过清”的特点和作者被贬的凄凉心境联系起来,且表达通顺即可。

四、阅读《小石潭记》回答10——13题。(9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解释加点词的含义。(2分)

下见小潭,水清洌 尤 神寒骨 凄

1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1)竹取道 (2)齐师

B.(1)乃记之而 (2)停数日,乃

C.(1)潭中鱼百许头(2)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乎?

D.(1)其境过清 (2)属作文记之

12.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13.根据文章内容,请你判断流入小石潭的溪水的流向,并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9分)

10.(2分)尤:特别          凄:使……凄凉(感

11.到……凄凉)

11.  B(2分)

12. 向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2分)

13.答:流入小石潭的溪水的流向应该是由西南流向东北。因为作者是在站在小石潭的东面(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南方向看,看到了溪水流到这里。(2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第11~14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春和明 四时之B.把酒表涕零

C.或二者之为 渔人甚之 D. 庙堂之高 不可久

12解释加点字。(2分)

(1)连月不____

(2)沙鸥翔____

13翻译。(2分)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4文中“迁客骚人”和“古仁人”各有所“忧”,他们“忧”的到底是什么?请选用原文中的词语作答。(每格限填一字)(2分)

迁客骚人:因“□”而乐 因“□”而乐 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11. 答案:B   

(2分)

12.答案:(1)放晴      (2)鸟停息在树上

(共2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

13.答案:(1)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共2分。共2句,每句1分)

14.答案:迁客骚人:物  己    

   (共2分。每空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