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上文选自《 》,作者是清朝 派古文家姚鼐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1.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节选语段写了作者登山的过程以及在山顶上所见的景色。

B.作者选择避开东谷登山,是因为中谷和西谷路上没有天门。

C.末句采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景色的美丽。

D.作者描绘山顶的壮丽景色,旨在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9. (2分,每空1分) 登泰山记        桐城

10.(3分)等到爬上山顶,(只见)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及、负、烛)

11.(3分)B

文言文阅读(共16分)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 )

②林寒涧。( )

折蛇行,明灭可见。( )

④无丝竹之耳。( )

11、翻译句子。(6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2、本文记叙的是“长勺之战”,编者却将题目定为《曹刿论战》,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

13、品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的“空”的精妙之处。并用优美文字描述此句意境。(2分)

14、《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开篇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鱼和熊掌的事”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分)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  归一,一同,一道  )②林寒涧。(  寂静 )③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北斗星一样 )④无丝竹之耳。( 使……乱,扰乱)

11、翻译句子。(6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高官厚禄就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遍览群书。

12、本文记叙的是“长勺之战”,编者却将题目定为《曹刿论战》,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

“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以此来表现“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巨大作用。《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更能体现人物的特点,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共2分。解题和分析文章内容各1分)

13、品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的“空”的精妙之处。并用优美文字描述此句意境。(2分)

(1)“空”说明友人已走远,“我”仍伫立在原地久久不离去,表现对友人路途艰辛的关切(2)也说明友人离去自己感到空虚孤寂的无限惆怅之情。(3)“空”也能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言已尽而意无穷。

14、《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开篇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鱼和熊掌的事”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分)

(1)比喻方式,用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用舍鱼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使所述道理更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2)以生活中的舍鱼取熊掌之小事中的价值取向,来引出舍生取义中的价值取向,用类比方式引出论点,为下文论述做铺垫,自然而水到渠成。(3)以故事引出下文,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经纶世务者,窥欲忘( ▲ ) (2)杂然而前者(▲ ) (3)猛浪若 ( ▲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2.下列句子中与“至于负者歌途”中“于”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B.贤材人远矣

C.胡不见我王 D. 皆朝

23.甲乙文的内容,完成下表。(2分)

选段

主要内容

语言特色

思想感情

甲文

(1)▲

骈散相间,语言优美

热爱自然、鄙弃利禄

乙文

游人之乐

多用骈偶,多用虚词

(2)▲

20、①.通”返”  ②.陈设,摆放  ③.飞奔的马

21.(2分)脸色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的太守。

22.(2分A

23.(3分)(1)山水之美 (2)与民同乐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核舟记》】

【乙】余闻古人有棘端沐猴之技,意谓托言。弱冠时,得见项子京先生所藏芝麻一粒,一面书“风调雨顺”,一面书“国泰民安”各四字。云出南宋宫中异人所献者。当时惊诧,舌挢而不下。今见叔远此技,则又游戏出没,恣取万象于一毫,而无不如意者。奇哉!奇哉!即负针绝者,擘人发以成帷。工射微者,贯虱心而不绝。犹将逊能焉!余何幸?见是异人,得是异物。【《叔远绝技》】

【注释】①棘端猕猴:在棘刺的尖端上雕刻猕猴。②托言:假话。

③舌挢(jiǎo):翘起舌头,形容吃惊或害怕的样子。④擘:分裂。

13.【甲】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作者对叔远技艺感慨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佛印绝弥勒________________ ②卧右膝,右臂支船 _____________

③一面“风调雨顺”_____________ ④犹将能焉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何幸?见是异人,得是异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联系《核舟记》一文,说说“今见叔远此技”中的“此技”指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开头写“棘端沐猴之技”和芝麻粒上刻字等古代工艺技巧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船头三人的神情和动作(1分)     奇哉  (1分)

14.①类:像    ②诎:同“屈”,弯曲

   ③书:写着  ④逊:逊色,差      (共4分)

15.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蔽在书卷下面的衣褶中。(2分)

   ②我为什么这么幸运?见到这样的奇人,得到这样的奇异之物。(2分)

16.用桃核雕刻成一条船(如写“在径寸之木上雕刻万物”也对)(2分)

17.为了衬托王叔远的绝技  (2分)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沿阻绝 溯:

(2)虽乘御风 奔:

(3)巘多生怪柏 绝:

(4)多趣味 良: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翻译:

14.请结合全文内容,推测一下三峡夏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主要原因。(3分)

答:

12.(2分)

(1)逆流而上       (2)奔驰的快马        (3)极(最)       (4)的确(实在)

(共2分。每个词语0.5分)

13.(4分)

(1)如果不是正午、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月亮。

(2)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

(共4分。每句2分)

14.(3分)要点:

(1)山脉相连  (2)水量巨大  (3)落差巨大  (4)水道狭窄

(共3分。每个要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

黄鹤楼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坐窥井邑( ) (2)遂以楼( )

(3)返于此( ) (4)州城西南( )

17.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2)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3)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18.文中描写黄鹤楼外观特征的句子是:

描写登楼所见的句子是: (3分)

19.对这篇文章解释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 ( )

A.费祎登仙的传说,给全文抹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

B.“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黄鹤楼的重要性的扼要概括。

C.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句式多变,多用对比。

D.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16. (1)城乡(2)命名(3)休息(4)角落(各1分,共4分)

17.(1)坐在楼上,可以远眺(优美的)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最美的地方。(2)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3)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楼的上面)。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 (各2分,共6分)

18.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2分)坐窥井邑,俯拍云烟。(1分)

19.C(2分);

A.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B.

方家(2)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3)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4)为最善。其法:取新纩(5)中独茧缕(6),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7),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8)。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注释:选自《梦溪笔谈》。(2)行家。(3)碗边。(4)用丝线悬挂。(5)丝绵。(6)单根的蚕丝。(7)(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

16、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4分)

①持就火之 ②则字平如

③以纸之 ④用再火令药熔

17、选出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 )(2分)

满铁范为一板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不以木为之者 则以纸帖之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18、选出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2分)

A.有/奇字/素无备者B.若/印数/十百千本

C.用讫/再火令/药熔D.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19、解释句子(4分)

①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莫可原其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B.介绍了指南针的几种使用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这两篇文章中,你能得出共同的主题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①烤  ②平  ③用标签标出  ④终了

17、D     18、C

19、①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就能制成功

②无法探究它的原理

20、水浮法  碗唇旋定法  指甲旋定法   缕悬法

21、赞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卧右膝,右臂支船 诎:

(2)其两膝相者 比: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翻译: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翻译:

14.阅读划线语句,具体分析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表现刻舟者高超的雕刻技艺的。(4分)

12.(1)诎:弯曲;  (2)比:紧靠  (共2分,每点1分)

13.(1)译: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译:那个人眼睛正注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有没有烧开的样子。 (共4分,每句2分)

14.抓住“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以及“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等神态动作的描写,还有“珠可历历数也”这一细节描写,从“面”和“点”两方面具体表现雕刻的精细,从而表现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共4分)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神情与苏、黄不。 属:

(2)盖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答:

2.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答:

14. 请概括说明“核舟”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

  

12.(1)属:类似   (2)简:挑选。同“拣”,挑选。(2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2)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14. ①用料体积小 ②所刻事物繁多 ③刻物情态毕备(3分)

阅读《湖心亭看雪》一文,完成下列题目。(14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是金陵人,此 / 稍稍宾其父B.有两人铺毡坐 / 答如流

C.上下白 / 而或长烟空D.是日定 / 有痴似相公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8.作者写雪景,用“□□□□□□□”,从听觉上让我们感受到大雪的威严;用“□□□□”形容湖上雪花一片弥漫,从形态上描写出大雪飘扬的景象。(用原文语句填空)(4分)

9.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B.作者通过“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的组合,巧妙运用渲染烘托的手法勾勒出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和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

C.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D.本文在写法上融叙事、描写、抒情于一体,记叙了作者看雪的经过,描绘了幽清广阔的雪景,表达出作者超然脱俗的情怀。

6、   3     C

7、   4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8、   4     湖中人鸟声俱绝    雾凇沆砀

9、   3     B(“渲染烘托手法”应为“白描手法”)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