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园(14分)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
①富人于五所园也( ) ②非显者刺( )
③缘坡植牡丹、芍药 ( ) ④四围灌木蒙丛( )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按照空间顺序有层次地介绍于园。阅读文章,按顺序将空格填写完整。(3分)
前堂的石坡 |
9、本文语言传神而有表现力,试从文中找一句作具体分析。(4分)
答:
6、①建筑园子; ②有地位的人 ③顺着、沿着 ④草木茂盛的样子(共4分,对1个得1分,)
7.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看到于园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8.后厅的池塘,卧房槛外的沟壑,园后水阁处。(3分,答对1处得1分)
9.例:“四围灌木蒙丛”中的“蒙丛”一词,就写出灌木丛生覆盖地面的状态;“一壑旋下如螺蛳缠”这一通俗的比喻,很形象地写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3分。找出例子得1分,能言之有理地进行阐述得2分)
《黄鹤楼》(17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州城西南隅 ( ) (2)遂以名楼( )
(3)高标巃嵸 ( ) (4)观其耸构巍峨 ( )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8、历史上,人们将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在江西南昌,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请你根据“荆吴形胜之最”指出黄鹤楼修建的大致地点?(3分)
9、“费祎登仙”本属虚无,但作者却旁征博引《神仙传》《述异记》证明事实不虚,请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目的。(3分)
10、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两文都提到“仙人乘鹤”这个美丽的传说,但抒发的情结却不同,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两文作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1)角落(2)动词,命名。(3)高耸的样子(4)它,指黄鹤楼。
7、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屋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
8.湖北武汉市武昌,(或湖北,或长江中下游地区)
9.增强黄鹤楼命名由来的说服力,给这座楼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突出它的不同寻常之处。
10.阎伯理的《黄鹤楼记》借“仙人乘鹤”突出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神仙的思想感情;崔颢《黄鹤楼》则通过描写诗人登楼,发现仙人已去,只留下一座楼宇,天地间也只有漂渺无依的浮云,在这种清廖孤寂中抒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之感,为下文抒发诗人的思乡愁绪作了铺垫。(意对即可)
醉翁亭记(选段)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8.选出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C.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19.《醉翁亭记》除写了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3分)
16.(3分)①代词,指滁州城,②意趣,情趣。③散。(每小题1分。)
17.(3分)示例一: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示例二: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给分应扣住“峰回路转”;“翼然”;“者……也……”
18.(3分)不正确的是B。是为了引出醉翁寄情与山水的乐趣。
19 (3分)从内容上理解:在他的治理下,人们生活安乐。或者答;太守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高兴,体现封建官员“与民同乐”的思想,2分;从积极意义上理解,哪怕位卑,却具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期望人们安居乐业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与民同乐,追求生活宁静祥和,人们和谐相处极具现实的积极意义,l分,答出“积极人生态度”或“和谐社会”的理想的其中一方面即可。
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共3分,启示1分,结合生活实际1分,语言表达1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
(1)前 人 之 述 备 矣。 (2)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2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微斯人
(3)此乐何极 (4)樯倾楫摧
13、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14、用现代汉语翻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15、“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
17、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不少于50个字)(3分)
11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12、①雄伟景象 ② 没有 ③穷尽 ④断折
13、小石潭幽美凄清
14.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15.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1分)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分)。
16.提示: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阐述清楚即呵。:
17.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
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狼(15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①止有剩骨: ②目似瞑:
③屠暴起: ④一狼洞其中:
15.翻译句子(4分)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6.写出有关狼的成语,不少于两个: 、 、
(2分,写多奖励1分)
17.写出本文狼的性格特点: (2分)
18.最后一段议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5分)14.略 15.(1)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面前。(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16..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官虎吏狼 鬼哭狼嚎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17点明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阅读《岳阳楼》中的一段文字,完成21—24题。(10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1、判断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求:探求。 ( )B.、仁人:品德高尚的人。( )
C.、庙堂:喻指朝廷。( )D.、江湖:指豪杰侠客所闯荡的社会。( )
2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2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按要求答题。(2分)
①“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哪二者?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段中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A、(√)。B、(√)。C、(√)。D、(×)。(4分)22、①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2分)23、①“感极而悲者矣”;“其喜洋洋者矣 ”。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24、作者正面阐述观点,表达了自己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2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
2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野芳发而幽香 芳:
(3)而或长烟一空 一: (4)把酒临风 把:
24.翻译下列句子。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5.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2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 )幽暗,昏暗 (2)花 (3)全 (4)执,拿
24.翻译下列句子。
(1)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2)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88c7c85ef5104c7a.jpg]
26.根据选文,填写下表。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醉翁亭记》:朝而往,暮而归。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把酒临风。
相同的内心感受:快乐(或高兴)。
(甲文)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乙文)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
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l)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20.对比(甲)(乙)两文,说说他们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
18. ⑴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⑵稍微。
⑶说出
⑷几乎(每个1分,共4分)
19. ⑴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⑵(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门都敞开着。(每句2分,共4分)
20.示例:两文都按时间顺序写作;两文都写得非常细腻;两文都把惊讶之感、喜爱之情融于文中;两文都结构完整,对所见所闻做有始有终的记录。(需答出两点,每点1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22题。(共11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8.解释下列句中 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3分)
(1)水尤清冽:——
(2)斗圻蛇行:——
(3)潭中鱼可百许头:——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0.作者描写小潭源流是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2分)
21.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楚。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短语。(2分)
发现小潭一( )一小潭源流一( )一记录同游者
22,结合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2分)
18.⑴格外 ⑵像北斗星一样 ⑶大约(每小题1分,共3分)
19.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2分)
20.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1分)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1分)。(共2分)
21. 潭中景物 潭中气氛(每空1分,共2分)
22. 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只答心情变化,没联系原文给1分,共2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