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 以污其行乎( ) (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
(3)累寸不已 ( ) (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羊 子 大 惭 乃 捐 金 于 野 而 远 寻 师 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品行、德行 (2) 特殊原因 (3) 停止 (4) 被……感动
2.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3. (1)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2)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
4 道理: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
影响: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还终业,七年不返。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策勋( ) (2)著( )
(3)帖( ) (4)安( )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的中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是怎样描述木兰回到家中的心情的?试简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的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中不朽的巾帼英雄形象。这个形象汇集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记功 (2)穿 (3)通“贴” (4)怎么
2.(1)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2)打开我绣楼的门,坐在我内房的床上,脱下我从军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在家时的衣裳。
3.记叙了木兰与亲人团聚时激动与兴奋的情景
4.提示:诗中通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等一系列句子表现了木兰欢乐高兴的心情。
5.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淳朴等优秀品质。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________
(3)一狼洞其中 ________________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句子的译文。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诵读下列语句,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B.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C.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从情节的发展来看,“一狼径去”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是为了________,这些表现了狼的________________。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起 (2)胁迫、攻击 (3)打洞 (4)从柴草堆中打洞
2.(1)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3.A
4.隧入以攻其后也 “诱敌” 狡猾,伎俩多端
5.提示:任何阴险狡诈的人,他们的诡计总是有限的,当被人们识破之后,只会遭到人们的耻笑。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①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②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③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④,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⑤,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⑥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⑦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⑧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⑨,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节选)
【注】①炮车:状如炮车般的。②泫(xuàn):流泪。③庆帅:滕子京在庆州统领军队,被诬陷用费过度。④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⑤增堞籍兵:增高城墙招募士卒。⑥耗国:耗费国家资财。⑦束发:成童的年龄,15至20岁。⑧毛锥子:毛笔的别称,因其形如锥,束毛而成,故名。⑨皤(pó):白。
1.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沙鸥翔集( ) ②增城楼为岳阳楼 ( )
③微斯人 ( ) ④壮心日灰 ( )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 “以”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边垂以安
A.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B.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C.以啮人 (《捕蛇者说》)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用“∕ ”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昔 滕 子 京 以 庆 帅 左 迁 此 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
译文: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
4.袁中道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请你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1.(1)①群鸟停歇在树上 ;②扩大;③非,(如果)没有 ;④一天天地。
(2)A
2.(2分)昔∕ 滕 子 京∕ 以 庆 帅 左 迁 此 地
3 .(1)仅凭束发之年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第”“入”)
(2)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4. ①袁中道登岳阳楼时,随着景物的不同,亦或“雄快”,亦或“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没能达到“不以物喜” 的境界;②袁中道用滕子京大哭的典故,述说自己命运比滕子京还要凄惨,没有达到范仲淹“不以己悲”、忧国忧民的境界。
徙薪曲突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①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②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③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⑤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注释】①傍:通“旁”,旁边。②嘿(mò):同“默”,不说话。 ③录:录用,此处指邀请。
④弗:通“费用”,花费。
1.解释加词的意思
A. 客谓主人( ) B.且有火患( )C.乡使听客之言( )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俄 而 家 果 失 火 邻 里 共 救 之 幸 而 得 息
3.读完选文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说;(2)将; (3)以前
2、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3.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平时应多多听取别人正确的建议;当问题解决时不应忘记恩人。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
1.D
2、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后汉)所以衰败的原因。
3、主要表达了她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或“报先帝而忠陛下”、效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激);“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或“成霸业,兴汉室”、统一全国)。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①,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矿、麻枲②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①陶冶:悠闲的样子。②枲: xǐ,麻。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⑴悉如外人 ( ) 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⑶此公欲来,能容否( ) ⑷麻枲之属 ( )
2.与“入山之大穴”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具答之
D.辍耕之垄上
3.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
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⑵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5.(甲)(乙)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图景?
1.⑴悉 ( 全,都)⑵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⑶容( 收留,容留)⑷属 ( 类)
2. B
3.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
4⑴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乃”、“无论”错译或漏译各扣1分)⑵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食物(或白吃人家的)。
5.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怡然自乐的生活图景。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注] 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2)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臣:
2.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莫不/得之于艰难 D.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4.回答下面的问题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相似之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
1.(1)被选举 (2)使……臣服 或 使……称臣
2. A
3.(1)(通过这些)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强他的才干(增加他不具备的能力)。
(2)然而创建大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已成为过去的往事)。
4. 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不要“安逸享乐”。(1分) 甲文孟子认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强调忧患意识对于国家生存的重要性。(1分)乙文中唐太宗谈到:“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也是说治国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贪图安逸享乐,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1分)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1.选段选自,作者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2)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3.引用“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说“固也”?
1.《病梅馆记》龚自珍
2.(1)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
(2)于是江苏、浙江的梅者病残了。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竟到了这个地步啊!点拨:采用一一对应翻译不容易错。
3.三句引用的话,表面是说明一些人对梅的审美标准,实际上是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他们扼杀那些有才能、有骨气的正直的人,专门选用那些邪佞、毫无生气的庸才。
“固也”是“固然如此”的意思,表示前后部分的让步转折关系:先退一步,暂且承认有的人是有那么一种对梅的审美观,然后逐步转入作者要表达的同这引用的话相反的意思,直揭“文人画士”利用这种审美观的险恶用心和摧残梅花的罪恶行径。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娄)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①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②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娄师德传》)
注释:①忤:不顺从,触犯。②逮:及。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段两处)
人 有 忤 己 辄 逊 以 自 免 不 见 容 色。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数挤令外使 (2)诚知人矣
3.下面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满井游记》)
B.策之不以其道 何以战(《曹刿论战》)
C.师德荐之 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D.未闻其知人也 而其主不能守(《隆中对》)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5.根据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乙】文选自《娄师德传》,却花了不少笔墨写狄仁杰,有何作用?
1 人 有 忤 己 /辄 逊 以 自 免 /不 见 容 色。
2.屡次,多次;确实。
3.C
4.(1)想要和普通马一样尚且做不到
(2)娄公有高尚的品德,我被他包容竟然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
5.(1)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用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2)这是侧面描写,衬托出娄师德为人贤德、知人、内心豁达、宽容的品德。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