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5题。(10分,每小题2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合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吁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女。外人。黄发垂量,并怕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③。蒲苇莲芡④,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 ②余浸:支流。 ③岩阜:假山。 ④芡(qiàn):水生植物。 ⑤富:丰饶的物产。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屋舍俨然( ) (2)便要还家( )
(3)始得灵壁( ) (4)因汴之余浸( )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13.请找出【甲】文和【乙】文都出现的自然景物。
【甲】文:
【乙】文:
14.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和【乙】文的主要内容。
【甲】文:
【乙】文:
15.请简析【甲】文和【乙】文写景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26:44
免费下载:《湖南省谷洲中学2013-2014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5题。(10分,每小题2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合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吁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女。外人。黄发垂量,并怕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③。蒲苇莲芡④,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 ②余浸:支流。 ③岩阜:假山。 ④芡(qiàn):水生植物。 ⑤富:丰饶的物产。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屋舍俨然( ) (2)便要还家( )
(3)始得灵壁( ) (4)因汴之余浸( )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13.请找出【甲】文和【乙】文都出现的自然景物。
【甲】文:
【乙】文:
14.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和【乙】文的主要内容。
【甲】文:
【乙】文:
15.请简析【甲】文和【乙】文写景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
本题关键词:小儿阅读障碍,佛光寺wén shū 殿,山小橘,唇上长有小水泡,有意模仿,有效采光面积,固有免疫应答,附有文件,固有性免疫应答,血分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