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积薪闻棋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③伏局:认输。④势:局势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2.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最初“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1、王积薪暗暗记住,第二天将婆媳的棋势重新摆试一遍,发现那两个人的下棋的用意都是自己达不到的。 

2、王积薪闻棋这个故事说明了艺无止境、因而“学”亦无止境的道理。(说明了强中更有强中手,有一点本领不要骄傲自满,学习提高是无止境的。)

阅读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一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B.、元方入门不(顾:注意)

C.、相而去(委:舍弃)C.、下车之(引:拉)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文中强调“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有何用意?

1、B

2、正午过了那个朋友没来,陈太丘便离开了,陈太丘走后,(友人)他才来。

3、a、体现小孩子玩耍天性。b、那么小的孩子竟那么知礼,衬托了元芳的聪明。c、为后文“元方入门不顾”的护礼而失礼作了“他还小”的隐性说明。d、与后文“元方入门不顾”  相照应。

游小盘谷记

梅曾亮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咳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坑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注释】①陂陀:倾斜不平貌。②謦咳:咳嗽。③摩荡:动荡摇晃。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土人曰无有( ) ②探之不可(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若”与“若鱼龙起伏波浪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毒之乎(《捕蛇者说》) B. 业为吾所有(《黄生借书说》)

C. 否,非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D. 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2)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

4. 读完全文,请用两个字概括小盘谷的景色特点。

5. “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联系上下文说说该句的表达效果。

1.(1)①有的人  ②穷尽,尽头   

2. C   

3.(1)人们都说:“这是万竹蔽天(很多竹子遮蔽云天)的地方呀!所说的小盘谷,大概就是这里了吧。”(2) 我曾经去探访过小盘谷,到了那里,当地有的人却说没有这地方。

4.深、幽。

5.以动写景,表现了渴望找个人家问个究竟的迫切心情。

阅读诸葛亮的《出师表》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遂许先帝以驱驰( ) 恐托付不(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至于斟酌损益(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选文第一段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4、选文第二段作者从三个方面自述身世,其目的何在?

1、奔走效劳  实现、成效   身份低微,见识浅短    考虑,权衡

2、(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东吴。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表达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表达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情感;以陈情的方式为后文出师作铺垫。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面;食不给,啖③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及至被谗④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 ②辄:往往,每每。③啖:吃。④谗:说人坏话。

1、你认为上文表现了范仲淹哪些高尚的品质?

2、读了上文后,试写出和“天下为己任”意义相近的一句名言。

1、范仲淹读书发愤、勤勉;以国家大事为己任,有远大的抱负;生活节俭;忧国忧民。

2、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古文阅读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语时不悲 ( ) (2)便入坐灵床上( )

(3)因恸绝久 ( ) (4)月余亦(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3.文中加浪线的句子表现子猷以独特的方式来悼念死去的兄弟,你是怎么理解这一悼念行为所体现的兄弟情深的?

1.了:完全;   径:直接;   良:很;   卒:死亡。   

2.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3.参考:①子猷来悼念兄弟,开始并没有像别人用哭泣来表示悲伤,因为子敬生前喜欢弹琴,所以取琴而弹来寄托对兄弟的哀思。②见琴如见人,可是琴也弹不响时,才真正觉得兄弟和琴一样都死了,才悲从心起哀呼而痛哭,这就更表现了对兄弟的情深。

何陋轩记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骂。④郁:阻滞。⑤莳:栽种。⑥信:通“伸”,伸张。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就∕其地为轩∕以居予B.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C.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D.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2.解释文加点词的意思。

(1) 以( ) (2)名(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目的。

5.请你联系刘禹锡的《陋室铭》,对比两文在叙写“陋室不陋”上是相同还是不同?相同的话就说说都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不同的话就分别说说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 ,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3)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5)《望岳》一诗中表达了作者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

(6)《陋室铭》中描写环境幽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C

2. (1)因为      (2)名作动,命名  

 3. 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4.①伸张孔子说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

②期待品德高尚的人来夷地教化百姓 ;

③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④赞扬少数民族人民直率坦诚、乐于助人的品性。 写对两点即得2分

5.解析:此题同时考查对课内以及课外文言文内容的把握。《陋室铭》是从居

住环境、生活情趣、交往人物等角度体现陋室不陋的,《何陋轩记》与其类

似。

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 “何陋之有”的观

点。

6、(1)-(4)略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阅读《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二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 余年幼,出神B. 六幕相持,不能动。

两三级 非亭午夜分

C. 是谓之文也 D. 有朝发白帝

瓦布之 钱氏据两浙

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A.人皆伏其精练。B.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论语》八则)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3.翻译句子。

(1)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4.文章在表现喻皓的“技艺高超”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1. D              

2. B

3. (1)只要一层一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或“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4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是喻皓的语言、侧面是“塔不动”的结果和“人皆伏”的赞誉。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先自其足( ) ②而置之其( )

归取之 ( ) ④不得履 ( )

2.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

A.而置之其坐 B. 至之市C.而忘操之D.何不试之以足

3.在横线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的大意。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量尺码    同“座”,座位     同“反”,返回      终于

2.B

3.(翻译少、错一个重点词语的解释扣1分。)

①等到他又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②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等

5.根据现实的需要大胆地试,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或: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迂腐、固执。

祁黄羊 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国人称焉 / 近塞上之人有术者

B.、解孤非之仇邪 / 不独子其

C.、祁黄羊私 / 太丘舍

D.、孔子之曰 / 余之也久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

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答:

1、D

2.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3.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