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文

羲之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

【注】①会稽:地名。 ②姥(mǔ):老妇。 ③就:前往。 ④弥日:终日。 ⑤举:全,全部。

⑥笼:用笼子装着。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鸣,求市未能得( ) ②求未能得 ( )

③姥羲之将至 ( ) ④羲之欣然写毕( )

⑵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A.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治水必躬亲》) B.好逸而恶劳(《治水必躬亲》)

C.潭西南而往(《小石潭记》) D.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 携 新 友 命 驾 就 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羲之爱鹅、写鹅是他的人生寄寓。古今中外,有人生寄寓的名人还很多,请仿照下列示例,另举一个例。

示例:梅是林和靖的人生寄托。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⑴①擅长,善于  ②买  ③听说  ④高兴的样子

⑵C

2、遂 / 携 新 友 / 命 驾 就 观

3、⑴王羲之前往看鹅,心情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⑵(略)

4、菊是陶渊明的人生寄寓。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莲是周敦颐的人生寄寓,名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 用“/”画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两处。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 即公大兄无奕女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俄而雪骤

(2) 未若柳絮风起

3 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差强人意 B. 参差不齐 C. 成绩差 D. 出公差

4. 古今词义辨析

(1) 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今义)

(2) 拟:撒盐空中差可拟(古义)     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今义)

5. 翻译句子。

白雪纷纷何所似?

6. “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

7. 写出一句描写雪景的诗句来,并注明作者或出处。

1.(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即/公大兄/无奕女

2.(1)不久、一会儿;(2)因

3.A

4.(1)儿女:(古义)子侄辈的人、家中年轻的一代人;(今义)孩子,儿子和女儿。(2)拟:(古义)相比;(今义)计划、筹划

5.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6.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认为“柳絮”一喻好:因为它不仅有白的一面,而且突出了雪的轻飘,还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就好在有意象。

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越人遇狗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①,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越人曰:“尔②饮食之,得兽,其辄尽啖,将奚③以狗为?”越人悟,因与肉分,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颈足④,走而去之。夫⑤以家人豢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选自《伯牙琴》

【注】①倨:傲慢。 ②尔:你。 ③奚:什么。 ④颈足:脖子。 ⑤夫:发语词,不译。

1.下列句中的“之”与“待之以人礼”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市 B.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C.是吾剑所从坠 D. 故时有物外

2.加点字解释

①我      ②必尽乃已

嗤越人曰 ④走而

3. 翻译

①越人喜,引而俱归。 

②越人悟,因与肉分,多自与。

1、B  

2、①善:善于,擅长   ②啖:吃      ③或:有人    ④去:离开

3、①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得分点:喜、引、俱、省略)

②越人醒悟了,于是给狗分野兽的肉的时候,多的给自己。(得分点:悟、因、与、句意通顺)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但逐层布板( ) ②便实之( )

③匠师其言( ) ④人其板( )

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皆伏其精练。

略 

东坡画扇

先生职临钱塘日①,有陈诉负②绫绢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③家以制扇为业,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负之也。”公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④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⑤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遂尽偿所逋⑦。

注: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③某:我。④发市:开张。⑤判笔,判案用的笔。⑥踰:走出。⑦逋(bū):拖欠。(选自(宋)何莲《春诸纪闻》)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公视久之 ②非负之也

父死 ④至懊恨不胜而

2.下列句中的“之”与“即以付之曰”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市 B.齐习辞者 C.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D. 吾欲辱

3.翻译句子

始踰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4.下列对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写苏东坡用画扇的义举扶贫济困的故事,表现其高尚的品格。

B.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适父死”和“所制不售”。

C.东坡只“取白团夹绢二十扇”题诗作画,表现出其作为文人的清高。

D.“争以千钱取一扇”、“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从侧面写出苏东坡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之精深。

1①仔细地; ②故意; ③恰好,正赶上; ④离开。

2D

3 (他)刚走出府门,就有欣赏、喜欢苏东坡的人(好事的人)争着用一千钱买一把扇子,所拿的扇子马上卖完了。(得分点:始,以,所持立尽,省略句)

4C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处 ( ) ②虽乘御风 ( )

多趣味 ( ) ④引凄异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举例说明文中三峡山水的特点

 山:                            

水:

5、你认为文中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1、①同“缺”,缺口  ②奔驰的快马 ③确实、实在 ④连续

2、①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②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势连绵高峻。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写水的凶险、迅疾、清澈

5、渲染悲凉气氛,反映当时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表现过往三峡旅人的哀伤心境,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艺术力量,有情景交融之妙。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__,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心之 ( )   ⑵神寒骨 ( )  

⑶而适于余( )    ⑷乐而不能也( )  

2.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百许头 以为师矣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临水而
  C.于是《八愚诗》 属予文以记之

D.寂寥而莫我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⑵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4.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因小石潭“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作者“乃记之而去”。“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作者在空寂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衬托潭水清澈。“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则从正面直接写愚溪的清澈减低,光洁如玉。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潭源流的蜿蜒曲折。“不可以溉灌”“大舟不可入也”“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连用五个否定词,交代了作者以“愚溪”命名的原因。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忧伤与凄凉。“今是溪独见辱于愚”则表现了作者对愚溪的厌恶之情。

5.仿照示例,赏析甲文中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⑴对……感到快乐⑵使……凄凉⑶像(好像)类似⑷离开(离去)

2.C(创作,写作)

3.⑴(鱼儿)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⑵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⑶(愚溪的河道)幽暗狭窄,蛟龙对它不屑一顾,不能在此兴风弄雨,愚溪(它)没有利于人的地方。

4.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一句并不是表达作者对愚溪的厌恶之情。)

5.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文言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略无处 阙:通缺,中断缺少B.妙用真人祠 谒:拜谒

C.属引凄异 属引:吸引D.然十二峰者不可见 悉:全、都

2.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下面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B.[乙]文描绘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C.[甲]、[乙]两文都是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D.[甲]、[乙]两文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4.[甲]、[乙]两文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1、C

2、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很有趣味;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C

4、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1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2;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3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4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

注释: 1 相:辅佐 2荣:荣华显贵 3畏:同“威”,威严 4由:奉行,遵从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慢则不能励精 (淫:淫乱)  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薄)

B.年与时驰 (驰:迅速逝去)   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

C.子无鲁国骄士(以:因为)  守之以者(恭:谦逊有礼)

D.君子之行 (夫: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周公之曰 (诫:告诫)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

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

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2分)

1.A

2.(1)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向;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实现远大目标。(2)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3.D

4.要立德、修身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题记》)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赗敛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①〔缞绖(cuī dié)〕丧服。②〔亟(jí)〕急迫地。③〔寓居士人〕指寄居在外的读书人。④〔赗(fèng)敛棺椁〕指下葬用的物品。⑤〔怃然〕怅然失望的样子。⑥〔赒(zhōu)〕救济。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杂然而前 陈:

(2)范文正公邠州 守: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翻译:

(2)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翻译:

3. 在古汉语中,“毕”有下面三个解释,文中“使毕其事”中“毕“的意思是 。(填序号)

①轻快,敏捷。 ②完成,结束。 ③全部,全都。

4. 甲文中“太守”与“滁人”同乐,乙文中“范文正” ,他们的行为都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1.答案:(1)摆开  (2)做州郡的长官(做太守)

2.答案:(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他)立即撤掉了酒席,给予他们重金救济

3.答案:②

4.答案示例:因“士人”而悲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