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外文言文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 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 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
②余曰:“鼠何名老虫?”
2“余惊错欲走”是的原因是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 。(用自己的话回答)
1.①我在长洲做县令的时候,因为有事到了娄东,住在客栈里(重点字“官”“以”)
②我问他:“老鼠为什么叫老虫?”(重点字“名”)
2.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 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
阅读《核舟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下面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 ( )
A.佛印绝类弥勒 哀转久绝《三峡》 B. 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C.启窗而观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D.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有人认为将核舟记第二段中的“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改成“闭之,则左右刻着苏轼的诗句,十六个字,石青糁之”更为简洁,你认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1.D
2不好,原文引用了苏轼前后《赤壁赋》的句子,照应前文,暗示核舟主题,为核舟增添了文学色彩(或暗写了核舟周围的优美环境;)从原文可以很清楚看清这些到底是什么字,更能表现雕刻者技艺之高超。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由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伯牙善鼓琴 ②卒逢暴雨
③钟子期辄穷其趣 ④吾于何逃声哉
2、翻译下列句子
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
1略
2略
(甲)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出郭相扶将 ( ) (2)对镜帖花黄( )
(3)少习骑( ) (4)市鞍马(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3.用一句话概括甲文的段意
4、品味甲文“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1、(1)外城 (2)通“贴 (3)少年时 (4)买
2(1)同行多年,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
(2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
3、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
4、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赵简子①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日:“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 ④二简:两片竹简。
1.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谨识之 识:记住B.已失之矣 失:丢失
C.伯鲁不能举其词 举:说出D.而果昌赵 昌:昌盛
2.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B.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C.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D.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3.结合文意,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赵简子要选立继承人,不知立哪个儿子为好,就写了训诫在竹简上考察他们。
B.赵简子最终选立了小儿子,因为他时刻谨记父亲的训诫。
C.赵简子通过观察小儿子“诵其词甚习固”、“ 出诸袖中而奏之”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
D.这个故事表现了赵简子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有爱心的父亲。
1D
2B
3D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2)才美不外见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4)安求其能千里也安:
(5)执策而临之执:
2.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1. (1)或:有时 (2)见:显现(3)等:等同 (4)安:怎么 ,怎能(5)执:拿着,举着
2(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
3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对千里马遭遇的惋惜。4、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阅读《于园》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①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②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③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④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⑤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⑥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瓜洲步五里铺 _________ (2)非显者刺 _________
(3)以实奇 _________ (4)缘坡植牡丹 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_________________
(2)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__________
3.于园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
_____________
4.第②③④⑤句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文中第⑥句,不是说的于园,与文章内容没什么联系,应该删去。你认为第⑥句应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
1.水边停船的地方;投下名帖;因为;沿着。
2.略
3.特点是假山奇特。三个方面“以实奇”、“以空奇” 、“以幽阴深邃奇”。
4.不能。根据游园顺序来安排顺序。由前而后的顺序。
5.不能。瓜洲众多园林和于园一样,凭借假山而有名。这一层不仅写了假山建筑的过程,而且也赞颂了能工巧匠和主人的艺术构思。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仲永之通悟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声,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①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⑦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 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卒之为众人 卒:___________________
(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至: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____________________
(4)终无济于天下 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终于 (2)达到 (3)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4)帮助
2.(1)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2)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3.甲__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__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4.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年且九十 且: (2)始一反焉 反:
(3)方磨铁杵 方: (4)媪自言姓武 言:
2、下列几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这两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相同的启示,请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
1、(1)将要、快要 (2)返回 (3)正在 (4)说
2、D
3、(1)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能改变,竟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2)李白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4、要点: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治水必躬亲
钱泳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链接】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潴有浅深 (2)势有曲直
(3)布袍缓带 (4)止宿公署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断句。(标两处)
即 散 其 家 之 所 有 与 乡 里 贫 乏 者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非咨询不穷其致。
(2)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
4.比较甲乙两文,你认为海瑞和张养浩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
1.(1)水停聚的地方。(2)这里指河流的形势。(3)宽束衣带。(4)只。
2. 即 / 散其家之所有 / 与乡里贫乏者。
3.(1)如果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2)夜晚就向老天祷告,白天就出去赈济饥饿的民众。
4.都勤政,都廉正,都关心民生疾苦,都深受民众爱戴等。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