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重岩叠,隐天蔽日 (2)夏水襄陵,沿溯

(3)空谷传响,哀转久 (4)高猿长啸,引凄异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本文用骈散结合的语句为我们描绘了三峡优美的意境,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进行赏析。

4.文中的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风景秀丽,而如今的三峡触目所见是浊流滚滚,黄浪滔滔,时有垃圾漂浮而过,请你就此分别给沿江居民和政府提出相关建议。

给居民的建议:

给政府的建议:

1.(1)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2)逆流而上;(3)消失;(4)连接。

2.(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月亮也看不到。

(2)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3.选出例句,从语言、描绘的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即可。

4.答案示例:给居民的建议:不要往江中直接倾倒垃圾等废物,各家厕所修建化粪池,人畜粪便处理后再排放,不随意砍伐树木,注重水土保持等等。

给政府的建议: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在沿江城市修建污水处理厂,严禁往江中排污,轮船要求设立垃圾和废水废油处理装置,对污染行为进行从重从严处理,加强沿江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等等。(针对题目中出现的污染状况,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岳阳楼》,完成1—5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A.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前人之述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国怀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满目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进亦忧 以人多以书假余

B.不物喜 何

C.予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

D.览物情 策不以其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选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例如把“迁客骚人”的情怀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请再写出两组对比。

5.此文是范仲淹被贬之后所作,但从文中我们依然看到他怎样的博大胸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这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

1.属,通嘱,嘱咐            备,详尽       去,离开       然,……的样子

2.A

3.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在朝廷做官就为他的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他的君主担忧。

4.略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在现实社会中仍然需要,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其实这也是间接的服务于社会的国家。在实现自己的理想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坎坷和矛盾,这时就需要我们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样自己和社会才会得以和谐的发展。

阅读《黄鹤楼》,完成1—3题。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尝驾黄鹤返于此( ) ②遂以楼。( )

③上河汉。( ) ④四霞敞。( )

2.请选择文中一组对偶句或对偶短语,将它抄下来并写出意思。

句子:

意思:

3.根据本文的描写,请至少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黄鹤楼的主要特点。(不可直接用原文词语)

1.①休息   ②命名   ③靠着   ④门

2.对偶句或对偶短语选择正确。

3.不设统一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5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

马者 ( ) ②之不以其道( )

③才美不外( ) ④执而临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

3.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

秦穆公亡马

秦穆公亡马,歧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捕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赐酒而赦之。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

4.翻译下列句子

君子不以畜害人

5.秦穆公的所作所为,对你有什么教育意义?

1.同 “饲”喂养     驱使     同“现”显现   鞭子

2.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为千里马。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有才德的人不因为畜生而杀人

5.为人处事要宽大为怀,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亦能换来忠诚。

阅读《陈涉世家》选文回答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

(1)九百人大泽乡 屯: (2)乃丹书帛日“陈胜” 王:

(3)岂五百里哉 直: (4)引喻失 义:

(5)斟酌益 损: (6)性行均 淑:

2.指出下面没有假字的一项。( )

A.固以怪之矣。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C.欲信大义于天下。 D.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翻译下面句子。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挟天子以令诸侯。

(4)怀怒未发,休梫降于天。

4.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各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5.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停驻  (2)称王 (3)只,仅仅 (4)适宜,恰当  (5)除去 (6)善

2.D

3.(1)如今逃跑抓回来也是死,起来__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吗?

  (2)扶苏因为多次劝谏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3)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4)心里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4.(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天下苦秦久矣。

5.(1)丹书“陈胜王”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

  (2)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阅读成语故事,完成1—4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虎求百兽而之( ) (2)敢食我( )

(3)兽见之走( ) (4)遂与之行(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3.翻译下列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对应的成语是什么?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吃;(2)不;(3)都;(4)所以。

2.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3.(1)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2)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4.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蒙蔽,要弄清真相,否则很容易被“狐假虎威”式的人物所骗。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①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 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②,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③也。 (选自《新序 杂事一》)

【注】①向者:从前,过去,这里指“刚才”。②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上天就会降福于他。③仁:仁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孙叔敖婴儿之时 ②恐母而死也

长,为楚令尹 ④未治而国人其仁也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处)

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故事,你觉得孙叔敖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是(2)离开(3)等到(4)信用

2.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

3.(1)刚才我看见了一条两头蛇,我担心会离开母亲而死去啊!

(2)还没有管理国家,全国的人就信服他的仁慈了。

4.示例:孙叔敖从小禀性仁爱,为了他人的生存宁肯牺牲自己。

阅读两段选文,完成1—4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找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 )( )

A.之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

复立楚国社稷

B.以 扶苏数谏故

杀之应陈涉

C.为 自辩数,乃置,不肯

佣耕,何富贵也

D.诸 郡县苦秦吏者

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E.属 乃召令徒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桃花源记》)

F.苦 天下秦久矣

诸郡县秦吏者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3.(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

(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①原因:

②启示:

1.D、F

2.(1)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2)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人了。

3.(甲)陈胜率众起义,深得民心,建立了政权(乙)陈胜起义建立政权后丧失民心,丢失了政权。

4.(1)顺从民意,深得民心;违背民意,丧失民心。(2)答题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某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如: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人不要忘本、要讲诚信、做人要懂得珍惜感情等均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已,日奉壹。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选文是他的山水游记《 》中的第四篇。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水清冽 ( ) (2)怡然不动( )

(3)犬牙差互 ( ) (4)两从者( )

3.文中写潭水游鱼的笔法极妙。试分析第二段是如何描写潭水和游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作者以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作者描绘的这幅幽雅深邃的画卷中,我们跟随作者时而倾听清脆的水声,时而观赏嬉戏的游鱼,时而置身凄清的竹林,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柳宗元  永州八记

2.①格外;②呆呆的样子;③像狗牙那样;④跟随

3.描写潭水,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以游鱼姿态的清晰可衬托出水的清澈。描写游鱼,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作者细笔描绘游鱼姿态,一方面侧面衬托出潭水的清澈,一方面表现作者观鱼时心情的愉快。

4.示例:青青的树,翠绿的藤蔓,有的亲密地缠绕,互诉衷情;有的轻轻地飘拂,翩然起舞;有的悄悄地低头,临水照影。袅娜的枝条,千姿百态,为石潭增添了几许清幽与美丽。(语言准确、流畅、优美即可)

5.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失败被贬,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当他听到清脆的水声和看到自由嬉戏的鱼儿时,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经凄清环境的触发,想起自己不幸的遭遇,忧伤悲凉的心情又流露出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项为之( ) ②怡然称快( )

③以土凸者为丘( ) ④出神( )

2、翻译“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

3、下列各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昂首观之B.、使之冲烟而飞鸣C.、故时有物外之趣D.、驱之别院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写的几件童年趣事。

①、

②、

③、

5、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1、①、通“僵”,僵硬的意思。 ②、安适、愉快的样子。 ③、小石块。 ④、正。

2、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3、C

4、①、观蚊成鹤  ②、神游土墙花台  ③、观虫斗和鞭蛤蟆

5、明察秋毫的观察力;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天真烂漫的好奇心(或童心)。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