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亭记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南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1)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②其所如,(2)或立于陂田③,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④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选自《东坡全集》)
【注释】 ①扉:门。②纵:任凭。③陂(bēi)田:水田。④傃(sù):沿着。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隐然如大环 纵其所如
B.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相与步于中庭
C.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 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D.甚驯而善飞 暮则傃东山而归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1)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2)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直叙的手法、简练的文笔,交代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B.“放鹤亭”就是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为了便于放鹤,他迁到了东山脚下。
C.作者在描写放鹤亭四季景色时,用了一组节奏明快、语势刚劲的排比句。
D.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0-12-31 00:20:16
免费下载:《与朱元思书习题含答案》Word试卷
放鹤亭记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①。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南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1)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②其所如,(2)或立于陂田③,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④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选自《东坡全集》)
【注释】 ①扉:门。②纵:任凭。③陂(bēi)田:水田。④傃(sù):沿着。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隐然如大环 纵其所如
B.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相与步于中庭
C.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 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D.甚驯而善飞 暮则傃东山而归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1)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2)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直叙的手法、简练的文笔,交代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B.“放鹤亭”就是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为了便于放鹤,他迁到了东山脚下。
C.作者在描写放鹤亭四季景色时,用了一组节奏明快、语势刚劲的排比句。
D.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本题关键词:水龙胆草,老年人脱水,落水管,水平迁移,水莎草,水蔗草,腹水草,酸水草,水木草,水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