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三则古诗文,完成1—3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111
词 词义 例句
入 ①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③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1、①在国内 ②映入 ③进入
2、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3、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阅读下面三则古诗文,完成1—3题。
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以语使(告诉)B.、讶其文(感到惊奇)
C.、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做法)D.、 使乃优遇之(他,指刘宣)
2、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3、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
1、C
2、(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
3、(1)刘宣:苦读成才。(2)卫使:爱惜人才。 (3)刘铉:慧眼识才。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申。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教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戊秋目,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钧画了了,真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其两膝相比者 ②佛印绝类弥勒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翻译。
①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核舟”中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东坡”峨冠而多髯,“黄鲁直”如有所语,“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作者详写船头三人的神情是为了说明什么?
4、《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物、事物和文字的数量。清人林嗣环的《口技》一文的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撤屏观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为什么?
5、文言文使用数量词和现代文有所不同,试根据本文比较一下,不同在哪里?
1、①靠近;②极像;③满;④挑选;
2、①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
②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竞不满一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3、是为了突出雕刻者的技艺之高超。
4、相同。两文的结尾都用列数字的方法,都是为了表现艺人技艺之高超。
5、文言文中往往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词、量词同用。文言文的数词往往都在名词后面,现代文的数词则习惯于放在名词前。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El,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以光先帝遗德 光—— (2)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
(3)亲贤臣,远小人 远:—— (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悉以咨之 辍耕之垄上
B.、试用于昔日 叹息痛恨于桓、灵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塞忠谏之路
D.、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人不知而不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B.、诚宜开张圣听
C.、不宜妄自菲薄D.、叹息痛恨丁桓、灵
4、翻译。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5、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中的一条。并就这条建议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1、(1)发扬光人
(2)挑选、选拔
(3)远离
(4)显示,表明
2、D(D中的两个“而”字都表转折;A中两个“之”字分别用作代词和动词;B中两个“于”字的意思分别是“在””和“对”;C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用来”、“以致”。)
3、C(“异同”——在这里是偏义复词,指“不同”;今义:含“相同”和“不同”; “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门营业;“痛恨”一一古义:痛心遗恨;今义:非常憎恨。)
4、如果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
5、(1)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2)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上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 。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相顾惊疑 ②惟危楼一座
③一切乌有 ④人烟市肆
3、山市的特点是什么?显示这一特点的关键语句有哪些?
4、作者对山市的描述以什么为序?显示这一顺序的词语有哪些?
5、文中的“相顾惊疑”指的是什么人?他们“糊顾惊疑”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描写他们这一神情有什么作用?
6、翻译句子。
(1)然数年恒不一见。
(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1、聊斋志异 蒲松龄
2、①看 ②高楼 ③同“无” ④店铺
3、虚幻缥缈,变化莫测。忽见“孤塔耸起,高插青云”,“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未儿,高垣睥睨……居然城郭”;既而,“危楼一座,直接霄汉”,“逾时,渐如高楼,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4、以时间为顺序。
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
5、指公子孙禹年和朋友。因为此前这儿没有寺院,却突然间出现一座孤塔。其作用是以人的惊奇、迷惑的神情烘托山市蜃景初起时的神奇特点。
6、(1)可是经常好儿年不能看到一次。
(2)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清楚楚地早现在眼前,数也数不清。
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自康乐以来( ) ②自非亭午夜分( )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 ④是谓大同( )
2.①[甲]文写水清澈用“清澈见底”《三峡》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
。
②用原文给[乙]文横线上填空。
3.翻译文句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篇文章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
[甲]
[乙]
1、①自从 ②如果 ③判断词,是 ④这样
2、(1)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①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侯,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②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贤人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乙]既有被贬谪的悲凉,又有赏月的欣喜,还有漫步的悠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阵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
③俄而雪骤 ( ) ④与儿女讲论文义(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兄妹两人的“解”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家庭聚会;②差不多可以相比;③不久,一会儿;④指子侄辈
2.①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正确说法)家庭气氛
4.言之成理即可,不讲理不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你会用成语概括这则故事吗?这个成语是:① 。
②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①狐假虎威
②没有真本事的人常常借着别人的威风来吓唬人。如果看不清这一点,就会受他的骗。
阅读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妄曰:“吾孰与徐公美?”妄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邹忌修八尺有余( )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3)孰视之 ( ) (4)私我也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比较妻、妾、客三个人赞美邹忌的语言,分别说说他们的语气和从中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邹忌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身高 (2)谁,哪一个。(3)同“熟”,仔细 (4)偏爱。
2.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意对即可。)
3.妻:从正面肯定邹忌之美,语气极尽赞美,表现了一种偏爱的感情;妾的肯定程度略弱,表现出一种逢迎邹忌欢心的畏怯心情;客:用陈述句,语气最轻,表现出一种敷衍逢迎的态度。
4.邹忌是一个重视客观实际,善于反思,具有良好的自觉自醒意识,明智的人。
阅读下面短文《任座直言》,完成问题。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②;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第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⑤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②克之:攻占它(指中山国)。③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④趋:指快走。这里是任座见主子盛怒,只得惶恐走出。⑤向者:刚才。
(1)翟璜为什么说文侯是仁君?
(2)从魏文侯由“怒”到“悦”这件事,你领悟出怎样的道理?
(1)翟璜说文侯是仁君的理由是“君仁则臣直”,任座在文侯面前能直言不讳说明文侯是仁君。
(2)文侯“怒”是因为任座的直言进谏,由此可见,国君有时不愿听逆耳之言;文侯“悦”在于翟璜讲究了一点说话的技巧,由此可见,要取得好的进言效果,要讲究言辞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