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当其租人 当: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嗣:_________________

(3)貌若甚戚者 戚:_________________

(4)故为之说 说: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若毒之乎B.太医以王命聚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岁赋其二 更若役,复若赋D.又安敢毒耶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翻译“君将哀而生之乎”和“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两句为现代汉语。

译文:(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最能反映蒋氏内心沉痛之情,打动作者的是哪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抵,抵作;(2)继承;(3)悲伤;(4)写(这篇)“说”。

2 A(B中前一个“以”表示“用”,后一个是“而”、“来”的意思;

C中“赋”有“征收”和“赋税”二义;D中“毒”有“怨恨”和“祸害”二义)

3(1)您会可怜(哀怜)我而让我活下去吗? 错译、漏译“君”、

4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已居矣,又安敢毒耶?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 “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者臣来 臣:我

B.方北面而持其驾 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 之:往,去

D.吾用多 用:用处

2.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用”是“物资”、“财物”之意)

2 1lp使马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3 (做事)方向错了,条件越好,结果越糟。(大意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1至4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1.A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4.旷达

阅读《醉翁亭记》中的片段,回答1-5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往来而不绝者 B.临溪而渔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莅临指导

C.宴酣之乐 D.泉香而酒洌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杂然而前陈者

3.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之乐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5.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旷达胸襟。

1。①滁人游 ②太守宴 ③众宾欢 ④太守醉

2。B

3.(背东西的人在路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4.B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阅读下文,完成1-2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于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品行的追求,对_________世风的厌恶。

1.(1)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自污泥而不受沾染(污秽)。

(2)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2.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追名逐利。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楚人学舟

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顾胆落(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慢;(2)看。

2.(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时时而间进 间

④天下之疾犬也 疾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

3.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

4.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1. ①素:向来   ②比:等到   ③将:统帅,率领   ④亡:逃亡

2. 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3. 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4.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确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

(2)子固非鱼也 ( )

(3)鱼出游从容 ( )

(4)是鱼之乐也 (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

3.庄子始终坚持“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

4.庄子的辩解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诡辩,如果你是惠子,你会继续怎样辩论?

5.《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__恣肆,想像丰富,气势壮阔,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你知道有哪些成语出自《庄子》,试着写出一条,并写出它的意思。

1.(l)疑问代词,怎么    (2)本来   

(3)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4)这

2 (1)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2)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3.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4.言之成理即可。例: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鱼之乐,且有不知鱼快乐的意思,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知道他是知道的,可说是扭曲了惠子的原意,此外,最后一个答案:我是在濠上知道的,又把惠子“你怎样知道鱼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乐”,在逻辑上可说是个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的对话。

5.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今多比喻想做一件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②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③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④公输盘不说。

⑤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⑥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⑦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⑧公输盘服。

⑨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⑩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11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12公输盘曰:“诺。”(节选自《公输》)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起于鲁( ) (2)夫子何命焉为?( )

(3)请献十金。( ) (4)吾义固不杀人。( )

2.翻译下列句子。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2)胡不见我于王?

3.第①段概括了墨子整个行程的句子是什么?体现了墨子什么精神?

我的理解:

4.墨子为制止不义战争而来到楚国,他的思想名垂千古。联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二战时,德国和日本为了各自的利益,分别发动了对他国的进攻。他们的侵略行径遭到了被侵国人民的奋起__。最终在各国人民团结一心的反击下,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帝国的侵略梦想被打碎了。

材料二: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__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__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__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__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我的探究结果:

1.(1)动身,出发(2)见教(3)请允许我(4)善良,坚持道义

2.(1)牺牲百姓的生命却去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2)为什么不将我引见给大王呢?

3.行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体现了:“讲和平仁爱”的精神。

4.面对侵略者的入侵,我们要团结一切力量予以坚决反击。面对不利的的挑衅,我们要学会用我们的智慧予以有力反驳。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代竹取道,下见

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桶①之形;其旁,出堡坞②,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固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注】①梁俪(1i):屋的正粱。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③箭:小竹子。④疏数(cu):疏密。⑤中州:中原。⑥更:经历。⑦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柳宗元 的思想感情。

1.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2.D

3.示例: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潭水清澈透明,)鱼儿好像都在空中自由游动,四周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

4.欣赏自然美景的喜悦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