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两段选文,完成9—12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比至陈: ( ) (2)或说陈王曰:(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1)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及,等到 (2)有人
10(1).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2)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人了。
11.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12、(1)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
(2)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①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②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③,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④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
(选自苏洵《谏论》)
【注】①与之:同他们一起。 ②与:给。 ③向逼:向他逼来。④康庄:宽阔平坦大道
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A.谓之勇 ▲ B. 彼勇者耻怯 ▲
C.顾见猛虎 ▲ D.不然则否 ▲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
▲
23.文章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你怎么看呢?(3分)
▲
21、(4分)A :叫做;B:以……为耻;C:回头(回头看);D:这样
22、(3分)人哪里有勇敢和怯懦之分呢?只是需要用某种形势驱使他们罢了。
23、( 3分)①这种观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情势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不然,怎么会有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呢?③对人要作具体分析,有的人是环境的奴隶,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因此,不能一概而论。(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附翻译:现在有三个人:一个勇敢,一个一半勇敢一半怯懦,还有一个是怯懦的人。有人同他们一道走到深谷边,并且告诉他们说:“能够跳起跨越这深谷的,就是勇者;不能跨越的就是懦夫。”那个勇敢的人以怯懦为耻,一定会跨过深谷;那一半勇敢一半怯懦的人和怯懦的人就不能。又告诉他们说:“能够跳过去的,给他千两银子;不能跳过去就不给。”那个一半勇敢一半怯懦的人追逐金钱利益,也一定能跳过去;那个怯懦的人还是不能过去。一会儿,回头看见一只凶猛的老虎向他逼来,这个怯懦的人还不等别人告诉他就立即跳起,像走宽阔平坦大道一样地跨过了深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的区分吗?只是需要用某种形势驱使他们罢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②剡:地名,在浙江嵊县。③何……为:干什么。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皆( ) 而( ) 之( ) 遂( )
18、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19、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2分)
[30b88cdf683c89d3.jpg]
刘恕,字道原。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家素贫,无以给旨甘,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悉封还之。
2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3分)
(1)身就之读且抄: (2)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 (3)遗以衣袜:
2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
23、刘恕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分)
21、(3分)(1)接近(2)准备(3)赠送
22、(2分)刘恕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里,白天黑夜诵读和抄写书籍。他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书然后离开了。
23、(2分)读书刻苦勤奋 不随便受人财物
唐雎不辱使命 (节选)(9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3分)
(1)以头抢地耳: (2)休祲降于天: (3)长跪而谢之曰:
18、下列选项中画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国险而民附
B.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辍耕之垄上
C. 以头抢地耳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 休祲降于天 请广于君者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0、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天子之怒”,为什么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故事?(2分)
17、(3分)(1)撞。( 2)不祥。(3)认错,道歉。
18、(2分)C
19、(2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
20、(2分)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勇于献身,刺杀秦王。表达要与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日:“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①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②,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注释:①安:哪里。②令尹:官名。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其母问其故 故:所以
B.向者吾见之 向:之前
C.归而泣 泣:哭泣
D.信其仁也 仁:仁义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杀而埋之矣”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子将安之 B.犹恶子之声
C.得一人之使 D.国人道之
11.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怕别人看见两条蛇头死去,就把它打死并埋下了。
B.、同时看见两条蛇的人会死去。
C.、孙叔敖担心离开母亲死去,所以哭泣。
D.、长大后,孙叔敖做了令尹,还没有上任,别人就知道他仁义了。
D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①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旬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宴饮。当时随从文馆士大夫各为宴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②讲习。一日,选东宫官③,忽宫中除④殊,执政莫知所因⑤。越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宴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 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宴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⑥,眷注⑦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注释】①晏元献公:即晏殊,北宋著名词人。张文节:北宋大臣。 ②昆弟:即兄弟。 ③东宫官:指辅助太子的官。 ④除:任命官职。 ⑤因:依据。 ⑥事:侍奉。体:规矩。 ⑦眷注:指皇上的眷顾。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帝许臣僚择胜宴饮 潭中鱼可百许头B.、适值御试进士。 而此地适与余近
C.、但无钱不能出耳 无他,但手熟尔D.、越日进复 越明年,政通人和
9、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张文节荐之于朝廷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胡不见我于王
C.、不求闻达于诸侯 D.、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0、下面对文本有关情节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晏殊做童子的时候便被推荐到朝廷,参加进士的应试。
B.、皇上选拔晏殊做东宫官,是看中他不参加宴饮社交,注重学习,为人谨慎厚道。
C.、晏殊没有参加宴饮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去参加。
D.、晏殊得到朝廷的赏识主要是因为他刻苦学习。
11、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每小题3分。)
(1)臣旬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2)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
8.A(允许/左右 B、恰好 C、只,不过 D、终)
9.B (引出对象的介词,“向”或“给”。 A、引出处所的介词,“到”; C、引出范围的介词结构,“在……中”;D、表比较的介词,“比”。)
10.D(得到赏识的主要原因是诚实。)
11.共6分,每句3分。
(1)我十天前已经写过这篇赋了,有草稿还在,请另外命题。(共3分。重点词“尚”、“别”各1分, 语意完整语言通顺1分)
(2)皇上更加赞许他的诚实,晏殊知道侍奉皇上的规矩,皇上对他的眷顾一天天加深。(共3分。重点词“益”、“日深”各1分,语意完整语句通顺1分)
文言文译文:晏殊少年时,张文节以“神童”名义向朝廷推荐他,(朝廷)征召他到了京城。恰好遇到皇帝亲自面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一看到试题,就说:“我十天前已经写过这篇赋了,草稿还在,(我)请求(皇上)另外命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等到(晏殊)进了翰林院(担任馆职),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允许臣子、幕僚选择风景好的地方设宴欢饮。当时侍从、文官、士大夫各自设置宴席,以至于集市内的酒楼、坊间,到处都提供帐篷作为游玩、栖息之地。晏殊当时很穷,不能出去(参加),独自在家呆着,与兄弟探讨学习。一天,(吏部)挑选辅助东宫太子的官,忽然从内庭中批复,任命晏殊为(东宫官),执政的人不明白(皇上任命)所依据的(缘由)。第二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内的臣子、幕僚,没有一个不开心游玩、设宴赏玩,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__读书。”晏殊上任后,得到回复(任命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却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因为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明白侍奉君王的规矩,垂爱一天天加深。仁宗登基后,(晏殊)最终被重用(官至宰相)。
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②弋,将绳子系在箭上射。③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1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是罪一也。( )
15.翻译: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2分)
16.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写出一点即可)(2分)
我的感悟:
14逃掉 这
15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
16略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至4题。
唐太宗论止盗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②晒:微笑。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①安用重法邪( )
②路不拾遗( )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线标出来。(2分)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3.唐太宗“止盗” 的方法与群臣有何不同?(3分)
4.从上面短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怎样的君主?请作出评价 (3分)
1. (2分)①怎么 ②失物
2.(2分)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错、漏、多一处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 (3分)群臣:请重法以禁之;(1分)唐太宗: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2分)
4. (3分)贤明、体恤民情、倡导廉洁
附译文: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6分)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虞人: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罢:停止、取消。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2分)
(1)文侯与虞人期猎:期:( ) (2)是日:是:( )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天又雨,公将焉之?
15.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2分)
[4f3ff48966e52e55.gif][2f9c5541e6e1cc07.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