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天子而令诸侯 挟: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夙夜:

1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2分)………………………( )

A. 将军身率益州众出于秦川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职分也

B. 定中原 通巫峡

C. 还旧都 曹操比袁绍

D. 则名微众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

1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段中 “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3分)

答:

14.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读完【甲】【乙】两文后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10.(2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1)挟持,控制  (2)早晚

11.(2分) C D 

12.(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2)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3.(3分)   (1)“天下计”是指“三分天下”,具体指对曹操“不可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或“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2分)

(2)最能体现“老臣心”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分)

14.(3分)开放性题,结合选文分析诸葛亮性格,得出结论,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示例:不同意这种观点(1分)。从选文看诸葛亮受刘氏父子礼遇,先为先主制定三分天下的大计,后受先主托孤重任,他为蜀汉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忠臣良将他绝不会夺权谋逆(2分,意思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讥于市朝 谤: ②客之我者 美:

③莫不王 私: ④时时而进 间:

9.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0.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4分)

示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批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有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广开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战胜于朝廷”?

①暮寝而思之。②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我选第 句。批注:

11.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4分)

8.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②认为……美或以……为美    ③偏爱   ④间或,偶然(4分。每小题1分)

9.①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②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以得到上等奖赏。(4分。每小题2分)

10.①围绕“有自知之明”或“善于思考”来批注。示例: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真是一个善于自省的君子。②围绕“进谏的人多”和“齐国的积弊多”批注。示例:进谏的人真多,齐国的积弊也真多!看来,君主只要广开言路,官吏百姓就敢于说真话,国家政治就会清明。(4分。写明语句1分,批注3分。意思对即可)

11.邹忌采用了设喻说理委婉规劝的方法,诸葛亮采用了直言劝谏的方法。启示举例:说话时要看对象,要讲究说话的方式。(4分。方式2分,启示2分。启示合理即可)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9~13题。(12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唐雎不使命( ) ②大王加惠 ( )

③而君逆寡人者,寡人与 ( ) ④长跪而之曰( )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以头抢地耳”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寡人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而君五十里之地存者

C.君为长者  D.徒有先生也

11、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分)

(2)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分)

12、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语段选自东汉末年刘向编辑的《战国策》。

B.秦王以五百里易安陵,其实是包藏祸心,以强凌弱。

C.唐雎不畏强暴,冒死与秦王抗争,终于使秦王理屈色挠。

D.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13、第三段中,唐雎为什么要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历史事实?(2分)

9、①辱没、辜负    ②给予恩惠    ③轻视     ④道歉   10、A

11、(1)即使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虽”1分,“易”1分]

(2)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罢了

[ “抢”1分,“亦……耳”1分] 12、A

13、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举例说明“士之怒”的厉害)(1分),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警告秦王)(1分)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9~12题。(12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大王加惠( ) ②请广于君 ( )

③以头地耳( ) ④寡人矣( )

10.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 不错意也 B. 徒有先生也

扶苏以数谏 光先帝遗德

C. 愿终守 D. 与臣而四矣

将军岂愿见乎 上使外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2. 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9、① 给予恩惠  ②扩充    ③撞  ④明白,懂得。10、C

11、(1)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只要译准两个“使”,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2)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只要译准“色挠”和“谢”,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12、不畏强权和敢于斗争、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阅读《晏殊初仕》 一文,完成7 一10题。(14 分)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阙下:殿下。②择胜燕饮:择胜景之处宴饮。③各为燕集:各自饮宴欢会。④批除:御点上任。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值御试进士( ) ②执政莫所因( )

③上加其诚实( ) ④至大用(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荐之于朝廷

  A.行者休于树 B.余将告于莅事者

C.苛政猛于虎也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8.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惟 殊 杜 门 与 兄 弟 读 书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

译文:

⑵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译文:

10.选文中的晏殊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分析。(2 分)

答:

[a2630b2e9a39d7b3.jpg]

迂公修屋

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妻且号且诟,诘曰:“吾适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注】①诟,责骂。②适,指女子出嫁。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⑴不意受此累 (2) 妻且且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旦日,延人治屋:

21.文中直接表现迂公“性吝啬”的言行有: (2分)

22.“迂公修屋”故事的寓意是: (2分)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⑴不意受此累    却、反而、竟然   (2) 妻且且诟 号:大声叫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旦日,延人治屋:  第二天,(迂公)请人整修屋子 。

21.文中直接表现迂公“性吝啬”的言行有:

   ⑴篱败不修,瓦裂不葺⑵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22.“迂公修屋”故事的寓意是:

讽刺了缺乏远见的人,批评了一种目光短浅,看不见长远利益的人

参考译文:

有一个姓迂的人,世人称他迂公,性格吝啬,篱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顶上的瓦片破了也不补救。

一天,半夜下起了暴雨,屋子漏雨就像被注了水,妻子东躲西藏还是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身,妻子满身污垢的大骂,质问他说:“我嫁给你,是因为你家中富贵,却没想到要受这种苦累,你如何为文人,如何为人夫?”

迂公无可奈何,第二天,找来工匠将屋子修好。然而,在后来的两个月中,天气晴朗无比,看不见将要下雨的征兆。迂公叹息道:“刚刚将屋子修好,却又不见下雨,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工钱吗?”

三脏(10分) 苏轼

艾子好饮,少醒日。门生相与谋曰:“此不可以谏止,唯以险事怵之,宜可诫。”一日,大饮而哕(音yuě,呕吐)。门人密抽彘肠致哕中,持以示曰:“凡人具五脏方能活,今公因饮而出一脏,止四脏矣,何以生耶?”艾子熟视而笑曰:“唐三藏犹可活,况有四耶?”

23.解释加点的词(4分)

门人相与曰( ) 此不可以止( )

人具五脏能活( ) 有四耶( )

24.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可诫 乎众矣B.艾子鸟相鸣

C.醒日 宾客意舒D.何生耶 以是人多书假余

25.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2分)

艾子熟视而笑曰:“唐三藏犹可活,况有四耶?”

26.你从“艾子熟视而笑曰”一句的“笑”字中读出了什么?(2分)

23 、商量 ;劝谏,劝阻;才;何况    24、A    25、艾子仔细看了看,而后笑着说:“唐三藏尚且能活,(我)有四脏呢?”

26、艾子没有计较弟子对自己的捉弄,表现出宽容、旷达幽默的性格特点。(答出其中一点或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其他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鲁人徙越》一文,回答问题。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③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④。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释:①屦(jù):古时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②缟(gǎo):白绢。③跣(xiǎn):赤脚。④被发:披散头发。“被”通“披”。

15.解释下列带点词语(4分)

鲁人身织屦( ) 而欲于越( )

谓之曰( ) 缟为之也(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2)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

17.有人断定鲁人“必穷”的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5. 鲁人身织屦( 善于,擅长  )              而欲于越(  搬迁   )      

谓之曰( 有的人 )                       缟为之也(  帽子  )

16. (1)有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2)凭借你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17. 做鞋是为了给人穿的呀,但是越国人却习惯于光脚走路;织白绸子是做帽子用的,但是越国人喜欢披散着头发。

【译文】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妻子擅长编织帽子,于是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鲁国人问:“为什么呢?”这个人回答说:“做鞋是为了给人穿的呀,但是越国人却习惯于光脚走路;织白绸子是做帽子用的,但是越国人喜欢披散着头发。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哪能办得到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0分)

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2)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3)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5)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1、闵:同“悯”,担心,忧虑。2、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3、趋:快步走。4、耘苗:给苗锄草。5、非徒:非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助苗长矣 (2)视之

(3)不助苗长者 (4)以为无而舍之者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以为无益而舍之者”的“而”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自度其足,置之其坐 B.至之市,忘操之。

C.舟已行矣,剑不行。 D.非徒无益,又害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13、从宋人的荒唐行为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10、(4分)予:我        往:去,到..去。       寡:少     益:好处。    

11、(2分)A

12、(2分)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就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得分点:其、揠、者以及判断句式的正确翻译)

13、(2分)启示:做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急于求成。或做事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以上两点答到任意一点即可)

阅读两段选文,完成9—12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至陈: ( ) (2)说陈王曰:(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1)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及,等到   (2)有人 

10(1).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2)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人了。 

11.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12、(1)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

(2)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