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16分)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 (2)蚌合而拑其喙 ▲
(3)今日不雨 ▲ (4)乃止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以弊大众B.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其喙有钳《以虫治虫》
C. 蚌合而拑其喙 D. 故愿王熟计之也
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 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1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_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14.这则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 ▲_ , ▲_ 。文中苏代借用故事劝说赵惠文王有什么好处?(3分)
▲_
▲_
11、(4分)正;(鸟的)嘴;下雨;停止
12、(3分)B
13、(2分)(1)鹬鸟和河蚌都不肯放开对方,渔翁就把它们俩一起捕抓住了。
(2分)(2)除非(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除非(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分)(3)心中想的是(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上百的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14、(3分)(1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分)形象生动,让赵惠王能够清楚地明白当前的形势和自己国家所处的境地,从而比较容易接受苏代的劝谏,放弃攻打燕国。
【译文】
赵国准备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对赵惠文王说:“我今天来,经过易水,河蚌正出来晒太阳,但是鹬鸟啄住了河蚌的肉,河蚌又夹住了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死了。”河蚌也对鹬鸟说:“你嘴巴今天抽不出,明天抽不出,等死的是你。”鹬鸟和河蚌都不肯放开对方,渔翁就把他们两个一并抓了去。现在赵国准备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对抗,致使百姓疲惫不堪,我担心强秦就会成为‘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啊。”赵惠文王说:“好!”于是停止出兵进攻燕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唐太宗五事治天下
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率意①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②,无代无之,朕践阼③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注】①率意:任意。②显戮:公开杀戮。③践阼(zuò):登上王位。
④黜责:贬谪责罚。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朕未尝黜责一人 ( ▲ ) ⑵自不谕其故 ( ▲ )
⑶不肖者则怜之 ( ▲ ) ⑷自古皆贵中华( ▲ )
11.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正直之士比肩于朝 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
B.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 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C.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
D.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 虽乘奔御风(《三峡》)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2分)
▲
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2分)
▲
⑶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2分)
▲
13.结合全文,说说李世民是一位怎样的人。(3分)
▲
▲
10.(4分)⑴曾经 ⑵原因 ⑶爱怜 ⑷以……为贵
11.(3分)A
12.(6分)
⑴这五条,是我能有今天成就的原因。(重点:“所以”, ……的原因,1分;译成判断句1分)
⑵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像奔驰的骏马。(重点:“甚”“奔”各1分)
⑶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重点:“得”, 领会,1分;“寓”,寄托,1分)
13.(3分)李世民是一位从谏如流、礼贤下士、心胸宽广的人。(一点1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唐太宗到翠微殿,问侍臣:“自古以来的帝王,虽平定中原华夏,但不能使西北方少数民族臣服。我才能不超过古代帝王,而成绩比他们大,不知什么原故。请你们坦率地说。”群臣都说:“陛下功德像天地一样广大,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唐太宗说:“不能这么讲。我之所以有如此功劳,只是由于做到五条罢了:一是自古帝王多忌妒胜过自己的人,我见别人优点,把它当作自己的优点对待,好像自己优点一样。二是每人的行为能力,不能十全十美,我抛弃他的短处,取用他的长处。三是一般的君主,看到好的,恨不得把他抱在怀中;看到不好的,恨不得把他推到深渊之中。而我见贤才,则尊敬他;见表现不好的人,则从爱护的角度教育他。使贤与不贤的人都各得其所。四是君主多半不喜别人当面批评,对直言者暗中加害或公开杀戮,没有哪个朝代不这样。而我即位以来,直言的人在朝中到处都是,我不曾贬谪责罚一个人。五是传统以汉族为贵,歧视少数民族,而我独一视同仁加以爱护,所以少数民族依靠我,像依靠父母一样。以上五条,是我能有今天成就的原因。”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9.这两篇短文共同的主旨是什么?(2分)
20.概述甲文的主要内容。(3分)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 元方入门不顾( )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 ) 去后乃至( )
22.将下列句子译文现代汉语。(5分)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9.告诉人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讲诚信。(2分)
20.讲了陈太丘七岁儿子陈元方的故事。陈太丘在久等友人不到的情况下先行一步,友人来后怒骂陈太丘;其子陈元方据理反驳,令其自惭。(3分,言之有理即可。)
21.约定 回头看 的 才(2分,各0.5分。)
22.既然已经接纳了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块走,却丢 下我走了。(5分,每个分句1分,重点落实“既、纳、 宁可、以、弃、哉期、委、去”等词语,否则酌情扣分。)
异日者①,更羸②与魏王处京台③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魏王引弓虚发④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⑤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⑥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⑦也。”
【注释】①异日者:昔日,从前。②更羸:战国时的名射手。③京台:高台。④虚发:虚拉弓弦,不放箭。 ⑤孽:伤病。 ⑥故疮:旧伤。⑦陨:坠落。
1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3分)
(1)更羸谓魏王曰( )
(2)臣为魏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3)有间,雁从东方来 ( )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先生何以知之?
(2)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
21、根据你的积累,由这则寓言故事概括出来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 _(4分)
19、(1)对…说 (告诉) (2)使…落下 (射下来) (3)过了一会儿
20、(1)先生,你是凭什么知道这种情况的? (2)飞得缓慢,是旧伤疼痛;叫声悲凄,是离群已久。 (意对即可)
21、惊弓之鸟 示例一: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这样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示例二:如果失败了,应尽快摆脱余悸,找出对策,以避免再次受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2~36题。(6分)
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①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②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王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③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 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汉书·班超传》)
①徐令:徐县县令。②执:操持,做。③研:通“砚”。
3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分)
①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学习)
②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广泛搜寻)
③尝辍业投笔叹曰(停止)
④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罢官)
⑤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报酬)
A.①②⑤B.②③④
C.①③⑤D.③④⑤
3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与“不耻劳辱”中的“耻”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居家常执勤苦。
C.外连横而斗诸候。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3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两项是( )( )(1分)
A.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
B.卿弟安在
C.兄固被召诣校书郎
D.立功异域
E.豫州今欲何至
35.“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 ( )(1分)
A.家境贫寒,班超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B.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C.家境贫寒,班固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D.家境贫寒,班固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36.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分)
(1)班超、班彪、班固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超在为人、品行方面有哪三点比较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C 33.A 34.B E 35.B
36.(1)班彪与班固、班超是父子关系,班固与班超是兄弟关系。(2)胸有大志;孝顺父母,在家常做辛苦劳累之事,而且不认为是羞耻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4题。(10分)
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②以赈③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指阿县。②廪:粮仓。③赈:救济。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追者反曰 反( )
(2)库无兵,仓无粟 兵( )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线标出来。(2分)
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3.从全文看,“阿县大治”是因为子奇采取了哪些得力的措施?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4.阿县“败魏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答:
1.(2分)①通“返”,返回;②兵器,武器 (1个1分)
2.(2分)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错、漏、多一处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3分)把兵库里的武器锻制成农具,给百姓使用;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的人民。
4.(3分)子奇关心人民、重视生产,从而得到人民的拥护,因此轻而易举的打败魏国。
附译文:
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他。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和他同车的人都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到达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整整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用自己家的兵器迎战,打败了魏国军队。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注】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注】竖:憧仆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②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①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追它的人这么多? ( 2分)
②我们不知道往哪边追,所以就回来了。( 2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茍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茍富贵,无相忘 ( ) (2)会天大雨,道不通。( )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4)大楚兴,陈胜王。 ( )
11.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度已失期 ②关山度若飞
B.①等死,死国可乎 ②且与欲常马等不可得
C.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①扶苏以数谏故 ②珠可历历数也
12.翻译句子(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3. 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了那些舆论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你怎么评价这些准备?(4分)
10.(1) 假如、如果 (2)恰逢、正赶上 (3)通“倡”,首发 (4) 称王(4分)
11.B(3分)
12.①如今逃跑(抓回来)是死,起来__也是死,同样是死,倒不如为国事而死,怎么样?② 第二天,大家到处议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以目示意看着陈胜。(4分)
13.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2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陈胜吴广利用大家的迷信树立自己的威信。这表现了他们杰出的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 2分)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日:“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人皆吊之”的原因,第一次是因为 ,第二次是因为
。“人皆贺之”是因为 。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 )
②人皆吊之( )
3、翻译句子。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
②丁壮者引弦而战。
③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4、用“福事”“祸事”分类概括归纳文中所写之事。(用原文回答)
福事: ; 。
祸事: : 。
5这个故事通过塞翁 、 、 、
四件事,说明了祸福相依、 这一道理。
6、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1、其“马无故亡而入胡” “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2、①逃跑 ②安慰
3、 ①这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福事呢? ②青壮年拿起武器作战。 ③唯独他儿子腿脚有毛病,父子才得以保全性命。
4、福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祸事:马无故亡而人胡;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5、失马 得马 其子折其脾 保命 坏事能变好事
6、不要孤立地看待得失,坏事和好事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月:“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天雨墙坏( )
②暮而果大亡其财( )
③其家甚智其子( )
2、写出这则语言的寓意。
3、富人丢失财物的原因是什么?
4、说说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1、①下雨 ②丢失 ③认为……聪明
2、办事情,考虑问题切忌主观臆断,应该实事求是,否则就会歪曲真相,把事情弄糟。
3、因为富人亲其子而疏其邻。 4、虚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