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10分)
后魏高阳王雍,性奢豪,嗜食味,厚自奉养,一食必以数百万钱为限,海陆珍羞,方丈于前。陈留候李崇谓人曰:“高阳一食,敌我千日。”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吝,恶衣粗食,食常无肉,止有韭茹韭菹。崇家客李元祐语人云:“李令公一食十八种。”人问其故。元祐曰:“二韭十八。”闻者大笑。(出《洛阳伽蓝记》)
【注】①方丈:一丈见方。也指方丈之食。形容菜肴丰盛。②茹(rú):蔬菜的总称。菹(zū):腌菜。
21.下面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 嗜食味 B. 高阳一食 C. 敌我千日 D. 恶衣粗食
2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选文表现了他__________的个性特征,次要人物是__________,选文表现了他__________的个性特征,次要人物对表现主要人物起__________作用。(5分)
23.从语言方面分析,李元祐说“二韭十八”时,闻者为什么大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节俭是一种美德,请写出两句关于节俭的名言、警句或谚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e1a24bf1b520290.gif]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1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B. 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
C.故北方之畏奚恤也。 故人不独亲其亲。
D.而专属之昭奚恤。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由文中寓言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什么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2分)
15、翻译句子(2分)
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16、江一对荆宣王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分)
13、A(3分)
14、狐假虎威 意思是狐狸凭借老虎摆威风,比喻倚仗别人的威势吓唬人 (2分)
[e2ae9cc4e822c6b3.gif]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第8-12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 本文选自南朝时期____________编写的《_________》。(2分)
9. 与下面例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元方入门不顾
A. 欢迎光顾 B. 顾此失彼
C. 瞻前顾后 D. 奋不顾身
10.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去后乃至 乃:_______
(2)下车引之 引:_______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中的“尊君”与“家君”在使用上有何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刘义庆世说新语(2分)
9. C(2分)
10. (1)乃:才。(1分) (2)引:拉。(1分)
11. 跟我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与别人相约同行,丢下别人自己走了。)(2分)
12. “尊君”指别人的父亲(1分) “家君”指自己的父亲(1分)
刘基论相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向其数欲害君,君却为之善耶!吾欲以君为相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以杨宪为相。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宪则不然。”
1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向其数欲害君( ) 宪素善基( )
13.对文中画线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凡是换柱子,等到有大木头才行。
B.这就好比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
C.凡是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
D.这就好比换柱子,等到有大木头才行。
14.刘基认为宰相应该有“ ”的度量(用文中的语句)(2分)
15.本文表现了刘基 的优秀品质。(3分)
12.( 4 分)( 1 )从前,往昔(2 )友好,亲善
13.( 3 分)B
14.( 2 分)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
15.( 3分)为人公正、不询私情、唯才是举
太宗罢朝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①!”文德后②问:“谁触忤③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注释】①田舍汉:乡巴佬,这里指魏征。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③触忤:触犯,忤逆。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
(2)故魏征得直言 ( )
13.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朗读节奏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B.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C.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D.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14.文皇后在太宗盛怒时,指出“ ”之道并朝服以贺,极具智慧(用文中的语言回答)。(2分)
15.短文揭示了太宗 的形象特征。(3分)
12.(4分)( 1 )具备,具有,文中引申为“穿戴好”( 2 )能够
13.( 3 分)A
14.( 2 分)主圣臣忠
15.( 3 分)尽管霸气,但心胸较宽广,能接受进谏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知人
赵开心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①,望尘②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③,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吴园次独落落不以欣戚④改观,赵每目送⑤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圆次哀而振⑥之。抚其幼者如子,字⑦以爱女。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注释】①辐辏:归聚、会集。②望尘:拜尘,谄媚权贵。③国门:指京师。④欣戚:比喻赵开心的宦途
浮沉。⑤振:同“赈”,接济。⑥字:嫁女儿。
1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意思(4分)
(1)及罢归( ) (2)顾谓子友沂曰(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故事写“望尘者”的种种行为,是为了衬托“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2分)
15.对本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望尘者接踵于道”与“送者才三数人”形成对比,突出了赵开心从简的为官作风。
B.本文告诉我们,要真正了解人的内心,要有知人之辨。
C.吴园次是一个不以富贵失势改变态度的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古训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最鲜明地体现。
12.( 1 )等到(2)回头看(2+2 分)
13.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3分)
14.吴园次独落落不以欣戚改观(2 分)
15.A ( 3 分)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课文选自《___________》,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的____________所作。(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反衬了曹刿的深谋远虑。
B.从本文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作战时,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明曹刿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
D.曹刿认为“彼竭我盈”是追击的最佳时机。
9.左传 左丘明(1+1分)
10.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3分)
11.C (3分)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③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④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解〗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②虞人:掌管山泽打猎的官。③焉:何必。④罢:停止,取消。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是日,饮酒乐,天雨。
12. 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往,身自罢之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B.公将焉之?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C.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D.魏于是乎始强 余尝于土墙凹凸处
13. “魏于是乎始强”,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魏国强大的原因。(2分)
11. 这天,他喝酒喝得高兴,天下起大雨。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重点词“是”“雨”翻译正确且语句通顺得2分。重点词语的解释错一个扣1分,扣完2分为止。
12. C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13. 魏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国君魏文侯信守承诺,即使对一个小小的山泽小官,也绝不食言。诚信是立国和为人的根本。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意思对即可。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
8.解释下面加点字。(2分)
①尊君在不 ②相委而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古人说话非常讲究礼节,比如称呼对方的父亲为“尊君”,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家君”。你还知道古人的哪些敬称和谦称,请分别写出一个。(2分)
敬称: 谦称:
8. 通“否” 丢下,舍弃
评分意见:本题2分,每空1分。
9. (友人)下车拉他,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大门。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重点词“引”“顾”翻译正确且语句通顺得2分。重点词语的解释错一个扣1分,2分扣完为止。
10. 敬称:令尊、令堂、令兄、令妹、令郎、令爱 、足下、阁下等。
谦称:家父、家母、家尊、家严、家君、家母、家慈、舍弟、舍妹;鄙人、在下等。
评分意见:本题2分。每空1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平险 ( ) 惩山北之塞( )
以残年余力( ) 其妻献疑曰( )
11、用现代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何苦而不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本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人物性格?(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谈谈你对“愚公”挖山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分)(险峻的大山)、( 苦于)、(凭)、(他的)
11、(3分)担心什么铲不平?
12、(1)(2分)对比
(2)(2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13、(4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