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其诗养父母、收族为意( ▲ ) (2)其文理皆有观者 ( ▲ )

(3)不敢稍约 ( ▲ ) (4)色愈恭,礼愈( ▲ )

2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1.细读选文,用原文的文字填好下面的表格。(3分)

姓名

幼时

成年

原因

方仲永

①▲

泯然众人矣

②▲

宋濂

嗜学

③▲

勤且艰

19. (4分)(1)把  (2)值得 (3)超过 (4)周到

20.(2分)等到先生高兴了,(我)就又向他请教。

21.(3分)①指物作诗立就  ②不使学  ③卒或有所闻

 

徐九思,贵溪人。嘉靖中,授句容知县。县东西通衢七十里,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九思节公费,砌以石,行旅便之。朝廷数遣宦官祭神三茅山,县民苦供应。九思搜故牒,有盐引金久贮于府者,请以给赏,民无所扰。

漕河与盐河近而不相接,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九思议筑减水桥于沙湾,俾二水相通,漕水溢,则有所泄以入海,而不侵田,少则有所限而不至于涸。工成,遂为永利。句容民为建祠茅山。

①授:授予官职。②牒:公文。③盐引:商人运销官盐的凭证。④俾:使(达到某种效果)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4分)

A. 雨雪,泥没。(屁股) B. 朝廷遣宦官祭神三茅山(屡次)

C. 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难) D. 俾二相通(河)

20.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砌 意将隧入攻其后

B. 有盐引金久贮府者 厅事之东南角

C. 遂永利 化邓林

D. 漕河与盐河近不相接 狼亦黠矣,顷刻两毙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县东西通衢七十里,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

22.本文写了徐九思的哪三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5分)

19.AC 20.A

21句容县东西大道全长七十里,尘土积了三尺,下雨下雪的时候,泥浆没到大腿。

22.为民修路、奏请为民减轻官员祭神的负担、为民修渠

关心百姓疾苦、为民谋利、处理政事灵活变通。

勉过子读书

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今有二人焉,皆有百里之适。一人鸡鸣而驾,马瘠车敝,憩(qì)于涂者数(shuò)焉,则穷日之力,未必能至。一人日中而驾,马良车驶,其行不息,吾知其必先于鸡呜者矣。故夫车马者,质也;作辍,其勤堕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但恐始勤终②皆有百里之
③马瘠车 ④其必先鸡鸣者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

②吾知其必先于鸡鸣者矣。


5.本__调了“勤”的重要性,请写出几个关于“勤”的名句。(2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3.随意,懈怠  到 ……去  破  比4.①学习无早晚,只是怕开始时勤奋,后来却懈怠了。②我知道他一定比鸡鸣时出发的人先到达目的地。5.业精于勤,荒于嬉。  勤能补拙  一寸光阴一寸金

文言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金溪民方仲永,世耕 隶:属于 B.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渐渐

C.仲永之通悟 通悟:通达聪慧 D.于材人远矣 贤:贤明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传一乡秀才观 或以钱币乞 B.并自为文理皆有可观者

C.舅家见之 贤材人远矣 D.其诗养父母 或钱币乞之

6.下列对文段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临川先生文集》,在历史上有不少名人著书立说,

论述有关“神童”的问题,但这个问题论述得比较全面的还是王安石。

B.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指物作诗立就”“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三

个阶段。

C.五岁时连书写工具都不认识,但却能写出既有文采又有道理的四句诗,这可以证明

方仲永天资聪明。

D.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后天的教育,“受之人”是指人的天资。作者认为,二

者之间,后天的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第Ⅱ卷(其他类型的题 共82分)

D

A

D

盲人识日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注释:籥:古代乐器,形状像笛 达:洞晓,透彻的知道

1、用“/”划出下列句子的节奏。(2分)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2、解释加点的词(2分)

①生而者不识日(    )   ②烛而得其形(    )

3、翻译句子(3分)

  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4、“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附加题

1、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2. ①眼瞎  ②用手摸

3、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诱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

4、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它告诫我们,单凭道听途说或者走马观花,至多不过是一知半解;要真正了解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亲自实践。

  盲人识日翻译:

一生下就眼瞎的人不知太阳是什么样子,便去询问有眼睛视力的人。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铜盘。”盲人敲了一下铜盘,听到了铜盘的响声。有一天他听见钟声,以为那就是太阳。又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光亮像蜡烛。”盲人摸了摸蜡烛,感知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摸到短笛,以为那就是太阳。太阳与钟、短笛相差太远了,而盲人不知道它们的不同,因为他未曾见过而只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物的道比太阳还要难以发现,而人没有洞晓,那么与瞎子没有什么两样。通达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引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从盘到钟,从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l)肉食者鄙 鄙: (2)望其旗靡 靡: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忠之属也

14.从曹刿和庄公的对话来看,鲁国战胜齐国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1) (2)

答案:

12.(1)(见识)浅陋       (2)倒下(共2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

13.(这是)尽职、尽力的一类(事情)。(共2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4.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彼竭我盈      (共4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 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忌不自信 小信未孚B.朝服衣冠 朝晖夕阴

C.闻寡人之耳者 鸡犬相闻D.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4. 从文中找出能表现邹忌自省心理历程的语句。(2分)

答案:

12.B (共2分)

13.(1)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2)从这些看来,大王你受蒙蔽很深了。

(共4分。第一句2分,重点词语“美”、“私”;第二句2分,重点词语“蔽”、“甚”)

14.“忌不自信”  “自以为不如”  “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共2分。每两点1分)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肉食者鄙 鄙: (2)公将鼓之 鼓: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14.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曹刿与庄公的对话都涉及了哪些内容。(2分)

答案:

12.(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击鼓进军(共2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

13.(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按照实情判断。(共4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2分)

14.答案要点:①凭借什么作战  ②战争取胜的原因  (共2分。每个要点1分)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衣食所安 ⑵公与之乘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⑵彼竭我盈,故克之。

14.结合全文,分析第③段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案:

12.⑴养生  ⑵共坐一辆战车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13.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不会保佑(你)。

⑵敌军士气(已经)衰落,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我军)战胜了敌军。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

14.①承接上文鲁国的胜利,引出下文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论述。②通过鲁庄公胜而不知原因,表现他的缺少智谋,③也表现出鲁庄公虚心求教的态度。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肉食者鄙 鄙: (2)小惠未徧 徧:

(3)牺牲玉帛 牺牲: (4)彼竭我盈 盈: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

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对于一国之君来说,对敌作战的重要条件是什么?(2)对于曹刿来说,作出可以追击齐军这一决定的过程是怎样的?(均用原文回答)(4分)

(1)条件: (2)过程:

答案:

12. (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同“遍”。(3)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4)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共2分。共4小题,每小题0.5分)

13. (1)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或: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或: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共2分。共2小题,每小题1分)

14.(1)条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过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共4分。第(1)小题1分;第(2)小题3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