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解释下列字词。(4分)
(1)邑人:
(2)利其然:
(3)扳:
(4)环谒:
4、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2分)
(1)不能称( )前时之闻
(2)泯( )然众人矣
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同乡的人 (2)就是“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看做有利可图 (3)同“攀”,牵、拉 (4)四处拜访 (4分)
4、(1)chèn相当 (2)mǐn消失的样子 (2分)
5、(1)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2分)
(2)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2分)
6、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2分)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
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令人求故人( ) (2)恐其自食其言也( )
10.找出文中一组表示时间的反义词。(1分)
( )——( )
11.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2分)
9.(1分)(1)派 (2)害怕 担心
10.(1分)暮——早
11.(2分)围绕“诚信”来答即可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①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②同席③读书,有乘轩冕④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出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① 管宁、华歆:人名,均为三国时人。②尝:曾经③同席:古人铺席于地,坐在上面,好友同席读书。④轩冕:此处单指车子。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共园中锄菜 ⑵华捉而掷去之
⑶宁读如故 ⑷歆废书出观
7、选出与例句中“而”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
例句:华捉而掷去之
A.、温故而知新
B.、学而不思则罔
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为人谋而不忠乎
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4分)
⑴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⑵子非吾友也
9、根据这个故事,后世流传下来一个成语: (填入两个字)断交,又称割袍断交。指跟朋友绝交的意思。下面选项中,哪一个划线词与这个成语毫无关系。( )(3分)
A.、我们之间再无瓜葛,谁也不碍谁的事。
B.、他们的友谊经不住白云苍狗的变化,早已变质。
C.、经他这么一说,我意识到我们已经形同陌路。
D.、因为不能相互理解,我和她虽为同桌,关系却是咫尺天涯。
10、管宁身上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品质?请找出一点,并结合文中事例具体说明。(3分)
6、(4分)⑴一起、共同 ⑵拿 ⑶原来一样 ⑷观看
7、(3分)B
8、(4分)(1)管宁(继续)锄地,就当它和瓦石没什么不同。
(2)你不是我的朋友。
9、(3分)割席 B
10、(3分)品质:爱读书、好学习、不贪钱财、专心致志、坚持原则、思想纯正、交友慎重等。(结合文中具体事例)
[乙] 曾子杀彘
曾子①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②。”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
[注]①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②彘:zhì,猪。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分)
①曾子之妻之市 之:
②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
14.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
15.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3分)
13、①之:去、到②止:阻止、劝阻
14、译文:现在你欺骗他,就是教孩子学着骗人呀!
15、曾参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它告诫人们,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不可不检点,做父母师长的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5题。(13分)
[甲] 期 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1)期 (2) 去
(3)委 (4)顾
11.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2分)
12.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3分)
10、(1)约定(2) 离开(3)抛弃、丢下(4)回头看
11、做人要守约(诚信)要有礼貌等。
12、言之有理即可。
窃斧(10分)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不窃斧也。俄而搰(hú)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视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l‘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或词。(5分)
亡 ________________ 意________________ 颜色________________
言 ________________ 俄而________________
2.亡斧者亡斧时怎样看待邻人之子的?得斧之后又是怎样看待邻人之子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丢失 猜想 脸上的神色说 不久 2.视其行步、颜色、言语、动作、态度无为不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衩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请广于君( ) ②寡人谕矣( )
③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④长跪而谢之( )
1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8、唐雎列举三个“士”的事例,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分)
19、你还知道哪些在外交上做出贡献的名人,请列举出他们的事例?(2分)
16、扩大 明白 平民 道歉 17、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布衣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18、唐雎列举这三个事例是说明,若秦王要势强凌弱、唐雎便会效仿这三个人,于秦王同归于尽,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19、晏子使楚 蔺相如完璧归赵
詹懋举以工为师
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①,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选自清朝王士祯《池北偶记》)
【注】①一过:一遍 。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为颍州守 为: ⑵工即鼓前曲一过 鼓:
⑶受工之直而已 直: ⑷颇善此乎 善:
12.选出与“詹予以金”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吾欲辱之,何以也C.以丛草为林D.可以为师矣
1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14.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2分)
11.担任或当 弹奏 通“值”,价值 善于或擅长
12、C
13.詹懋举于是跟从他学琴,当时的琴师没有人能赶上他。(乃、莫)
14、学问不分贵贱,虚心好学方能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才能超越自我。
或者: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认识自己的不足;
阅读《治水必躬亲》一文,完成13---17题(16分)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3、解释加点词语意思。(4分)
(1)泥于掌故( ) (2)必得躬历山川( )
(3)亦未尝横索一钱( ) (4)远嫌而避怨( )
14、下列句中与“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中“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全石以为底 B.吾欲辱之,何以也
C.以其境过清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5、翻译句子。(4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16、请从本文中概括出两个成语(2分)
1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海瑞成功治水的原因,说说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13 (1)拘泥 (2) 亲自 (3)曾经 (4)远离或远远躲开
14.C
15(1)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
(2)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
16好逸恶劳、见利忘义
17原因:不仅躬亲,而且清廉。(2分) 道理:干任何事都要亲自实践,且为人要正直清廉。(2)分
咏雪(15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解释加点字。(4分)
(1)、俄而雪骤 俄而: 骤:
(2)、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所似:
(3)、撤盐空中差可拟 拟:
7、翻译(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撒盐空中差可拟。
8、“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2分)
9、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3分)
10、写出一句描写雪的诗句来。(2分)
6、(1)不久、一会儿;大、猛、急 (2)象什么 (3)大致、差不多;相比
7、(1)不如比作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2)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8、融洽、欢快、轻松的氛围
9、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认为“柳絮”一喻好:因为它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就好在有意象。
10、示例:(1)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