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髯传

(清)刘大櫆

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曰“樵髯”云。

少读书聪颖,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涉猎,然皆不肯穷其学,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小儿辈,强为解事!”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翁方据棋局哓哓然,竟不往也。

翁季父官建宁,翁随至建宁官廨,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选自《中华散文精粹·明清卷》,有删节)

  【注释】①靡不:无不。②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③哓哓(xiāo):争辩声。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因自曰“樵髯”云 ( ) ②出凡辈 ( )

③然皆不肯穷其学 ( ) ④乃复小儿辈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句子: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翻译:

(4)对“樵髯翁”其人,你是否欣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理由。

(1)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2)①(取号,取名 )        ②(超出,突出)

③(穷,学完,深究;)   ④ (模仿,效法,效仿)

(3)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

(4)欣赏:①不拘小节,性情中人;②不为富家治病,保持节操;③寄情山水,志趣高洁;④嗜好下棋,但不过分执着;⑤聪明非凡,涉猎广泛。

不欣赏:①为棋争论,而不为人治病,缺乏人道主义精神;②欲遗弃世事,消极避世;③涉猎广泛,但缺乏钻研精神。

匿名谤书

宋王安礼,字和甫,尹京时,有匿名文书告一富家有逆谋者。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和甫搜验富家无实迹,因询其曾有冤家否。答曰:“数日前有鬻状人马生尝有所贷,弗与,颇积怨言。”和甫乃密以他事绾马生至,对款,取谤书字校之,略无少异,因而讯鞫其事。果马生所作,罪之。

(明·孙能传《益智编》)

【注释】①尹京:任开封府府尹。宋以开封为京都,故称尹京。②鬻状人:讼师,古代

专门替人写状子告状的人。鬻,卖。③绾:拘系。④鞫:审讯,审问。

1.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日前有鬻状人马生尝有所(曾经)

B.弗(给予)

C.取书字校之(毁谤)

D.果马生所作,之(罪行)

1.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

2.D

课外文言阅读

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②弋,将绳子系在箭上射。③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

①使烛邹主鸟,而之。(   ) ②罪一也。( )

2翻译: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写出一点即可)

1.逃掉   这

2.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

3.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1.表现范进疯态的动作有哪些?

2.范进“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这句话中“飞跑”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3.众人劝说老太太、称范进为“范老爷”、拿出鸡蛋酒米等事例,说明了什么?

4.文段中写范进喜极发疯的目的是什么?

5“好了!我中了!”这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态呢?请简要说明。(不超过40字)

1.拍、笑、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2.写足了范进的疯劲。

3.说明了众人趋炎附势。

4.抨击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5.宣告几十年贫贱屈辱的生活就此结束,欣喜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朝到手。

连云港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污其乎 (2)久行怀思,无它

(3)累寸不 (4)羊子其言,复还终业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4.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道理:

影响:

1. (1)(品行、德行)       (2)(特殊原因

(3)(停止)               (4)(被……感动

2.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3.(1)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2)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 

4.道理: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

影响: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还终业,七年不返

裴琰之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闲:熟习。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⑤勉唯:勉强答应。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1.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崇义琰之曰( ) (2)同州事物系( ) (3)厉形言( )

(4)四五十案( ) (5)词彩精( ) (6)降阶曰(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译文:

(2)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译文:

4.根据文意,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问户佐。

②诸窍议以为琰之不知书,遨游耳。

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供研墨点笔。

A.①但 ②且 ③以B.①且 ②为 ③而

C.①以 ②但 ③为D.①而 ②但 ③以

5.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答:

1.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2.(1)告诉,对……说(2)本来(3)脸色,表情(4)等到(5)更加(6)道歉

3.(1)(裴琰之)告诉主办案子的人大致汇报案情(即可)。(2)围观的人堵得像墙一样,惊异

赞叹的声音不断。

4. D

5.①裴琰之喜欢游玩,工作漫不经心。②他为人特立独行(恃才放旷)。 ③处事方式不合常

理。未能获得当时官员(主流社会)的认同。

①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

②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者众,福咸加拯恤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福在交阯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③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有删减)

【注】①交阯,中国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共和国。

1.下列选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一切镇之

A. 何不试之足 B.可一战

C. 策之不其道 D. 扶苏数谏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福才干深受各位皇帝倚重。虽然名列成祖奸党名单,但是成祖没有听信李景隆指摘,恢复了他的官职。

B. 黄福做事符合实际,都很有条理,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抚慰父老,禁止官吏扰民,因此上下都很顺从服气。

C. 黄福在交阯为官不畏豪强,曾经遭到马骐的诬陷,而被皇帝召回,离开交阯的时候,民众哭泣不舍。

D. 黄福做官不为名利,做事情严谨细致,非常节俭,妻子和孩子只够衣食,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了缺衣少食的人。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深倚任 ②但为奸党

其贤者与共事 ④福在交阯十九年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A  

2. C

3 见:被     ②目:被看做     ③甄:鉴别    ④凡:总共

4. (1)(黄福)曾上书论国家大事,太祖很赏识他,把他越级升为工部右侍郎。(得分点“大计”、“奇”、“拜”)

2)当时群臣因为细小的事情被贬谪到交阯的有很多,黄福(对他们)都加以拯救和抚恤。(得分点、“谪”、“咸”)

①普滁州判官,太祖与语,奇之。获盗百余人,将就死。普意其有冤,启太祖,更讯之,所全活十七八。

②普尝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上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悟,用之。后果称职。

【注释】除:任命、授职。

1下列与文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⑴普滁州判官___

A. 向吾不斯役 B. 一说,使与书俱

C. 是以众议举宠督 D. 今夫弈之数,小数也

获盗百余人___

A.迁客骚人,多于此 B. 与秦王渑池

C. 宾客大宴 D. 垓下之为最

2下列对画线句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

A. 上怒取其奏,坏裂投地。 B. 上怒,取其奏坏裂,投地。

C. 上怒取,其奏坏裂投地。 D. 上怒,取其奏,坏裂投地。

3赵普向太祖陈述重新审问盗贼的结果是___(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第②段看,赵普具有___、___的品质。

1(1)C(2)C

2D

3所全活十七八

4坚毅执着、沉着冷静、慧眼识人、不畏权责、敢于进谏、坚持不懈。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钱币乞之。父其然也,日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其受之天也,贤材人远矣。卒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世耕 隶:属于

B.父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C.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D.不能前时之闻 称:称赞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文理皆有可观者 真无马邪

B.或钱币乞之 刀劈狼首

C.贤材人远矣 能谤讥市朝

D.卒为众人 将军岂愿见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叙写“神童”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揭示了

后天教育对于人的成才的重要性。

B.全文叙事简约,如第二段中一“闻”一“见”一“问”,寥寥数语,即交代

了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的几个阶段。

C.善用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全文主要通过“材人”与“众人”的对

比,突出了“不受之人”的严重后果。

D.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对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哀伤和惋惜,进而借事说理,提出

了对世人的告诫与警醒。

1答: D。【 “称”:相当;相符合。】

2答: B。【A、其:①代词,代替仲永写得诗;②语气助词,难道,表推测。B、介词,用。C、①副词,比;②介词,在。D、①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代词,他。】

3答:C。【C、“本文主要通过‘才人’与‘众人’的对比”错误。

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 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①归鉞: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 】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父大怒逐 ②属予作文以记(《岳阳楼记》)

B. ①母其子居 ②似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 ①独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①身微贱其行卓 ②出淤泥不染(《爱莲说》)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由是:

(2)鉞贩盐中 市:

(3)而己有饥 色:

(4)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

4、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

5、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④

2.A

3.(1)因为这样,因此(2)市场,集市(3)脸色(4)高兴地样子

4.归鉞流着泪说:“母亲,我接您来了。现在闹饥荒,请您住到我家去吧!我会好好照顾您的”后母说:“孩子过去都是我糊涂啊,让你受委屈了。那我就跟你走吧。”

5.①关心后母送食物②灾荒年接后母③忍饿让食物给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后母不好。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